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2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0-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0 (3):  0-0. 
    摘要 ( 75 )   PDF(423KB) ( 2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艾塞那肽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迁移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梁乾宇, 杜令倩, 张睿, 丁田, 葛少华
    2020 (3):  225-230.  doi: 10.19439/j.sjos.2020.03.001
    摘要 ( 290 )   PDF(1054KB) ( 222 )  
    目的 探讨艾塞那肽(exendin-4, EX-4)对人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 PDLSCs)增殖、迁移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有限稀释法体外分离、培养PDLSCs。通过克隆形成实验,定向诱导成骨、成脂分化,鉴定其干细胞特性。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DLSCs表面EX-4受体GLP-1R(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的表达。利用5、10、20或50 nmol/L EX-4体外刺激PDLSCs,通过CCK-8、Transwell实验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LP)活性测试,研究不同浓度EX-4对PDLSCs增殖、迁移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 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 Runx2)和骨钙素(osteocalcin, OCN)的表达。采用Graphpad Prims 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功分离、培养PDLSCs。GLP-1R在PDLSCs表面阳性表达,不同浓度EX-4对PDLSCs的增殖能力无显著影响(P>0.05),10 nmol/L EX-4可显著促进PDLSCs迁移、ALP活性及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P<0.05)。结论 10 nmol/L EX-4可促进PDLSCs迁移和成骨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周期性机械应力诱导的自噬抑制caspase通路依赖的成肌细胞凋亡
    田一弘, 刘美希, 张强, 夏晨蕾, 阎潇, 袁晓
    2020 (3):  231-236.  doi: 10.19439/j.sjos.2020.03.002
    摘要 ( 232 )   PDF(1191KB) ( 216 )  
    目的 观察大鼠成肌细胞(L6 myoblast,L6)在周期性机械应力作用下细胞凋亡与自噬的水平变化,探讨机械应力诱导的细胞自噬对凋亡的作用。方法 构建大鼠成肌细胞力学刺激模型,加载参数为细胞拉伸形变率15%,加力周期包括 3 s 拉伸及 3 s 舒张,加力时间为 6、12、24 h,以不加力0 h组为对照组。通过Hoechst染色及AnnexinV-FITC/PI染色观察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通过MDC染色及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评价各组细胞自噬变化;应用 Western 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Bcl-2、Bax及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P62表达变化。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后重复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采用 SPSS 17.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oechst染色及AnnexinV-FITC/PI流式结果表明,大鼠成肌细胞在周期性应力诱导下发生凋亡,24 h 时达到凋亡最大值。Western 免疫印迹结果显示,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随加力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 caspase抑制剂z-VAD-fmk有效抑制应力诱导的细胞凋亡。MDC染色及TEM扫描电镜显示,大鼠成肌细胞在周期性应力诱导下发生自噬,24 h细胞自噬达到最大值。Western 免疫印迹结果显示,LC3Ⅱ/LC3Ⅰ随加力时间延长而升高,P62的表达随着加力时间延长而降低。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后重复试验,发现应力诱导的成肌细胞凋亡被明显抑制。结论 周期性机械应力诱导大鼠成肌细胞发生自噬与caspase通路依赖的细胞凋亡,细胞自噬作为一种代偿机制,保护性地抑制应力诱导的细胞凋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型钛板与生物可吸收板在下颌骨骨切开术固定中的应力比较
    韩婧, 解东平, 王慧珊, 周子疌, 刘剑楠
    2020 (3):  237-241.  doi: 10.19439/j.sjos.2020.03.003
    摘要 ( 247 )   PDF(1155KB) ( 185 )  
    目的 比较微型钛板和生物可吸收板在下颌骨骨切开术固定中的应力分布。方法 建立下颌骨切开术不同内固定系统三维模型,进行三维有限元分析,比较相同加载力条件下,不同植入物的应力分布以及骨折段位移的改变情况。结果 钛板上受的最大应力值为49.8 MPa,可吸收板的最大应力值为4.42 MPa;钛板的最大应力值远远超过可吸收板的最大应力值,但所受应力均小于各自的屈服极限。相对移位对比可见,微型钛板固定下颌骨时,最大位移值为0.1 mm;应用可吸收板固定时,最大位移值为0.2 mm,两者的相对位移均较小。结论 生物可吸收固定系统的刚度和内部强度足以支持下颌骨切开术部位的骨愈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形态发生蛋白-2、-4、-6、-7和-9差异性介导永生化成牙本质细胞成骨分化
    李静, 张艺, 王金华
    2020 (3):  242-249.  doi: 10.19439/j.sjos.2020.03.004
    摘要 ( 252 )   PDF(1611KB) ( 398 )  
    目的 研究永生化成牙本质细胞(immortalized odontoblasts,iODs)的间充质干细胞表型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2、-4、-6、-7和-9差异介导iODs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 使用SV40 T抗原永生化成牙本质细胞(odontoblasts),建立iOD细胞株,并连续检测BMP的内源性表达。使用Ad-Easy技术合成表达BMP和GFP的重组腺病毒,使用MTT试剂盒检测iOD的增殖能力。通过免疫荧光检测iOD的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在体外,使用半定量RT-PCR、碱性磷酸酶活性、茜素红染色及油红O染色检测iOD的成骨和成脂分化能力。最后,使用micro-CT和组织学分析评估体内形成的异位矿化组织的体积和密度。采用SPSS 21.0软件包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cheffe的多重比较检验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V40 T抗原有效地永生化OD。iOD细胞株保持良好的增殖活性,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并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相比BMP-4、-6和-7,BMP-2和BMP-9具有更强的介导iOD的成骨分化作用。结论 ODs和成骨生长因子(如BMP-2和BMP-9)可用作骨组织生物工程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D打印个体化钛网的机械力学性能及生物相容性分析
    张耀升, 张锴, 陈欣慰, 牟海彰, 丁旺旺, 秦明礼, 张善勇, 龚勤林, 陈刚, 徐伟峰, 虞科恩, 姜艳梅
    2020 (3):  250-256.  doi: 10.19439/j.sjos.2020.03.005
    摘要 ( 312 )   PDF(1685KB) ( 246 )  
    目的 比较3D打印钛网与成品钛网的机械力学性能差异,并评价3D打印钛网对细胞生长及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激光打印技术制备个体化3D打印钛网,用静态拉伸压缩载荷实验检测机械力学性能,评估机械力学性能。选择4周龄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不同孔径大小的3D打印钛网共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对各组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后,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改变,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相关成骨基因的表达;通过扫描电镜及活/死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在3D打印钛网上的黏附和生长情况。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D打印钛网的拉伸压缩负载实验结果显示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相比对照组,不同孔径钛网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不大,细胞在钛网上显现出良好的黏附和生长状态。3D打印钛网对成骨分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 3D打印钛网的机械力学性能优异,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胚胎干细胞源角质形成细胞用于药物毒理检测的探讨
    任玉兰, 路璐, 李盛林, 俞光岩, 刘鹤
    2020 (3):  257-261.  doi: 10.19439/j.sjos.2020.03.006
    摘要 ( 214 )   PDF(962KB) ( 157 )  
    目的 探讨人胚胎干细胞源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 derived from 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 K-hESCs)用于药物细胞毒理检测反应的可行性,为建立新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模型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和细胞毒性。观察维A酸(RA)、5氟尿嘧啶(5-FU)、地塞米松(DEX)和青霉素G(PG)对K-hESCs、人原代牙龈上皮细胞(human gingival epithelial cells, HGECs)和人永生化口腔上皮细胞系(human immortalized oral epithelial cells, HIOEC)的细胞毒性反应。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作用于HGECs、HIOEC和K-hESCs 3种角质形成细胞后,其药物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1±0.03、5.62±0.05和6.58±0.02;5-FU作用于3种细胞后,IC50分别为1.65±0.02、3.00±0.02和1.72±0.04;DEX作用于3种细胞后,IC50分别为113.67±0.014、328±0.002和126.17±0.05;PG作用于3种细胞后,IC50分别为2200±1.34、3795±2.42和2880±1.5。4种药物对HIOEC和HGECs的IC50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K-hESCs和HIOEC的IC5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K-hESCs和HGECs的IC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一般细胞毒性上, K-hESCs的药物半数抑制浓度比HIOEC更接近HGECs,可模拟人体正常细胞的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树脂陶瓷复合材料单冠美学区种植修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洪煜锐, 李阳, 骆伟燕, 肖丽娟, 高永波
    2020 (3):  262-266.  doi: 10.19439/j.sjos.2020.03.007
    摘要 ( 232 )   PDF(807KB) ( 203 )  
    目的 比较树脂陶瓷复合材料单冠美学区种植修复种植体、全冠、基台及周围骨组织应力分布情况,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Mimic 17.0软件建立上中切牙区牙槽骨、种植体、全冠,以及冠与基台不同黏固剂厚度间(0.05 mm和0.1 mm)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选用与种植体长轴呈130°,加载部位在舌隆突上方距切端2 mm的力,以及与种植体长轴平行加载在切端的力,大小为100 N,于不同工况下进行线性静态应力分析。结果 粘接剂厚度为0.05 mm树脂水门汀粘接时,Enamic、Ultimate 树脂陶瓷复合材料冠与IPS Empress 、 blocs Mark Ⅱ陶瓷冠修复相比,牙槽骨、种植体、冠、基台应力较均匀,峰值略减小,但差距不明显。Enamic、 Ultimate单冠修复时,粘接剂厚度为0.05 mm比0.1 mm时应力峰值明显减小,选择玻璃离子水门汀与树脂水门汀粘接,两者应力无明显差异。相同条件下,Ultimate、冠对种植体及周围组织应力峰值较小。结论 树脂复合陶瓷单冠用于美学区种植修复后,对种植体系统及周围组织应力较小、均匀,树脂在复合材料的比例及粘接剂厚度影响应力分布、峰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LncRNA NEAT1通过miR-339-5p/ITGA3轴调控舌鳞状细胞癌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分子机制
    李羽, 黄文青, 陈林林
    2020 (3):  267-274.  doi: 10.19439/j.sjos.2020.03.008
    摘要 ( 226 )   PDF(1029KB) ( 187 )  
    目的 探讨LncRNA NEAT1通过miR-339-5p/ITGA3轴调控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25例人舌鳞状细胞癌组织、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人正常口腔黏膜细胞株HOK和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Tscca、CAL27、SCC15、HN13中NEAT1、miR-339-5p、ITGA3 mRNA和ITGA3蛋白的表达。分别构建抑制NEAT1和过表达miR-339-5p的CAL27细胞株。利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CyclinD1和MMP-9蛋白的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NEAT1、miR-339-5p和ITGA3的靶向关系,通过Western免疫印迹和qRT-PCR检测其调控关系。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人正常口腔黏膜细胞株HOK相比,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株中NEAT1和ITGA3表达上调,miR-339-5p表达下调。抑制NEAT1或过表达miR-339-5p均可显著抑制CAL2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显著抑制CyclinD1和MMP-9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NEAT1靶向作用miR-339-5p并下调其表达水平,miR-339-5p可靶向负调控ITGA3的表达。抑制NEAT1可逆转抑制miR-339-5p表达对CAL27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抑制作用。结论 LncRNA NEAT1通过下调miR-339-5p/ITGA3轴,进而促进舌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内超声成像在18例口腔非咀嚼黏膜白斑诊疗中的评价
    李东源, 汤云居, 沈雪敏, 张蔚蒨, 熊屏
    2020 (3):  275-280.  doi: 10.19439/j.sjos.2020.03.009
    摘要 ( 263 )   PDF(1166KB) ( 213 )  
    目的 探讨口腔非咀嚼黏膜白斑的声像图表现,根据声像图特征将黏膜白斑分类,并为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科并最终病理确诊为口腔黏膜白斑的患者18例(24处病灶),病灶分别位于舌部、口底、颊黏膜、唇黏膜。在病灶切取活检前,于超声科行口腔内路径超声检查,观察病灶范围、连续性、有无角化形成、上皮各层厚度及病损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并应用定量分析软件Qontraxt,对白斑区黏膜表面随机取值测量相对回声强度,总结与之对应的病损角化类型。数据应用SPSS 2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口腔黏膜白斑声像图表现为出现角化层并增厚,回声增强,中间层表现为低回声增厚条带,部分病灶局部表层回声减低及血流信号增多。白斑区高回声条带明显增厚(P<0.001)、回声增强,其中舌部和颊黏膜差异最显著。低回声条带明显增厚(P<0.001),其中颊黏膜、唇黏膜差异最显著。通过Qontraxt定量分析软件测定表层及角化层回声强度值,判断是否存在角化及角化类型,其中非白斑区为43.28±9.33,白斑正角化为92.88±3.12,白斑不全角化为84.75±5.76。结论 超声成像可以有效观察黏膜白斑并测量上皮内各层厚度,此外可发现特殊伴随改变,如溃疡、感染及癌变等,可为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及治疗后随访提供影像学依据,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黏膜医源性损伤或治疗后疾病复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2~14岁骨性Ⅱ类高角女性拔牙矫治前、后髁突位置与上气道结构变化
    雷杰, 肖遥, 罗茂璇, 徐晓梅
    2020 (3):  281-286.  doi: 10.19439/j.sjos.2020.03.010
    摘要 ( 313 )   PDF(1031KB) ( 230 )  
    目的 探讨12~14岁骨性Ⅱ类高角女性患者拔牙矫治前、后髁突位置及上气道结构变化。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骨性Ⅱ类高角女性患者作为实验组(n=27),另选择同期来院体检、无错畸形健康人作为对照组(n=30)。实验组给予拔牙矫治,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锥形束CT(CBCT)图像采集,对照组于体检时进行CBCT拍摄,使用Mimics 20.0软件处理数据。观察治疗前、后实验组患者髁突位置相关指标关节前间隙(Sa)、关节上间隙(Su)、关节后间隙(Sp)与上气道结构相关指标气道总体积(V)、鼻咽体积(V)、腭咽体积(V)、舌咽体积(V)、喉咽体积(V)、口咽体积(V)、口咽段气道最小截面积(SMIN)、上气道于硬腭平面处矢状直径(APHP)、上气道于软腭尖平面处矢状直径(APSP)以及上气道于会厌尖平面处矢状直径(APTE)的变化。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治疗前Sa显著大于对照组,Sp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前Su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前关节间隙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实验组Sa大于本组治疗后(P<0.05);治疗前、后实验组Sp及Su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关节间隙指数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实验组治疗前V、V、V及SMIN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前V、V、V、APTE、APHP及APSP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前后V、V、APHP及APTE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V、V、V、V、SMIN及APSP均显著大于本组治疗前(P<0.05)。结论 拔牙治疗后,随着咬合关系、下颌平面及咬合平面变化,髁突前间隙减小,髁突位置由后退位恢复至中位,气道结构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增大。拔牙矫治可使骨性Ⅱ类高角女性患者髁突位置前移,上气道体积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后不同时机植入种植体的远期效果评价
    李兖, 白石, 蒋丽兰, 谭迎赟
    2020 (3):  287-292.  doi: 10.19439/j.sjos.2020.03.011
    摘要 ( 316 )   PDF(920KB) ( 207 )  
    目的 探讨拔牙后患者单牙种植体早期、延期和晚期植入颌骨后8年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数据,分析不同时机植入对种植体的影响,为选择拔牙后种植体合适植入时机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0年12月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行拔牙术后单牙种植体植入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植入时间不同分为A、B、C 3组,早期植入(拔牙后7 d内)25例为A组、延期植入(拔牙后平均3个月)24例为B组、晚期植入(拔牙后平均1.5年)19例为C组。术后随访8年,比较CBCT图像和前后位(PA)图像显示的周围骨水平及与颌骨缺损的关系。采用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植入162颗种植体,成功150颗,成功率92.59%。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3组成功率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C组成功率>B组>A组(P<0.05)。共获取51例患者8年的CBCT图像(早期植入16例、延期植入20例,晚期植入15例);CBCT和PA图像邻间骨水平差异显著(P>0.05);3组旋入扭矩和旋出扭矩相比,差异显著(P>0.05);植入时机、旋入扭矩、旋出扭矩是影响种植体成功率的高危因素(P<0.05)。种植体植入后8年,各组骨水平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2阶段手术中C组骨缺损少于A、B组(P<0.05);无缺损种植体平均颌骨水平(bBL)低于开裂种植体(P<0.05)。结论 拔牙后种植体放置时间对种植体周围颌骨水平无显著影响,但不同时机植入可影响种植体成功率,应严格把握即刻种植适应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奥硝唑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评价
    王梦佳, 达雨, 郑丽纯
    2020 (3):  293-297.  doi: 10.19439/j.sjos.2020.03.012
    摘要 ( 370 )   PDF(772KB) ( 272 )  
    目的 探讨奥硝唑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牙周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接受治疗的牙周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再生治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50例,再生治疗组患者进行牙周组织再生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使用奥硝唑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牙周相关指标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PD)、牙周附着水平(periodontal attachment level,PAL)、牙松动度(tooth mobility degree,MD)进行检测,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及免疫球蛋白水平进行检测,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PPD、PAL及MD水平显著低于再生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再生治疗组,SOD、GSH-Px水平显著高于再生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血清IgA、IgM、IgG、IgE、IL-10、IL-4、CRP水平显著低于再生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再生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再生治疗组(P<0.05)。结论 使用奥硝唑联合牙周组织再生术能显著改善牙周炎患者相关牙周指数水平,减轻患者氧化应激损伤,提升患者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支持组织中剩余骨高度与牙周膜面积测量结果的一致性评价
    徐晶晶, 徐隽, 徐若男, 郭欣, 帕力旦·吉拉, 古丽努尔·阿吾提
    2020 (3):  298-303.  doi: 10.19439/j.sjos.2020.03.013
    摘要 ( 167 )   PDF(1218KB) ( 206 )  
    目的 利用曲面建模技术模拟牙周支持组织破坏进程,探讨剩余支持高度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residual support height,Ph)与剩余牙周膜面积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residual root surface area,Ps)评估牙周支持能力的一致性。方法 纳入15例患者的锥形束 CT(cone-beam CT,CBCT)图像,共计420颗牙。利用Mimics软件重建3D模型,导入Geomagic软件进行曲面优化,最终在Solidworks软件中实现对牙根的精确划分,以此模拟不同的牙周支持高度,测量并计算Ph与Ps。检验不同牙位Ph与Ps结果的一致性。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切牙组、尖牙组、前磨牙组牙周膜面积分别为冠1/3>根中1/3>根尖1/3,磨牙组牙周膜面积分别为根中1/3>冠1/3>根尖1/3。上颌第一磨牙牙周膜面积最大,在牙列中占11.60%,约为下颌中切牙的3.18倍。所有牙位 Ph与P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颌切牙组、下颌切牙组、下颌前磨牙组Ph与Ps差值的95%CI在一致性限度专业界值(-15%,15%)之内,其余牙位Ph与Ps差值的95%CI在一致性限度专业界值(-15%,15%)之外。结论 单根牙(上颌尖牙除外)剩余牙周支持高度可以较好地反映牙周支持能力;而对于多根牙,仅以二维指标牙槽骨吸收比值替代三维指标剩余牙周膜面积显然具有局限性,还需充分考虑牙根形态学差异,以明确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程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口腔科普短剧健康教育对10岁儿童口腔保健知信行的效果评价
    徐晓明, 刘月华, 李文井, 王璐, 于向华, 田应菊
    2020 (3):  304-307.  doi: 10.19439/j.sjos.2020.03.014
    摘要 ( 239 )   PDF(760KB) ( 228 )  
    目的 评价儿童口腔科普短剧健康教育对10岁儿童口腔保健知信行(KAP),即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行为(practice)3个方面的影响,为探索建立一种适应新时期的儿童口腔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拍摄制作儿童口腔科普短剧。以上海市闵行区某小学校10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入组时、入组1个月在校园内组织观看短剧,进行健康教育。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入组时、入组1个月及入组6个月时分别进行对应的口腔保健KAP调查。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调查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174例研究对象完成随访。干预前,研究对象的口腔保健知识、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21.02±12.54)分、(74.48±19.87)分和(31.90±22.39)分,第1个月时分别为(57.05±17.56)分、(85.06±14.97)分和(55.03±29.32)分,第6个月时分别为(71.76±16.27)分、(91.49±12.40)分和(73.99±27.46)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01)。在干预前,不同性别间的KAP分值无显著差异,1个月、6个月时的知识和行为得分男生显著低于女生(P<0.05)。结论 通过儿童口腔科普短剧进行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对提高10岁儿童口腔保健KAP具有良好效果,重复开展的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r:YAG激光治疗II度根分叉病变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吴昱卓, 周艳, 梅幼敏, 宦泓, 孙敬伟
    2020 (3):  308-311.  doi: 10.19439/j.sjos.2020.03.015
    摘要 ( 255 )   PDF(814KB) ( 228 )  
    目的 观察并评价Er:YAG(Erbium-doped yttrium aluminium garnet lase, 掺铒钇铝石榴石)激光治疗Ⅱ度根分叉病变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30例慢性牙周炎出现Ⅱ度根分叉病变患者(60颗患牙),采取左右半口对照研究。以超声龈上洁治1周后作为基线,随机分为实验组:超声波及手用器械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Er:YAG激光牙周袋内照射,对照组:单纯使用超声波及手用器械行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治疗对侧同名牙。治疗后12周、20周后比较2组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 GI)、牙周袋深度(pocket depth, PD)、水平探诊深度 (horizontal probing depth, HPD)、附着丧失 (attachment loss, AL)的变化。采用 SPSS 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牙周临床指标(GI、PD、HPD、AL)在治疗后12周、20周与基线时相比,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12周和20周,实验组PD分别为 (4.03±0.48) 和 (3.43±0.45) mm,对照组为 (4.82±0.55) 和 (4.27±0.36) mm。经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组PD减小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2周,2组间HPD无显著差异;术后20周复查HPD发现,实验组为 (3.01±0.34) mm,对照组为(3.78±0.29) mm,实验组HPD降低但仍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12周和20周时,实验组GI和AL值较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r:YAG激光对慢性牙周炎Ⅱ度根分叉患者的治疗安全有效,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瓷微贴面与微创超薄贴面修复畸形前牙美学效果比较
    杨楠, 拜合提亚尔·马合苏提, 刘毅, 汪振华, 杨泽辉
    2020 (3):  312-315.  doi: 10.19439/j.sjos.2020.03.016
    摘要 ( 461 )   PDF(826KB) ( 280 )  
    目的 比较全瓷微贴面与微创超薄贴面修复畸形前牙的美学效果。方法 选择120例畸形前牙拟行美学修复患者,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方案,实验组(60例)采用全瓷微贴面修复,对照组(60例)采用微创超薄贴面修复。比较2组修复后6、12、24个月改良美国公共卫生署评价标准(USPHS)评分。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24个月,2组USPHS评分中修复体完整性、颜色、边缘密合性、半透明性达标率和边缘着色达标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对修复体美观度满意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1.60% ∶ 93.83%,P<0.05),随访期间修复体破损、脱落、继发龋齿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3% ∶ 11.11%,P<0.05)。结论 2种修复方法成功率无显著差异,全瓷微贴面技术并发症少,易崩瓷,唇侧边缘易着色,但牙体预备量小,后期修复体破损、脱落、继发龋齿发生率低。微创超薄贴面技术美观度高,临床上应根据患者需求,选择合适的美学修复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液联合Bio-Oss骨粉对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术后黏膜愈合和骨缺损再生的影响
    林勇, 毛驰, 侯丹, 常晓荣, 张军华, 赵献银
    2020 (3):  316-320.  doi: 10.19439/j.sjos.2020.03.017
    摘要 ( 231 )   PDF(864KB) ( 204 )  
    目的 探讨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液联合Bio-Oss骨粉对口腔种植引导性骨再生术后黏膜愈合和骨缺损再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2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口腔科接诊的83例上颌单个前牙缺失伴唇侧骨缺损患者,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42例)采用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液+Bio-Oss骨粉引导骨再生,对照组(41例)采用Bio-Oss骨粉引导骨再生。随访2组患者术后7 d、6周、1年手术区黏膜愈合程度、种植体成功率、骨缺损再生情况、疼痛程度和其他并发症等的发生情况。观察2组种植体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黏膜颜色、肿胀程度、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植骨高度、成骨厚度的差异。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种植体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95.24% ∶ 97.56%,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38% ∶ 14.63%,P<0.05),实验组黏膜颜色、肿胀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0.65±0.03)分 ∶ (2.01±0.15)分、(1.10±0.37)分 ∶ (2.69±0.54)分,P<0.05],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丧失显著低于对照组[(0.35±0.05) ∶ (0.49±0.09)、(3.39±0.62)mm ∶ (4.41±0.95)mm、(3.02±0.66)mm ∶ (5.31±0.91)mm,P<0.05],植骨高度、成骨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61±0.50)mm ∶ (2.20±0.31)mm、(2.53±0.34)mm ∶ (2.02±0.27)mm,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纤维蛋白液联合Bio-Oss骨粉可有效促进口腔种植引导骨再生术后黏膜愈合和骨缺损再生,减轻术后疼痛和并发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65 μm甘氨酸颗粒用于龈上洁治后抛光的疗效观察
    施钊铖, 汪黎明, 宋治锋, 敖圣尧, 董聪
    2020 (3):  321-324.  doi: 10.19439/j.sjos.2020.03.018
    摘要 ( 196 )   PDF(770KB) ( 199 )  
    目的 评价65 μm甘氨酸颗粒用于龈上洁治抛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33例牙龈炎病例,行常规龈上超声洁治后,按抛光方式不同,采用裂口对照随机将左右侧分为试验组或对照组。实验组用甘氨酸颗粒抛光,对照组用碳酸氢钠颗粒喷砂+抛光膏抛光。记录在基线、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I)、出血指数(BI)及色素指数(SI)。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配对样本Wilcoxon 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在不同时期PD、PI、B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时,实验组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组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PD、PI、BI、SI均较该组基线时相应指标显著改善(P<0.01)。结论 65 μm甘氨酸颗粒相比传统的碳酸氢钠颗粒可以减弱色素的再附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玻璃纤维桩与贵金属桩在前牙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中的效果评价
    邬雪颖, 叶页, 钟群
    2020 (3):  325-328.  doi: 10.19439/j.sjos.2020.03.019
    摘要 ( 329 )   PDF(755KB) ( 384 )  
    目的 比较玻璃纤维桩与贵金属桩应用于前牙大面积牙体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78例患者150颗已接受完善根管治疗的前牙牙体缺损患牙,根据患者对材料不同的选择,分为纤维桩组及金属桩组,每组75颗,后续均使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比较2组修复前、修复后4周、6个月、1年、2年和3年的局部龈沟液(GCF)水平以及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比较两组随访3年后的修复体完整性、龈缘颜色和边缘适合度。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4周、6个月及1年,纤维桩组及贵金桩组GCF、ALP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纤维桩组相对于贵金属桩组同期更高;治疗后2年和3年,贵金属桩组和纤维桩组之间GCF、ALP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后3年,纤维桩组修复失败率显著高于贵金桩组(P<0.05),牙龈透色及美观方面显著优于贵金桩组(P<0.05)。结论 纤维桩及贵金属桩核用于前牙区大面积牙体缺损均有较好效果。对于牙颈部缺损较多的病例,选用贵金属铸造桩核,可减少修复体边缘微渗漏的可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下颌骨肿瘤术后预防性气管切开因素分析
    金立红, 顾振华, 陈志峰, 徐辉
    2020 (3):  329-332.  doi: 10.19439/j.sjos.2020.03.020
    摘要 ( 213 )   PDF(755KB) ( 160 )  
    目的 探讨下颌骨肿瘤患者行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后需预防性气管切开的可能因素,为该类手术术后是否需要预防性气管切开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进行下颌骨部分切除术的165例下颌骨肿瘤患者,术后带气管导管81例,术后预防性气管切开84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烟酒嗜好、肺部疾病史、下颌骨手术史、术前放疗史、手术时间、游离皮瓣修复情况、下颌骨切除是否过前正中线及颈淋巴清扫术情况。采用SAS 9.2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有意义的变量后,利用多因素Logist回归进一步分析需行气切的可能因素。结果 气管切开组与气管插管组相比,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ASA分级、烟酒嗜好、肺部疾病史及下颌骨手术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放疗史(OR: 3.51, 95%CI: 1.34~9.20)、游离皮瓣修复(OR: 3.99, 95%CI: 1.84~8.65)及下颌骨切除过中线(OR: 20.08, 95%CI: 6.52~160.35)3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有放疗史、术中进行游离皮瓣修复和下颌骨切除范围超过前正中线的下颌骨肿瘤患者,行下颌骨部分切除术后需要考虑气管切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型钛板在内固定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21例临床分析
    陈伟, 房睿
    2020 (3):  333-336.  doi: 10.19439/j.sjos.2020.03.021
    摘要 ( 232 )   PDF(850KB) ( 208 )  
    目的 研究微型钛板内固定术在治疗下颌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2月沈阳市口腔医院收治的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2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分别在患者下颌骨下缘、上缘、外皮质中部进行固定。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内,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时长为(1.53±0.36)个月。21例患者中,6例(28.57%)出现轻微咬合不正,1例(4.76%)发生局部感染,未出现微型钛板断裂、持续疼痛、开口受限、牙损伤、面神经损伤及骨不连患者。结论 微型钛板内固定术适用于无骨缺损的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具有术后骨折愈合良好、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