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9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4-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0 (2):  112-112. 
    摘要 ( 68 )   PDF(415KB) ( 9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冠肺炎专栏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下口腔疾病临床研究工作指导建议
    黄铖, 石超吉, 许锋, 甄红, 陈茹, 陆海霞, 张志愿
    2020 (2):  113-117.  doi: 10.19439/j.sjos.2020.02.001
    摘要 ( 306 )   PDF(3880KB) ( 262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发展迅速,各地相继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对包括口腔疾病在内的临床研究的开展带来了巨大挑战。鉴于口腔疾病专业特点与诊疗操作的特殊性,保障临床研究受试者和相关从业人员的健康与权益、规范临床研究的实施尤为必要。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相关规范标准,并参考部分临床研究相关组织发布的临床试验管理共识和中华口腔医学会制定的疫情期间口腔疾病治疗规范,特制订口腔疾病临床研究工作指导建议,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下口腔疾病临床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阶段口腔黏膜病诊疗的专家建议
    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 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集团口腔黏膜病专科联盟
    2020 (2):  118-122.  doi: 10.19439/j.sjos.2020.02.002
    摘要 ( 461 )   PDF(4311KB) ( 212 )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告(2020年第1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机构依法采取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传播。在抗击疫情工作中,如何做好口腔黏膜病科医师防护规范、手部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对于口腔黏膜病伴发热的患者如何合理开展预检分诊,疫情防控期间口腔黏膜病患者的自我保健和自我管理等,是各级医疗机构、医务工作者和口腔黏膜病患者遇到的实际问题。针对这3个与口腔黏膜病科相关的问题,上海市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和上海第九人民医院集团口腔黏膜病专科联盟组织专家编写了相应的处置流程及专家建议,以满足当前口腔黏膜病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更好地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工作的需要。本建议将根据国内疫情防控形势及新的相关诊疗方案而及时更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口腔急诊的管理与防控建议
    廖骞, 李钟仁, 陶疆, 江龙, 杜勤, 朱亚琴
    2020 (2):  123-126.  doi: 10.19439/j.sjos.2020.02.003
    摘要 ( 807 )   PDF(3149KB) ( 386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发展迅速,防控形势严峻。在疫情防控期间,由于口腔诊疗操作的特殊性,如何处理各类口腔急诊,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在严密防控疫情的同时,科学有序地做好口腔急诊的临床诊疗工作,本文从人员管理培训、流程及处理、防护和消毒等方面,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期口腔急诊处置提出建议,供口腔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诊室生物气溶胶传播风险与防护
    杨亦婕, 赵隽隽, 朱亚琴
    2020 (2):  127-132.  doi: 10.19439/j.sjos.2020.02.004
    摘要 ( 523 )   PDF(4834KB) ( 334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自发现以来,已成为国际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目前认为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较为封闭的口腔诊室内的生物气溶胶传播问题,引起了口腔医学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从生物气溶胶所含微生物及其与疾病传播的关系,口腔诊室生物气溶胶的来源、检测方法、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减少口腔诊室生物气溶胶暴露的措施等方面,对生物气溶胶和口腔诊疗的关系做一综述,期望为口腔医务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核饰瓷厚度和基底颜色对铸瓷贴面修复四环素牙光学性能的影响
    钱慧芬, 林佳儒, 林云红, 王维琦, 李星星
    2020 (2):  133-137.  doi: 10.19439/j.sjos.2020.02.005
    摘要 ( 286 )   PDF(4076KB) ( 162 )  
    目的 分析不同瓷层厚度和变色基底对IPS e.max铸瓷贴面修复四环素牙的色彩学性能和半透性的影响。方法 用热压铸造方法制作IPS e.max LT核瓷,在其表面堆塑体瓷,制作饰/核瓷厚度分别为0.25 mm/0.25 mm、0.50 mm/0.25 mm、0.25 mm/0.50 mm、0.50 mm/0.50 mm、0.25 mm/0.75 mm的铸瓷试件。利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试件在模拟四环素牙背景及黑白背景下的L*、a*、b*值,计算试件置于模拟四环素牙背景上与背景本身色差ΔE001,及其与试件在白背景上色差ΔE002和半透性参数(TP值)。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ΔE001随着核饰瓷厚度增加而增加,但饰瓷厚度为0.50 mm时,核瓷从0.25 mm增加到0.50 mm,ΔE001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除浅灰背景外,其余背景下ΔE002随核饰瓷厚度增加而减小,但饰瓷厚度0.25 mm时,核瓷0.50 mm与0.75 mm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不同四环素牙背景下铸瓷试件的ΔE001和ΔE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核饰瓷厚度增加,试件TP值均降低。不同核饰瓷厚度组TP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核饰瓷厚度和四环素牙颜色显著影响IPS e.max LT铸瓷贴面的遮色性能和色彩匹配性;IPS e.max LT铸瓷贴面修复偏黄四环素牙时色彩性能最优,修复浅灰四环素牙时色彩匹配性最差。核饰瓷厚度显著影响IPS e.max LT铸瓷贴面的半透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硫仑对口腔鳞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王学梅, 蒋勇
    2020 (2):  138-145.  doi: 10.19439/j.sjos.2020.02.006
    摘要 ( 260 )   PDF(5565KB) ( 264 )  
    目的 基于Smad4突变状态探讨双硫仑对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formation,EMT)的影响。方法 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进行肿瘤切除术的46例OSCC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切片纳入研究,同时购置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SCC-25和CAL-27。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中Smad4的表达情况,Western免疫印迹测定细胞中Smad4的表达情况,分析双硫仑对TGF-β1诱导的细胞EMT迁移、侵袭、形态学以及p38、JNK和ERK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癌组织中Smad4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双硫仑浓度为5、10、20 μmol/L时,SCC-25和CAL-27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双硫仑浓度≥30 μmol/L后,SCC-25和CAL-27细胞存活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经TGF-β1处理后,SCC-25和CAL-27细胞形态由上皮样转变为间质样,上皮性钙黏附蛋白(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波形蛋白(Vimentin)和神经性钙黏附蛋白(Snail)表达显著升高,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经双硫仑+TGF-β1处理后,随着双硫仑浓度上升,SCC-25和CAL-27细胞形态改变逐渐减小,E-cadherin蛋白表达逐渐升高,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逐渐降低,迁移能力逐渐减弱(P<0.05)。TGF-β1刺激后5 min后,SCC-25和CAL-27细胞中p-ERK水平逐渐上升,在15 min时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P<0.05)。经20 μmol/L双硫仑+TGF-β1处理后,SCC-25和CAL-27细胞中p-ERK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P<0.05)。结论 双硫仑可通过阻断MAPK信号通路中ERK磷酸化,达到抑制Smad4突变与Smad4非突变OSCC细胞EMT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F和S3预备磨牙重度弯曲根管的效果评价
    冯二玫, 杨剑珍, 张彦霞
    2020 (2):  146-149.  doi: 10.19439/j.sjos.2020.02.007
    摘要 ( 367 )   PDF(3055KB) ( 207 )  
    目的 比较Twisted File(TF)、萨尼S3 2种机用镍钛锉预备重度弯曲根管的成形效果及牙根微裂情况。方法 按照Schneider测量法,选取近颊(MB)根管弯曲度>25°的60颗上颌磨牙,随机分为TF组(n=30)和S3组(n=30),2组均采用冠向下法预备根管,预备前后进行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扫描,记录距离根尖孔3、5、7 mm处根管偏移值。所有离体牙在距根尖顶点3、5、7 mm 处垂直牙体长轴做横切片,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牙根裂纹形成情况,评估TF、S3镍钛锉的根管预备效果。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根管均存在偏移,TF组和S3组在距离根尖孔3 mm处偏移有统计学差异(P<0.05),TF组牙根微裂发生率为20%(6/30),TF组牙根微裂发生率为13.3%(4/30),2组间牙根裂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离体牙重度弯曲根管预备中,TF和S3均有微裂纹产生,S3较TF能更好地维持根管原有走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氯己定预处理牙本质后对自酸蚀粘接剂粘结效果的影响
    荆得宝, 王丽琴, 胡玉凤, 朱静
    2020 (2):  150-154.  doi: 10.19439/j.sjos.2020.02.008
    摘要 ( 292 )   PDF(4269KB) ( 282 )  
    目的 评价2%氯己定在不同作用时间下对自酸蚀粘接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50颗无龋离体牙作为研究对象,制作牙本质试件,采用AdperTM Easy One自酸蚀粘接剂粘结,堆积复合树脂,制作粘结试件。试件分别用2%氯己定进行0、15、30、45、60 s预处理,分别在老化循环前后进行微拉伸强度和扫描电镜测试,检测氯己定对自酸蚀粘结的影响。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氯己定预处理45、60 s组即刻测试微拉伸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老化循环后氯己定预处理60 s组微拉伸强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2%氯己定能提高自酸蚀粘接剂的粘结强度,改善粘结界面的老化退变,提高粘结的持久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舌鳞癌细胞系Cal-27侵袭作用的影响
    徐竹青, 张馨予, 王少如, 李涛, 董刚, 李凤梅, 郑建金, 王云英, 徐晓娜
    2020 (2):  155-161.  doi: 10.19439/j.sjos.2020.02.009
    摘要 ( 234 )   PDF(5343KB) ( 168 )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MSCs)对舌鳞癌细胞系Cal-27侵袭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培养hBM-MSCs和Cal-27,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hBM-MSCs和Cal-27共培养,获得共培养后的Cal-27细胞。划痕实验观察Cal-27的迁移面积;Transwell迁移及侵袭实验观察Cal-27的迁移及侵袭细胞数目,绘制条形图。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观察hBM-MSCs对Cal-27侵袭相关肿瘤标志物E-cadherin、twist、slug、snail、MMP-2、MMP-9基因表达的影响;使用Western 免疫印迹技术,观察hBM-MSCs对Cal-27侵袭相关肿瘤标志物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M-MSCs可促进Cal-27的侵袭,伴随E-cadherin下调,twist、slug、snail、MMP-2、MMP-9基因表达上调及MMP-2、MMP-9蛋白表达上调。结论 hBM-MSCs促进Cal-27细胞的侵袭作用,可能与其上调Cal-27细胞侵袭作用相关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种白细胞介素在种植体周围炎分期模型中的表达分析
    冷春涛, 李婷, 高晓蔚
    2020 (2):  162-167.  doi: 10.19439/j.sjos.2020.02.010
    摘要 ( 234 )   PDF(4810KB) ( 241 )  
    目的 应用棉线结扎法建立小鼠实验性种植体周围炎模型,通过观测不同时期的大体表现和组织破坏程度,以建立小鼠种植体周围炎分期模型;通过检测疾病不同时期种植体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的含量,获得种植体周围炎病程中各白细胞介素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40只4周龄(18~22 g)雄性C57BL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拔除小鼠右上颌第一磨牙并即刻植入规格为1.0 mm×1.5 mm的纯钛螺纹种植钉;4周后,实验组小鼠种植钉颈部结扎5-0棉线,建立种植体周围炎模型。每5 d分别对2组种植体进行影像学和大体指标测量,根据测量数据对种植体周围炎进行早、中、晚分期。分别提取实验组小鼠早、中、晚3期种植体龈沟液并检测其IL-1α、IL-1β、IL-6和IL-17A含量。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棉线结扎建立种植体周围炎模型后10 d,所有实验组小鼠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达25%,确认为早期;第20天,95%的实验组小鼠牙槽骨吸收达25%~50%,确认为中期;第30天,全部实验组小鼠牙槽骨吸收超过50%,确认为晚期。IL-1α和IL-6在中期组表达水平减少;IL-1α、IL-6和IL-17A在晚期组表达水平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使用棉线结扎法在小鼠口内建立种植体周围炎的分期模型,并检测出各白细胞介素在疾病不同时期的表达存在差异,为今后研究小鼠种植体周围炎分期建模和白细胞介素含量与疾病发展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载药脂质体-微泡复合物超声导向治疗头颈鳞癌的体外实验研究
    周璐, 龚霞, 熊屏
    2020 (2):  168-173.  doi: 10.19439/j.sjos.2020.02.011
    摘要 ( 207 )   PDF(4588KB) ( 166 )  
    目的 体外研究一种具有靶向性、副作用少、同时具备诊断和治疗作用的针对头颈鳞癌治疗的微泡颗粒。方法 分别制备载吉非替尼脂质体-微泡模型和载氯喹脂质体-微泡模型。将HN-30细胞分为5组,即PBS缓冲液组、载吉非替尼脂质体+载氯喹脂质体(GE-Lipo+CQ-Lipo)组、载吉非替尼脂质体-微泡模型(MB-GE-Lipo)组、载氯喹脂质体-微泡模型(MB-CQ-Lipo)组和载吉非替尼脂质体-微泡模型+载氯喹脂质体-微泡模型(MB-GE-Lipo+ MB-CQ-Lipo)组。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抑制效果。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当卵磷脂酰胆碱(egg phosphatidylcholine)∶胆固醇(Cholesterol)=2∶1时,与8∶1组相比,包封率无显著差异(P>0.05),2∶1与5∶1、10∶1、20∶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8∶1、10∶1、20∶1 4组之间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于HN-3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MB-GE-Lipo+ MB-CQ-Lipo)组与PB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GE-Lipo+ MB-CQ-Lipo)组与(MB-GE-Lipo)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EPC∶Chol=5∶1时,载吉非替尼脂质体包封率较高,且胆固醇比例合适,脂质体较稳定。MB-GE-Lipo+ MB-CQ-Lipo联合超声对HN-3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1296名3~5岁儿童龋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王沪宁, 王艳, 张皓, 毛艳敏, 董华, 华敏, 江一巍, 张颖
    2020 (2):  174-178.  doi: 10.19439/j.sjos.2020.02.012
    摘要 ( 375 )   PDF(3516KB) ( 338 )  
    目的 了解上海市3~5岁儿童低龄儿童龋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龋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第4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要求,采用多阶段分层、等容量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1 296名4个区、12个幼儿园中3~5岁儿童进行龋病检查,对其家长进行口腔健康知识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上海市3~5岁儿童的乳牙患龋率、龋均分别为58.07%、2.99,各年龄组及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龋病相关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均显示,饮用甜饮料频率高、睡前吃甜食、刷牙频率少于每天1次、开始刷牙年龄大于2岁、家长受教育程度低及口腔健康知识水平差是患龋的危险因素。结论 上海市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加强儿童的饮食习惯及口腔卫生行为教育,提高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水平,是防治儿童龋病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庆地区ABO血型与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
    王菲, 邱丽华, 庞谅, 万书良
    2020 (2):  179-182.  doi: 10.19439/j.sjos.2020.02.013
    摘要 ( 194 )   PDF(3292KB) ( 182 )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生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 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近5年确诊的重庆地区105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检测ABO血型。采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χ2检验验证各组间的相关性,比较3种主要病种(鳞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的OR值,判断各血型发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相对危险度。结果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型分布特点是O(34.2%)>A(32.8%)>B(24.6%)>AB(8.4%),与对照组血型构成比较无显著差异;O型血患者患黏液表皮样癌的相对危险性高于其他血型患者(P<0.05,OR=2.09,95%CI=1.04~4.17);男性患者中,黏液表皮样癌患者血型分布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腺样囊性癌及黏液表皮样癌的O型血患者与其他血型患者构成有显著差异,为高风险人群(P<0.05, OR=3.06/3.06,95%CI=1.31~7.12)。结论 重庆地区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与ABO血型有关,O型血人群患黏液表皮样癌、男性中O型血人群患腺样囊性癌及黏液表皮样癌的风险性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恒牙牙冠与牙根长度发育完成时间及性别差异探讨
    杨涟漪, 赖光云, 汪俊
    2020 (2):  183-186.  doi: 10.19439/j.sjos.2020.02.014
    摘要 ( 984 )   PDF(2976KB) ( 313 )  
    目的 确定不同恒牙(除第三磨牙外)的牙冠与牙根长度的发育完成时间,探讨牙冠与牙根长度发育完成时间的性别差异。方法 选择3304例3~18岁儿童与青少年全口曲面体层片,应用Haavikko法分别记录每个恒牙的发育分期,采用SPSS 25.0软件包计算男女不同恒牙的牙冠与牙根长度发育完成时间的中位数,利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男女性别间差异比较。结果 中切牙和第一磨牙的牙冠发育完成时间无性别差异,P值分别为0.143(上颌中切牙)、0.122(上颌第一磨牙)、0.191(下颌中切牙)和0.558(下颌第一磨牙),其余牙女性均显著早于男性。上颌中、侧切牙、第二前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根长度发育完成时间无性别差异,P值分别为0.057、0.130和0.294;下颌中,第二前磨牙和第二磨牙的牙根长度发育完成时间无性别差异,P值分别为0.428、0.057;上、下颌其余牙牙根长度发育完成时间女性均显著早于男性。结论 恒牙牙冠与牙根长度发育完成时间女性普遍早于男性,上、下颌恒牙牙冠与牙根长度发育完成时间的性别差异相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态与舌侧骨板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黄成, 周淳, 徐珉华, 邹德荣
    2020 (2):  187-191.  doi: 10.19439/j.sjos.2020.02.015
    摘要 ( 340 )   PDF(3849KB) ( 208 )  
    目的 分析下颌第三磨牙不同萌出状态与舌侧骨板厚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的患者187例,收集术前拔牙区锥形术CT(CBCT)影像。利用GALIEOS Viewer软件,测量下颌第三磨牙牙根中点和根尖区的舌侧骨板厚度,分析第三磨牙萌出状态与舌侧骨板厚度的相关性。采用 SPSS 22.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Wilcoxon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第三磨牙牙根中点区舌侧骨板的平均厚度小于根尖区(P<0.01)。牙根中点区骨板的厚度与第三磨牙的近远中向角度有关,近中阻生和水平阻生的第三磨牙,舌侧骨板较薄(P<0.01)。根尖区骨板的厚度与第三磨牙的阻生深度有关,中位和低位阻生的第三磨牙,舌侧骨板较薄(P<0.05)。结论 下颌第三磨牙舌侧骨板厚度与第三磨牙的萌出状态有关。近中、水平阻生和中位、低位阻生的第三磨牙,舌侧骨板较薄。拔牙时应避免舌侧骨板发生折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老年口腔癌患者围术期口腔护理方案
    郑窑文, 蒋莉莉, 胡嘉乐, 杨文玉, 阮洪
    2020 (2):  192-201.  doi: 10.19439/j.sjos.2020.02.016
    摘要 ( 177 )   PDF(7011KB) ( 83 )  
    目的 构建老年口腔癌患者围术期口腔护理方案。方法 在前期指南内容分析、医护患相关人群深入访谈的基础上,根据老年口腔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阶段,结合PDCA循环,构建老年口腔癌患者围术期口腔护理方案初稿,采用德尔菲法对16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2轮函询,以确定方案。采用Excel 2016、SPSS 25.0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 2轮专家咨询回收率均为100%,整体专家权威系数为0.84。经过2轮专家咨询,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为0~0.240,整体协调系数为0.171,形成了术前、术后、放化疗时期3个阶段的口腔护理方案。术前阶段包括4个维度,12个一级条目,56个二级条目;术后阶段包括4个维度,18个一级条目,102个二级条目;放化疗阶段包括4个维度,13个一级条目,35个二级条目。结论 老年口腔癌患者围术期口腔护理方案符合老年口腔癌围术期患者特点,能够满足该群体的口腔护理需求,方案构建具有可靠性,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长期配戴口腔矫治器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变化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分析
    胡嘉忻, 徐淑桦, 牟思璇, 杜常欣, 王雪纯, 朱敏
    2020 (2):  202-207.  doi: 10.19439/j.sjos.2020.02.017
    摘要 ( 248 )   PDF(4631KB) ( 237 )  
    目的 使用数字化三维模型分析方法,探讨长期配戴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的变化。方法 将18例长期配戴口腔矫治器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硬石膏模型导入Geomagic Studio 2014三维模型分析软件中,进行变化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配对t检验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18例患者配戴口腔矫治器平均为(6.57±1.98) a,治疗前、后部分牙变量有统计学差异。总体牙变化趋势在单颗牙变化上表现为上颌前磨牙段压低,上颌后牙颊倾和下颌后牙近中移动;在上颌表现为上颌牙弓长度减小,上颌后牙段牙弓增宽以及上颌牙弓深度减小,下颌在治疗前、后颌内变化无统计学差异;颌间关系表现为上、下前牙覆盖显著减小,其余变量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结论 长期配戴口腔矫治器存在的个别变量的变化,应定期随访,谨慎选择适应证。总体上导致牙变化的副作用轻微,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体周围炎与健康种植体黏膜下微生态环境的对照研究
    赵湘, 葛化冰, 冯洁, 杜岩
    2020 (2):  208-212.  doi: 10.19439/j.sjos.2020.02.018
    摘要 ( 236 )   PDF(3769KB) ( 246 )  
    目的 探讨种植体周围炎与健康种植体黏膜下微生物生态环境。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1月于北京口腔医院治疗种植体周围炎、接受种植术并已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按照是否发生种植体周围炎分为种植体周围炎组(n=43,51颗种植体)与健康组(n=59,63颗种植体)。检测2组患者探诊深度、骨吸收情况、探诊出血情况、改良菌斑指数(modified plaque index,mPLI)、改良出血指数(modified bleeding index,mSBI)。收集2组患者黏膜下菌斑,使用微生物基因提取试剂盒提取细菌DNA,经Illumina公司的MiSeq测序平台测序。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种植体周围炎组平均最大探诊深度显著大于健康组(P<0.05);mPLI 2级[56.86%(29/51)]显著高于健康组[0.00%(0/63)](P<0.05);mSBI 2级[60.78%(31/51)]显著高于健康组[0.00%(0/63)](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健康组,Shannon指数显著低于健康组(P<0.05)。种植体周围炎组优势菌属中占比最多的为新月形单胞菌属(16.35%)、依次为假单胞菌属(11.20%)、梭杆菌属(10.05%)、链球菌属(7.63%)、密螺旋体菌属(6.84%)。结论 与健康种植体相比,种植体周围炎黏膜下微生物具有高物种丰度、低物种均匀度,其优势菌属中的假单胞菌属、新月形单胞菌属、梭杆菌属、链球菌属、密螺旋体菌属占比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治疗93例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效果评价
    吴峥嵘, 左园林, 李朝晖
    2020 (2):  213-216.  doi: 10.19439/j.sjos.2020.02.019
    摘要 ( 228 )   PDF(2963KB) ( 186 )  
    目的 探讨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platelet-rich fibrin membrane,PRF)治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0月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门诊诊治的93例(93颗牙)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6例、46颗牙)采用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治疗,对照组(47例、47颗牙)采用Bio-Oss植入骨缺损区,覆盖胶原膜治疗,术后1、3、6、12个月复查,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治疗前、后牙周袋深度(periodontal pocket,PD)、附着丧失(loss of attachment,AL)、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depth of penetration of the root bifurcation,HPD)、根分叉区骨密度的差异。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手术成功45颗(97.83%),对照组40颗(85.11%),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后PD、AL、HPD显著下降(P<0.05),MGVs值逐渐增高。实验组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MGV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MGV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D、AL、HP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GV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4.35%∶6.38%, χ2=0.189,P>0.05)。结论 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治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种植修复术在牙列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龈沟液中TNF-α、IL-6水平的影响
    常忠福, 姜丹丹, 张志荣, 蔡建英
    2020 (2):  217-220.  doi: 10.19439/j.sjos.2020.02.020
    摘要 ( 242 )   PDF(2889KB) ( 210 )  
    目的 探讨口腔种植修复术对牙列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8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口腔科收治的84例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实验组(n=42)。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方法,实验组采用口腔种植修复术治疗。治疗后6个月对疗效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龈沟液中TNF-α、IL-6水平,种植牙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6个月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种植牙功能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后6个月固位功能、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及美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过程中感染、刺痛感、核桩脱落、牙缺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腔种植修复术对牙列缺损患者龈沟液中的TNF-α、IL-6水平影响较小,种植牙功能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下颌阻生智牙不翻瓣拔除的临床效果观察
    周俊波, 吴妍慧, 张舜初, 汪铭, 韩源
    2020 (2):  221-224.  doi: 10.19439/j.sjos.2020.02.0021
    摘要 ( 245 )   PDF(3074KB) ( 250 )  
    目的 探讨中位下颌阻生智牙不翻瓣拔除的疗效。方法 98例拔除下颌阻生智牙的患者,共计112颗患牙纳入研究,分为不翻瓣组和翻瓣组。不翻瓣组采用横断法或T形截断法将牙分割后拔除,翻瓣组采用角形切口翻瓣的方法拔除。对2组患者术后1 d、3 d、1周时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并记录,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翻瓣组术后1 d、3 d出血、肿胀、疼痛及开口受限、对生活的影响等并发症显著低于翻瓣组(P<0.05),但2组平均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下颌中位阻生智牙,采用不翻瓣方法拔除,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