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2-10-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2 (5):  448-448. 
    摘要 ( 48 )   PDF(892KB) ( 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负载纳米羟磷灰石的结冷胶修复大鼠下颌骨缺损的效果评价
    许来俊, 袁鹤, 叶青, 李继遥
    2022 (5):  449-453.  doi: 10.19439/j.sjos.2022.05.001
    摘要 ( 250 )   PDF(2961KB) ( 210 )  
    目的: 观察负载纳米羟磷灰石的结冷胶(GG/nHA)修复大鼠下颌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于16只SD大鼠下颌骨制备直径为5 mm的临界骨缺损,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骨缺损区注入GG/nHA,对照组骨缺损区填充可吸收性明胶海绵。术后4周、8周处死大鼠,以Micro-CT定量分析骨组织愈合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定性评估骨组织修复情况。采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制备的GG/nHA具有良好的可注射性,可经注射器推出至骨缺损区。术后4周和8周,实验组缺损区的骨生成量及骨体积分数(BV/T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E染色和Masson染色均见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更多新骨形成。结论: GG/nHA可以注射形式注入下颌骨缺损区,促进其愈合,有望成为微创修复口腔颌面部骨缺损的新型材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U-Net神经网络分割锥形束CT影像中下颌磨牙牙体与牙髓腔及其准确性验证
    林翔, 傅裕杰, 任根强, 温佳欢, 陈宇飞, 张旗
    2022 (5):  454-459.  doi: 10.19439/j.sjos.2022.05.002
    摘要 ( 256 )   PDF(912KB) ( 229 )  
    目的: 使用U-net卷积神经网络实现锥形束CT(cone-beam CT, CBCT)影像中下颌磨牙的牙体和牙髓腔的自动分割,采用基于显微CT(Micro-CT)扫描结果构建的三维模型作为金标准,评估分割准确性。方法: 从同济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收集20组包含完整单侧下颌磨牙的口腔小视野CBCT数据,预处理后,由牙体牙髓病学专家使用MITK Workbench软件手动标注牙体与牙髓腔,作为U-net神经网络分割算法的训练集。另收集5颗下颌磨牙和相应的小视野CBCT数据,5组数据经相同预处理后作为测试集。随后由完成训练的神经网络和同一专家对测试集数据进行牙体和牙髓腔分割和三维重建。离体牙预处理后行Micro-CT扫描,将三维重建后获得的模型作为金标准。分别比较测试集数据中,专家的手动标注、神经网络分割结果与金标准两两之间的差异。采用Dice相似性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 DSC)、平均对称表面距离(average symmetric surface distance, ASSD)、Hausdorff距离(Hausdorff distance, HD)和形态差异分析对结果进行评估。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神经网络分割结果与金标准相比,其牙体组的DSC为(95.30±1.01)%、ASSD为(0.11±0.02) mm、HD为(1.05±0.31) mm,牙髓腔组的DSC为(81.21±2.27)%、ASSD为(0.15±0.05) mm、HD为(3.29±1.85) mm,结合形态差异分析结果显示,神经网络的分割结果与金标准的牙体与髓室部分基本相似,但在根管部分,能分割出较粗的根管,对于根管下段和侧支根管等较细的根管分割能力有限。结论: 在现有实验条件下,以专家手动标注作为训练样本的U-net神经网络,实现了在CBCT影像上对下颌磨牙牙体与髓室的自动化精准分割。但对根管部分,其分割结果有待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频率铒激光对氧化锆陶瓷粘接性能的影响
    朱红, 魏萌, 刘攀, 袁璐, 张研楠, 陈剑锋
    2022 (5):  460-465.  doi: 10.19439/j.sjos.2022.05.003
    摘要 ( 174 )   PDF(1092KB) ( 177 )  
    目的: 评价不同频率铒钇铝石榴石(erbium-doped yttrium aluminum garnet,Er:YAG)激光对氧化锆陶瓷粘接性能的影响。方法: 制作3 mm×3 mm×2 mm的钇稳定四方多晶氧化锆(yttrium-stabilized tetragonal zirconia polycrystals,Y-TZP)试件,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C组)、喷砂组(SB组)和Er:YAG激光蚀刻组(A1-A4组),频率分别为5、10、15和20 Hz,IPS e.max Press压铸陶瓷为B组,记录各组扫描电镜图像。将陶瓷试件粘接到牙试件上,37 ℃恒温水浴,保存24 h后进行剪切实验,随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各个试件的断裂模式。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扫描电镜显示,不同频率的Er:YAG激光照射Y-TZP陶瓷后,与C组相比,Y-TZP陶瓷表面变得粗糙。剪切实验结果显示,B组剪切强度值最高,为(13.15±2.97) MPa;其次为SB组[(7.78±0.97) MPa]和A2组[(7.13±0.75) MPa],SB组与A2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断裂模式结果显示,C组断裂模式以Y-TZP陶瓷与树脂粘接剂界面断裂为主,A1-A4组和SB组断裂模式大多为Y-TZP陶瓷与树脂粘接剂界面断裂,少部分为混合断裂和树脂粘接剂内聚断裂,B组断裂模式全部为混合断裂。结论: 10 Hz Er:YAG激光照射Y-TZP陶瓷可替代110 μm直径的Al2O3颗粒喷砂,用于Y-TZP陶瓷的表面改性,增加了Y-TZP陶瓷与树脂粘接剂的粘接强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iR-124对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胡逸鹏, 欧晓艳, 钟鸿梅
    2022 (5):  466-470.  doi: 10.19439/j.sjos.2022.05.004
    摘要 ( 168 )   PDF(981KB) ( 163 )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124对牙髓间充质干细胞(DP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取对数期DPSCs,分为空白组、空载组、miR-124 inhibitor组和miR-124 inhibitor联合氮-[氮-(3,5-二氟苯乙酰)-L-丙氨酰]-S-苯基甘氨酸丁酯(DAPT,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组。空白组不处理,空载组转染阴性对照载体inhibitor-NC,miR-124 inhibitor组转染miR-124 inhibitor,miR-124 inhibitor联合DAPT组转染miR-124 inhibitor,并加入DAPT使其终浓度为5 μmol/L。转染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增殖能力;经诱导液诱导2周后,采用对-硝基苯磷酸盐(P-NPP)法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法检测钙化结节面积;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Y1)、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2(HEY2)和细胞周期蛋白D1基因(CCND1)蛋白表达量。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空白组、空载组相比,miR-124 inhibitor组CCK-8 24、48、72 h A450值,ALP活性A450值,钙化结节面积构成比和HEY1、HEY2、CCND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miR-124 inhibitor组相比,miR-124 inhibitor联合DAPT组CCK-8 24、48、72 h A450值、ALP活性A450值、钙化结节面积构成比和HEY1、HEY2、CCND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下调miR-124可促进DPSCs成骨分化,推测其作用机制与激活Notch信号通路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负载氯己定的埃洛石纳米管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
    谢惠兰, 陈江, 曹白雨, 林毅
    2022 (5):  471-475.  doi: 10.19439/j.sjos.2022.05.005
    摘要 ( 161 )   PDF(896KB) ( 156 )  
    目的: 探讨将负载氯己定的埃洛石纳米管掺入全酸蚀粘接剂ONE-STEP及自酸蚀粘接剂XENO Ⅴ后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 将120颗离体牙分为10组,根据粘接剂XE、OS以及掺入负载氯己定(chlorhexidine,CHX)的埃洛石纳米管(halloysite nanotube,HNT)质量体积比5%、10%、15%分组, 分别为XE对照组(A1组)、XE实验对照组(A2组)、5%CHX/HNT-XE组(A3组)、10%CHX/HNT-XE组(A4组)、15%CHX/HNT-XE组(A5组)、OS对照组(B1组)、OS实验对照组(B2组)、5%CHX/HNT-OS组(B3组)、10%CHX/HNT-OS组(B4组)和15%CHX/HNT-OS组(B5组)。树脂充填24 h后,测试拉伸剪切强度(tensile shear strength,TSS)值。电镜扫描,观察粘结界面嵌合层的形态。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同一粘接剂各组以单因素方差分析TSS值,不同粘接剂及不同质量比各组以双因素方差分析TSS值。结果: 自酸蚀XE多组中,5%CHX/HNT组的TSS值最高;全酸蚀OS组中,10%CHX/HNT组的TSS值最高(P<0.05)。不同品牌粘接剂对TSS无显著影响,而CHX/HNT质量体积比对TSS有显著影响。结论: 将适合浓度的CHX/HNT掺入自酸蚀粘接剂XENO Ⅴ和全酸蚀粘接剂ONE-STEP中,可增加牙本质粘结强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嵌入BMP-2蛋白微球双重缓释纳米纤维支架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段昕, 刘菲, 刘珂珂, 王松松, 张云涛
    2022 (5):  476-482.  doi: 10.19439/j.sjos.2022.05.006
    摘要 ( 111 )   PDF(2180KB) ( 168 )  
    目的: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构建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缓释纳米微球(nanospheres,NPs)的聚己内酯(polycaprolactone,PCL)复合纳米纤维支架材料,评价其对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去溶剂法和静电自组装技术制备载BMP-2的壳聚糖纳米微球,检测其形貌、粒径及成分,BMP-2蛋白包封率及体外缓释情况。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含BMP-2纳米微球的PCL复合支架材料,检测其形貌、亲水性能及BMP-2蛋白的缓释情况。进行体外细胞学实验,观察细胞在材料中的生长情况,检测材料促细胞成骨分化过程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相关基因和矿化结节的形成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成功制备出结构稳定的纳米微球结构,微球载药率高并可实现BMP-2的持续释放。PCL/BNPs支架材料组有着良好的亲水性能并有利于细胞增殖、分化。体外细胞实验结果显示,细胞在支架上铺展良好,黏附数量增加。ALP和相关成骨基因COL1、OPN和RUNX2均表达增高,钙结节大小和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BMP-2缓释纳米微球的聚己内酯复合纤维支架材料可为骨组织工程的发展提供新的材料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姜黄素调控唾液腺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机制探讨
    杜洪亮, 何等旗, 王佳俐, 车银富, 闫庆涵
    2022 (5):  483-490.  doi: 10.19439/j.sjos.2022.05.007
    摘要 ( 170 )   PDF(1709KB) ( 215 )  
    目的: 探讨姜黄素靶向miR-155-5p/TP53INP1轴诱导氧化应激调控唾液腺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机制。方法: A253细胞加入姜黄素及转染miR-155-5p mimic和(或)pcDNA3.1-TP53INP1,共同培养。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55-5p与TP53INP1之间的靶向关系;qRT-PCR检测细胞miR-155-5p、TP53INP1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TP53INP1、Caspase8、Caspase3、Bcl-2、Bax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SOD、Gpx、MDA含量。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TP53INP1是miR-155-5p的下游靶向调控分子;与DMSO组相比,姜黄素组细胞凋亡、Caspase8、Caspase3、Bax蛋白表达及TP53INP1表达显著增加,Bcl-2蛋白表达、miR-155-5p mRNA及划痕迁移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与姜黄素+miR-155-5p mimic组相比,姜黄素+pcDNA3.1-TP53INP1组、姜黄素+miR-155-5p mimic+pcDNA3.1-TP53INP1组细胞凋亡、Caspase8、Caspase3、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姜黄素+pcDNA3.1-TP53INP1组SOD、GSH-PX活性及划痕迁移细胞数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 姜黄素抑制A253细胞增殖,促进A253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靶向miR-155-5p/TP53INP1轴诱导氧化应激调控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浓度GO对GelMA机械性能及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鲍菁, 秦尉, 朱青, 钱文昊
    2022 (5):  491-496.  doi: 10.19439/j.sjos.2022.05.008
    摘要 ( 191 )   PDF(1321KB) ( 185 )  
    目的: 采用光固化技术合成掺杂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的甲基丙烯酸化明胶(methacrylated gelatin,GelMA)3D凝胶,评价其机械强度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GelMA和50、100、200 μg/mL GO混合后紫外光(ultravioletray, UV)固化,使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水凝胶结构,万能测试仪压力实验计算弹性模量,CCK-8及死/活细胞染色检测大鼠骨髓源性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rBMSC)的增殖活性。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elMA/GO复合凝胶具有高度多孔结构。加入GO可提高GelMA的机械性能,GelMA/100 μg组及GelMA/200 μg 组弹性模量显著增强, GelMA/100 μg组吸水率增加,GelMA/200 μg组体积膨胀率减小。当GO浓度为50 μg/mL时,rBMSCs黏附与增殖能力最强(P<0.05);当GO浓度≥100 μg/mL时,rBMSCs的活性降低。结论: 合适浓度的GO可提高GelMA的机械性能和生物相容性。鉴于优先考虑生物性,建议50 μg/mL GO/GelMA 用于骨组织工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平行折叠的双层兔胫骨骨间愈合的实验研究
    王晓林, 苏明, 李德龙, 韩正学
    2022 (5):  497-500.  doi: 10.19439/j.sjos.2022.05.009
    摘要 ( 304 )   PDF(1099KB) ( 138 )  
    目的: 建立管状骨平行折叠的实验动物模型,采用影像学、组织形态学等方法对平行折叠的2段胫骨之间的愈合情况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6只家兔,将其一侧胫骨自中间截断,将远端部分向近端折叠180°,并以微型钛板、钛钉固定,形成双层胫骨。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行X线检查,观察2段胫骨间隙的影像学变化,并测量2段胫骨的间隙宽度,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处死3只动物,观察2段胫骨间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2段胫骨之间间隙缩小,与术后即刻相比,术后3个月靠近截骨断端处两胫骨之间间隙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间段两胫骨之间间隙宽度无显著变化(P=0.552)。术后6个月,X线片见2段胫骨远端接触区内骨质几乎完全消失,2段管状骨的骨髓腔融为一体。术后3个月,镜下见两骨块之间无明显分界,接触区内可见大量新生编织骨。术后6个月,可见接触区内骨质大部分吸收,接触区两侧有大量新生板层骨将2段管状骨连接为一个整体。结论: 平行折叠的2段胫骨在紧密贴合、坚固内固定条件下,接触区发生骨改建,2段骨融为一体,成为一根粗的管状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动力疗法辅助治疗Ⅲ期、Ⅳ期牙周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范雅丹, 束蓉, 程岚, 葛琳华
    2022 (5):  501-506.  doi: 10.19439/j.sjos.2022.05.010
    摘要 ( 231 )   PDF(583KB) ( 170 )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辅助龈下刮治术(subgingival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SRP)在Ⅲ、Ⅳ期牙周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根据2018年牙周病新分类,选择Ⅲ期和Ⅳ期牙周炎患者,经龈上洁治1周后,记录牙周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 PD)、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 GI)和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为基线。将患者分为3组,SRP组进行SRP治疗;PDT1组在SRP后即刻对口内所有PD≥5 mm的位点进行PDT;PDT2组在SRP+PDT后6周,对原位点再进行1次PDT。基线治疗后3、6个月复查,比较PD、GI和BOP阳性率的变化。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30例患者、1 289个位点。SRP组、PDT1组和PDT2组各10例患者,位点数分别为476个(36.9%)、384个(29.8%)和429个(33.3%)。3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复查时,PD、GI、BOP阳性率较基线均显著降低(P<0.05); 6个月与3个月的复查结果无显著差异。PD≥5 mm的位点,PDT1组和PDT2组可以显著降低患牙的GI和BOP阳性率(P<0.05);PD≥7 mm时,PDT2组PD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于Ⅲ、Ⅳ期牙周炎,PDT辅助SRP治疗可以获得比单纯SRP更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角化龈宽度对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骨下缺损临床效果的影响
    刘好好, 胡苡, 张晨, 陈美华
    2022 (5):  507-511.  doi: 10.19439/j.sjos.2022.05.011
    摘要 ( 222 )   PDF(1199KB) ( 214 )  
    目的: 评价角化龈宽度(KTW)对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骨下缺损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骨下缺损的14例患者(44个位点)基线和术后2年随访时的临床资料。以基线时的KTW进行分组,分为KTW>2 mm组及KTW≤2 mm组,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2组的牙周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组内比较发现,2组术后探诊深度(PD)及临床附着丧失(CAL)水平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组间比较2组术后与术前基线时的PD变化值(△PD)及CAL变化值(△CAL),发现2组之间△PD无统计学差异;但KTW>2 mm组的△CAL显著大于KTW≤2 mm组(P<0.05)。结论: 牙周组织再生术治疗骨下缺损能够有效减轻牙周炎症,减小牙周袋深度,获得附着水平增加。但当KTW不足时(≤2 mm),手术所获得的附着水平再生有限,再生手术治疗的效果欠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种不同印模方法致上颌游离缺失端黏膜组织形变量差异分析
    彭艳, 邬雪颖, 钟群, 房硕博, 叶页
    2022 (5):  512-516.  doi: 10.19439/j.sjos.2022.05.012
    摘要 ( 187 )   PDF(834KB) ( 183 )  
    目的: 比较光学印模与功能性印模技术制取的牙列缺损上颌模型致游离端黏膜组织形变量的差异。方法: 选取Kennedy第一类和第二类上颌牙列缺损患者各10例,分别使用光学印模和功能性印模技术为同一患者制取2个上颌模型。将功能性印模所翻制的石膏模型使用口外台式扫描仪获得的三维图像作为参照模型,在Geomagic Qualify 12 软件中,将同一患者的光学印模与功能性印模进行比对,得到偏差色谱图。采用 SPSS 20.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Kennedy第一类和Kennedy第二类缺牙组间的平均偏倚均方根差(Root Mean Square,RMS)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病例均呈现随着与末端基牙距离的增加,平均RMS随之上升的趋势。结论: 光学印模与功能性印模对上颌游离端缺牙区黏膜组织形变量的差异与缺牙类型无明显相关性,与游离缺牙区的长度呈现正相关趋势,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ACK1与M2/M1联合检测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朱江, 许腾, 宋冬惠, 吴森斌
    2022 (5):  517-522.  doi: 10.19439/j.sjos.2022.05.013
    摘要 ( 173 )   PDF(1006KB) ( 129 )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活性蛋白激酶C受体1(RACK1)与M2和M1型巨噬细胞的比值(M2/M1)联合检测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OSCC患者129例,检测并对比癌组织、癌旁组织中RACK1及M2/M1情况,分析癌组织中RACK1表达、M2/M1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癌组织中RACK1阳性表达率、M2/M1值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累及脉管患者癌组织中RACK1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无累及脉管患者(P<0.05),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癌组织中M2/M1值显著高于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RACK1阳性表达率、M2/M1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癌组织RACK1、M2/M1及两者联合预测OSCC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743、0.718、0.875。RACK1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为62.24%,RACK1阴性表达患者生存率为92.31%;RACK1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的总生存率曲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2/M1≥2.06患者的存活率为61.70%,M2/M1<2.06患者的生存率为88.24%;M2/M1≥2.06与M2/M1<2.06患者的总生存率曲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CC患者癌组织中RACK1、M2/M1异常高表达,并与患者病理情况和预后相关,两者联合预测患者预后具有一定效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鳞癌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变化的临床分析
    钱毅, 邓超, 许晓波, 陈叶俊, 胡媛平, 洪礼琳, 冯大军
    2022 (5):  523-529.  doi: 10.19439/j.sjos.2022.05.014
    摘要 ( 187 )   PDF(1086KB) ( 159 )  
    目的: 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常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和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9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28例OSCC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OSCC患者经评估后给予治疗方案,记录患者治疗前1周和治疗6个月后临床症状、免疫功能和肠道菌群变化。采用GraphPad Prism 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免疫功能检测结果发现,与健康志愿者相比,OSCC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CD4+、NK、CD4+/CD8+)和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A、IgM)水平明显偏低(P<0.05),血清细胞因子(包括TNF-α、IL-4、IL-6)水平偏高(P<0.05)。经6个月治疗后,OSCC患者免疫功能相较于治疗前有所提高(P<0.05),血清中促炎因子水平降低(P<0.05)。肠道菌群检测结果发现,与健康志愿者相比,OSCC患者治疗前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治疗后,OSCC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有所恢复。菌群分布门水平上,与健康志愿者相比,OSCC患者治疗前肠道内EpsilonbacteraeotaProteobacteriaPatescibacteria升高,Verrucomicrobia水平降低(P<0.05)。治疗降低了EpsilonbacteraeotaProteobacteriaPatescibacteria水平,提高了Verrucomicrobia水平(P<0.05)。短链脂肪酸方面,与健康志愿者相比,OSCC患者治疗前肠道短链脂肪酸(包括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降低,治疗后,OSCC患者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升高。结论: 常规治疗后能明显提高OSCC患者免疫功能,恢复患者肠道菌群分布,提高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改善患者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牙本质颗粒与Bio-Oss骨粉植入引导骨再生治疗牙周骨缺损效果比较
    毛新霞, 林晓炜, 魏轩, 李琴
    2022 (5):  530-534.  doi: 10.19439/j.sjos.2022.05.015
    摘要 ( 253 )   PDF(597KB) ( 224 )  
    目的: 评价自体牙本质颗粒与Bio-Oss骨粉植入引导骨再生治疗牙周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张掖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行引导骨再生治疗的牙周骨缺损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植入Bio-Oss骨粉,实验组植入自体牙本质颗粒。比较2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颊侧软组织剖面、颊侧软组织厚度,红色美学评分,修复成功率及并发症。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2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均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1年,2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均低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2组患者颊侧软组织剖面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1年,2组颊侧软组织剖面显著低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颊侧软组织剖面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2组患者颊侧软组织厚度显著高于术前。各时间点,2组患者颊侧软组织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2组患者红色美学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术后1年2组红色美学评分显著高于术后1个月(P<0.05)。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实验组患者红色美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实验组和对照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90.24%(37/41)和85.37%(35/41),2组修复成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自体牙本质颗粒引导骨再生治疗牙周骨缺损患者,能够降低牙周袋深度和附着丧失,提高颊侧软组织剖面和红色美学评分,且修复成功率与Bio-Oss骨粉植入相当,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扁平苔藓组织环状RNA表达谱的筛选与初步探讨
    王灏钰, 沈雪敏, 沈征宇
    2022 (5):  535-539.  doi: 10.19439/j.sjos.2022.05.016
    摘要 ( 133 )   PDF(945KB) ( 149 )  
    目的: 构建人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组织的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表达谱,筛选并验证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异常表达的circRNA,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选择2018年9月—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黏膜病科的口腔扁平苔藓初诊患者6例,同期健康志愿者6例,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口腔扁平苔藓和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RNA进行测序和鉴定分析,分析组间circRNA的表达差异,然后利用qRT-PCR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采用 SPSS 24.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后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分析差异基因的功能及相关通路。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与健康口腔黏膜组织相比,在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共检测出85种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circRNA,其中66种高表达,19种低表达。分别取上调、下调最显著的3个circRNA,在更多样本中进行qRT-PCR验证,其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之间存在差异表达的circRNAs,这些circRNAs可能参与口腔扁平苔藓的致病调控,是潜在的疾病新型诊断和治疗的生物学标志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N0期舌鳞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叶璞, 黄兴鸿, 张伟, 吴萌, 俞辉明
    2022 (5):  540-543.  doi: 10.19439/j.sjos.2022.05.017
    摘要 ( 266 )   PDF(468KB) ( 133 )  
    目的: 探讨cN0期舌鳞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术后生存质量,为临床预测颈部隐匿性转移及提高生存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cN0期舌鳞癌患者283例,通过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颈淋巴结转移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舌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生存分析研究颈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浸润深度、T分期、病理学分级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浸润深度是导致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OR=2.175);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颈淋巴结转移与舌鳞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 浸润深度、T分期、病理学分级可作为预测cN0期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指标,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颈淋巴结转移可作为预测cN0期舌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种根管充填方法在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中的短期疗效观察
    郭晶晶, 汤屹群, 何宏, 徐震
    2022 (5):  544-549.  doi: 10.19439/j.sjos.2022.05.018
    摘要 ( 292 )   PDF(684KB) ( 221 )  
    目的: 比较3种根管充填方法在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中的短期疗效,为临床上选择合理有效的根管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综合科、接受根管充填治疗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n=40)。3组均行根管充填治疗, A组为iRoot SP糊剂单尖法充填,B组为AH-plus糊剂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C组为AH-plus糊剂冷牙胶侧压充填。通过统计3组根管充填时间,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分析3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疼痛评分;采用根尖周指数 (periapicalindex, PAI) 评定X线片并结合临床检查,对3组患者的根管治疗时间、疼痛情况、根管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根管充填时间分别为A组(75.50±7.44)s,B组 (85.38±3.46) s,C组 (102.33±3.32)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术后发生疼痛发生率A组为25%,B组为25%,C组为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B组与C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3 组患者X线片 PAI 评分比较结果显示,PAI总分的时间效应F=498.93,P<0.001,提示不同时间点的PA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别效应F=0.91,P=0.406,提示不同组的PA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间和组别的交互效应F=0.44,P=0.777,提示不同组在不用时间点的PAI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组患者3个月、12个月总有效率A组为97.5%、97.3%,B组为97.5%、97.2%,C组为90%、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两相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其他2种根管充填方式,iRoot SP糊剂单尖法根管充填技术对于节约临床操作时间,增加患者就诊舒适度具有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前方牵引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上、下颌骨宽度影响的三维模拟分析
    黄纯, 温馨, 黄乐, 赵宁
    2022 (5):  550-555.  doi: 10.19439/j.sjos.2022.05.019
    摘要 ( 217 )   PDF(1100KB) ( 164 )  
    目的: 应用颅面部锥形束CT(CBCT)对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上、下颌后牙倾斜角度、牙弓及基骨弓宽度进行分析,通过模拟上颌前方牵引矫治,分析上、下颌矢状向变化对上、下颌骨宽度协调关系的影响,对骨性Ⅲ类错前方牵引治疗中上颌牙弓扩大的必要性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患者20例,Ⅰ类个别正常患者20例,共4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拍摄颅面部CBCT,使用Mimics 20.0软件测量2组患者第一磨牙的颊舌向倾斜度,上、下磨牙牙弓宽度及磨牙间基骨弓宽度。对Ⅲ类错患者上颌前方牵引进行三维模拟,对上、下颌骨矢状关系改变后的牙弓和基骨弓宽度进行测量。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Ⅲ类错患者上颌磨牙颊侧倾斜,下颌磨牙舌侧倾斜 (P<0.01);Ⅲ类和Ⅰ类错患者下颌基骨弓宽度无显著差异,上颌基骨弓宽度Ⅲ类患者显著小于Ⅰ类患者(P<0.01),上、下颌基骨弓宽度差Ⅲ类患者显著小于Ⅰ类患者 (P<0.01);而上、下颌牙弓宽度2组间无显著差异。上颌模拟前移3 mm时,Ⅲ类错患者上颌牙弓宽度显著大于下颌 (P<0.05);上颌模拟前移4 mm时,上、下颌牙弓宽度差Ⅲ类患者显著大于Ⅰ类患者 (P<0.05);上颌模拟前移2 mm时,上颌基骨弓宽度和上、下颌基骨弓宽度差Ⅲ类患者显著小于Ⅰ类患者(P<0.05);前移3 mm时,上颌基骨弓宽度和上、下颌基骨弓宽度差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恒牙早期骨性Ⅲ类患者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颌基骨宽度不足,上颌磨牙颊向和下磨牙舌向代偿性倾斜;但在上颌前牵引矫形治疗中,上、下牙弓和基骨弓宽度的协调程度随着上颌前移及下颌后下旋转的量而改变。上、下颌骨的矢状向变化是上颌骨是否需要扩弓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如变化量超过3 mm,多数患者不需要在前方牵引治疗中配合上颌扩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伸长后牙效率的三维重叠分析
    赵佳媛, 胡成思, 金玉, 张灵玲, 易芳, 陈君捷, 周娉, 卢燕勤, 李成日
    2022 (5):  556-560.  doi: 10.19439/j.sjos.2022.05.020
    摘要 ( 191 )   PDF(1209KB) ( 210 )  
    目的: 利用三维数字化模型重叠法,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伸长后牙的效率,为临床方案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4例后牙伸长量不小于0.5 mm的Invisalign患者,共126颗观测牙。于矫治前、后分别采用iTero扫描,获取患者数字化模型,分别命名为“实际初始”和“实际终末”模型。在ClinCheck软件中获取该方案的初始、终末模型,命名为“虚拟初始”和“预期终末”模型。以STL格式导出后分别导入Geomagic Studio,将初始模型与实际终末、预期终末模型分别重叠,得到实际伸长量与预期伸长量。采用SPSS 23.0及GraphPad Prism 5.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伸长后牙的效率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伸长后牙的效率为30.2%,实际伸长量与预期设计伸长量间呈直线相关(P<0.05),直线回归方程为y=0.305x-0.010;实际伸长量与预期伸长量的差值与矫治器数量呈正相关(P<0.001),与预期伸长量呈正相关(P<0.001);低角患者实际伸长量与预期伸长量的差值比均角患者大(P<0.05)。结论: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伸长后牙的效率较低,约为30.2%,垂直生长型影响矫治效率,可对低角患者设计更多的过矫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