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2年, 第3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2-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2 (4):  336-336. 
    摘要 ( 55 )   PDF(746KB) ( 7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不同方式处理犬下颌磨牙区即刻种植间隙的效果评价
    张怡雯, 邹多宏, 张志愿
    2022 (4):  337-342.  doi: 10.19439/j.sjos.2022.04.001
    摘要 ( 314 )   PDF(2212KB) ( 206 )  
    目的: 探讨在犬下颌磨牙区即刻种植中,不同方式处理拔牙窝与种植体之间的间隙后的新骨形成情况。方法: 选择 6 条 1.5~2.0 岁的拉布拉多犬作为实验对象,在每条犬下颌骨中拔除两侧的第四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分别植入 4 颗牙种植体(Astra Tech®,4.0 mm × 10 mm)。种植体和拔牙窝骨壁之间的近远中间隙分别进行3种处理,分为空白组(NN组)、胶质银明胶海绵(Gelatamp) 组(EN组)和 Gelatamp + 可吸收胶原膜(CM)组(EG 组)。术后12周收集标本,进行显微CT 扫描和组织学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牙种植术后 12 周存活率为 100%。显微CT 扫描结果显示,新骨高度、骨矿物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 (BV/TV)、骨表面积骨体积比(BS/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Tb.N)和骨小梁间距(Tb.Sp)等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新骨形成面积和种植体与骨接触面积(BIC)在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使用不同方式处理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的间隙后的12周内,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独放置 Gelatamp 或与 CM 联合使用,对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BIC、BMD、BV/TV、BS/TV、Tb.Th、Tb.N 及 Tb.Sp 等均无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培养条件对CD133+原代口腔鳞癌细胞干性维持的影响
    文旭涛, 马振, 张翀, 陶识丞, 陈兴金, 麦华明
    2022 (4):  343-348.  doi: 10.19439/j.sjos.2022.04.002
    摘要 ( 190 )   PDF(1561KB) ( 123 )  
    目的: 通过将CD133+/-细胞从原代口腔鳞癌细胞中分离纯化,探索不同培养条件对CD133+原代口腔鳞癌细胞的干性维持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CCK-8法检测CD133+/-细胞亚群体外增殖能力以及对顺铂抵抗耐受能力,利用Transwell法检测顺铂对CD133+/-细胞亚群侵袭能力的影响。以无血清培养法(含或不含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含血清培养法分别培养CD133+细胞亚群,流式细胞仪分析CD133+细胞的比例变化。在动物实验模型中验证CD133+和CD133-细胞致瘤能力的差异,最后将移植瘤取出,行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CD133-细胞亚群相比,CD133+细胞具备较强的体外增殖能力(P<0.05)和顺铂化疗耐受能力(P<0.001)。顺铂对CD133-细胞亚群侵袭能力的影响更强(P<0.01)。无血清培养法更能维持CD133的比例(P<0.05),无血清培养基是否添加LIF对CD133的比例维持无显著差异(P>0.05)。在裸鼠体内成瘤实验中,CD133+细胞亚群以较少的数量级表现出较强的致瘤能力(P<0.05)。结论: 无血清培养法可较好地维持原代口腔鳞癌细胞干细胞特性,添加LIF对原代口腔鳞癌细胞的干性维持无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唑来膦酸对小鼠下颌拔牙创早期修复过程的影响
    江润洋, 康非吾
    2022 (4):  349-353.  doi: 10.19439/j.sjos.2022.04.003
    摘要 ( 741 )   PDF(3074KB) ( 180 )  
    目的: 通过构建小鼠双膦酸盐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BRONJ)模型,探讨该类药物对拔牙创早期缺损修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18只8~9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唑来磷酸给药组,通过腹腔注射+左下颌第一磨牙拔除诱导其产生双膦酸盐颌骨坏死样病变。随后选取术后3、5、7天3个时间点,H-E染色观察其大体愈合情况,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分布及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早期成骨向转录因子及破骨特异性蛋白的表达差异。实验重复3次,采用ImageJ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和数据转换,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唑来膦酸给药组拔牙创早期缺损修复过程延迟。术后3天成骨转录因子RUNX2表达降低,术后7天破骨细胞特异性蛋白CTSK数量减少;术后早期TRAP表达降低,骨改建行为整体受到抑制。结论: 唑来膦酸可在术后3天抑制成纤维细胞长入拔牙窝,并使RUNX2表达含量降低,抑制新骨形成。其还能使拔牙术后3、5、7天破骨细胞表达TRAP含量减少及在术后7天降低CTSK表达量,抑制破骨细胞行使骨吸收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用镍钛器械根管预备过程中加入连续根管外冲洗对根管内液体置换的影响
    郭林溪, 李向芬, 赵苑汐, 苏勤
    2022 (4):  354-358.  doi: 10.19439/j.sjos.2022.04.004
    摘要 ( 180 )   PDF(1246KB) ( 194 )  
    目的: 评估机械预备过程中加入连续根管外冲洗对根管内液体置换的影响。方法: 根据根管预备过程中是否加入连续根管外冲洗,将60个标准化树脂模块分为5个实验组。在标准化树脂模块中注入纯黑墨水,完成各实验组的预备和冲洗方案后,测量每个实验组标化根管模块内剩余液体的吸光度(A)值,判断根管内液体置换情况;同时计算流体力学模型模拟根管锉在根管内做上下运动时根管内液体的流场。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机动预备过程中加入连续根管外冲洗的3个实验组,根管内剩余液体的A值显著低于不加入根管外冲洗的实验组(P<0.05),但3个实验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计算流体力学模型显示,加入连续根管外冲洗后,在根管中部存在液体的“有效返流区”,部分置换根管内液体;并且外冲洗进入根管内的液体通过锉的上下运动可以被输送至根尖区。结论: 机动预备过程中连续根管外冲洗进入根管内的液体,可部分替换原根管内溶液,稀释、改善根管内环境,对后续常规根管冲洗起到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电离辐射对大鼠腮腺旁细胞分泌途径损伤及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的影响
    姚清婷, 吴言辉, 刘少华, 许辉, 李军, 石亮
    2022 (4):  359-366.  doi: 10.19439/j.sjos.2022.04.005
    摘要 ( 174 )   PDF(2063KB) ( 150 )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对大鼠腮腺旁细胞分泌功能损伤及紧密连接 (tight junction,TJ) 蛋白claudin-4的影响与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24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和照射组(照射后1周组、4周组、12周组,每组6只)。照射组一次性20 Gy射线局部照射实验侧腮腺区。采用Schirmer实验,检测各组腺体唾液静息分泌量;H-E染色,光镜下观察腺体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TJ超微结构改变;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检测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M受体)亚型M3、水通道蛋白5(AQP5)及claudin-4的蛋白表达。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照射后1、4、12周,腺体静息分泌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12周较1周、4周时减少更显著(P<0.05)。组织学观察可见,照射后腺体早期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后期腺泡细胞计数显著减少(P<0.05);TJ结构模糊、电子密度降低、宽度减少(P<0.05)。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检测结果显示,M3受体及AQP5蛋白在照射后1、4、12周表达显著下调,而claudin-4蛋白表达显著升高。结论: 电离辐射后腮腺旁细胞分泌功能降低,TJ结构改变,claudin-4表达上调,可能参与腺体分泌功能损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r:YAG 激光在小型猪牙髓血运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马智菲, 周梦琪, 王丽珍, 承清, 洪瑾
    2022 (4):  367-373.  doi: 10.19439/j.sjos.2022.04.006
    摘要 ( 273 )   PDF(1998KB) ( 164 )  
    目的: 比较Er:YAG激光和Ca(OH)2在小型猪牙髓血运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3只14~15月龄的年轻恒牙列巴马系小型猪,上颌第一前磨牙不做处理,自然生长,作为阳性对照组。将第二、第三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激光组、封药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在3组建立牙髓坏死模型后,阴性对照组不做处理,激光组和封药组进行牙髓血运重建术。其中,激光组采用Er:YAG激光,封药组采用Ca(OH)2进行根管消毒。术后3个月拍摄X线根尖片和锥形束CT(CBCT),处死动物后,制作小型猪牙H-E染色切片,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评估,比较激光组和封药组牙根发育和根管内组织学表现。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影像学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激光组和封药组根尖孔闭合,根管腔内有高密度钙化影像,部分出现牙根吸收,2组在牙根增长、根管壁增厚和根尖孔减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激光组和封药组根管壁有牙本质样和牙骨质样组织沉积,根尖孔闭合,根管腔内有纤维结缔组织和牙骨质样或骨样组织形成,2组根管内组织学表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r:YAG激光可用于小型猪牙髓血运重建术,且与根管内封Ca(OH)2效果相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reg/Th17、CD4+/CD8+ T淋巴细胞在实验性牙周炎大鼠中的表达及意义
    莫鹏, 李筱玥, 刘耀徽
    2022 (4):  374-378.  doi: 10.19439/j.sjos.2022.04.007
    摘要 ( 211 )   PDF(1013KB) ( 156 )  
    目的: 探讨辅助性T细胞17/调节性T细胞(Th17/Treg)、CD4+/CD8+ T淋巴细胞在实验性牙周炎大鼠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取2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牙周炎组(将牙龈卟啉单胞菌混悬液接种至牙龈沟内)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术后1周内,隔天以牙龈卟啉单胞菌混悬液涂抹大鼠口腔,2组分笼饲养8周。麻醉处死后,取大鼠左侧上颌第二磨牙颌骨组织,以亚甲基蓝染色观察并测定牙槽骨丧失(ABL)情况;H-E染色观察颌骨组织病理学变化。分离并培养大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reg、Th17细胞及CD4+、CD8+ T淋巴细胞,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17(IL-17)、IL-10、IL-4和干扰素γ(INF-γ),免疫印迹法检测颌骨组织中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RORγt)、叉头状翅膀样转录因子3(FOXP3)和缝隙连接蛋白(Cx40)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牙周炎组大鼠ABL、外周血Th17比例、Th17/Treg比值、CD4+比例、CD4+/CD8+ T淋巴细胞比值、血清IL-17、IL-10及IL-4、颌骨组织中Foxp3及Cx40蛋白显著升高(P<0.05),Treg比例、INF-γ、颌骨组织中RORγt蛋白显著降低(P<0.05)。结论: Treg/Th17、CD4+/CD8+ T淋巴细胞平衡失衡,造成炎症因子IL-17、IL-10及IL-4异常高表达,可能与实验性牙周炎发病关系密切,为有效治疗牙周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载锌基沸石咪唑的疏基化海藻酸钙复合水凝胶治疗大鼠牙周炎的实验研究
    欧阳明, 王国华
    2022 (4):  379-383.  doi: 10.19439/j.sjos.2022.04.008
    摘要 ( 178 )   PDF(1637KB) ( 195 )  
    目的: 探讨载有锌基沸石咪唑的黏附性疏基化海藻酸钙复合水凝胶(ZIF-8@CHA-SH)治疗牙周炎的可行性。方法: 进行ZIF-8@CHA-SH的制备与表征,观察形貌结构和分析化学组成。采用平板涂布法和扫描电镜检测抗菌性能,利用CCK-8和活/死细胞荧光染色法评估ZIF-8@CHA-SH对牙龈成纤维细胞的毒性,通过动物实验验证ZIF-8@CHA-SH的抗炎作用。采用GraphPad Prism 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证明,ZIF-8@CHA-SH成功合成。ZIF-8@CHA-SH具有优异的抗菌能力,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变异链球菌的抗菌率分别为(99.88±0.12)%、(99.81±0.32)%和(95.53±3.08)%(P<0.001);ZIF-8@CHA-SH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与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共培养5天后的细胞存活率为(91.64±3.66)%(P=0.6)。体内实验表明,ZIF-8@CHA-SH可减少大鼠牙周炎的炎细胞浸润和促炎因子IL-6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抗炎能力。结论: ZIF-8@CHA-SH生物性能优异,可有效抑制细菌引起的牙周炎,为未来牙周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模态超声对唾液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评价
    吕欢, 熊屏, 张蔚蒨, 龚霞, 李佳, 丁昂昂
    2022 (4):  384-388.  doi: 10.19439/j.sjos.2022.04.009
    摘要 ( 161 )   PDF(1166KB) ( 120 )  
    目的: 探讨多模态超声对唾液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对有意义的参数进行赋值后,初步建立评分系统。方法: 对69例唾液腺肿瘤患者的77个肿瘤进行二维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超微血流成像(SMI)、实时组织弹性成像(RTE)及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检查,对有意义的参数赋值及组合得到不同评分方案,绘制各方案ROC曲线,将曲线下面积最大者作为最佳评分方案。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肿瘤形态、边界、后方回声、血流阻力指数、RTE分级和ARFI平均值在唾液腺肿瘤良、恶性鉴别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由以上6个参数组成的评分方案7为最佳评分方案,每个参数赋值1分,总分为6分,曲线下面积为0.944,以≥4分鉴别唾液腺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0.0%、98.4%和94.8%。结论: 多模态超声的应用及评分系统的建立,可有效提高超声对唾液腺肿瘤鉴别诊断的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少年安氏Ⅱ2类错畸形矫治后下颌骨的变化
    周明智, 王林, 王亮, 吴可, 秦燕军, 赵春洋
    2022 (4):  389-394.  doi: 10.19439/j.sjos.2022.04.010
    摘要 ( 356 )   PDF(886KB) ( 167 )  
    目的: 探讨青少年安氏Ⅱ2类错矫治后下颌骨及下颌牙槽骨的改建。方法: 选择本院就诊患者36例,其中12例青春发育期安氏Ⅱ2类错患者作为试验组,12例成人安氏Ⅱ2类错患者作为对照Ⅰ组,12例青春发育期安氏Ⅰ类错患者作为对照Ⅱ组。治疗前、后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T, CBCT)或头颅侧位片,分析3组矫治前、后下颌骨及下颌牙槽骨各项测量指标的改变,探讨青少年安氏Ⅱ2类错矫治后下颌骨及下颌牙槽骨的改建。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青少年安氏Ⅱ2类患者下颌骨长度(GO-GN)、下颌支高度(Co-Go)、下颌骨突度(SNB)及下牙槽骨突度(SNId)、下面高(S-GO、ANS-Me、ANS-Me/N-Me)增加,颏凹陷减小(P<0.05)。成人安氏Ⅱ2类患者治疗后各项测量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矫治后,青少年安氏Ⅱ2类患者下颌骨突度(SNB)、下颌牙槽骨突度(SNId)及前下面高比(ANS-Me/N-Me)与安氏Ⅰ类患者的差异减小。结论: 及时矫治青少年安氏Ⅱ2类错,可释放下颌骨及下颌牙槽骨的生长潜力,促进其生长改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龈上菌斑微生物与宿主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赵芬, 董婷, 苑克勇, 晋巧巧, 黄正蔚, 马瑞
    2022 (4):  395-399.  doi: 10.19439/j.sjos.2022.04.011
    摘要 ( 177 )   PDF(1257KB) ( 150 )  
    目的: 分析龈上菌斑微生物与宿主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68名45~60岁志愿者的龈上菌斑样本,提取总DNA并对其16S rDNA V3-V4区进行PCR扩增。扩增所得产物经Illumina MiSeq PE300平台测序后,进行OTU聚类、物种注释,并将注释到的物种(属水平)与宿主血脂水平作Spearman相关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8名志愿者的龈上菌斑样本测序所得平均序列数为41 929条,聚类所得OTU数为1 037,共注释到 25个门,45个纲,92个目,155个科和330个属。物种聚类热图显示68个样本具有相似的物种组成丰度模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在龈上菌斑微生物中,拟普雷沃菌属、小类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和普雷沃菌属7与宿主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宿主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奈瑟菌属的丰度呈正相关,但与普雷沃菌属2的丰度呈负相关。结论: 人群中龈上菌斑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具有稳定性,与宿主血脂水平相关,可进一步探究龈上菌斑微生物作为宿主脂代谢状态的生物标志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服普萘洛尔对增殖期血管瘤患儿尿液bFGF、MMP-2和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
    袁尉力, 王绪凯
    2022 (4):  400-405.  doi: 10.19439/j.sjos.2022.04.012
    摘要 ( 219 )   PDF(1122KB) ( 143 )  
    目的: 探讨增殖期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前、后2个月尿液中bFGF、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变化,初步探索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区住院的增殖期血管瘤患儿34例。分别在患儿口服普萘洛尔前、后2个月留取清晨无菌中段尿10 mL,另外收集21例正常婴幼儿(年龄<12个月)的清晨无菌中段尿10 mL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组尿液样本中bFGF的表达水平,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3组尿液样本中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口服普萘洛尔后2个月,患儿尿液中bFGF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普萘洛尔治疗增殖期血管瘤患儿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患儿体内bFGF、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进而抑制血管瘤中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血管生成,达到治疗血管瘤的目的。检测尿液中bFGF、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可作为患儿口服普萘洛尔用药过程中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成型钛网联合浓缩生长因子膜修复31例前牙种植区骨量不足的疗效分析
    阎旭, 芈大卫, 赵明, 彭勃
    2022 (4):  406-409.  doi: 10.19439/j.sjos.2022.04.013
    摘要 ( 318 )   PDF(524KB) ( 132 )  
    目的: 探讨预成型钛网联合浓缩生长因子(CGF)膜修复前牙种植区骨量不足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2月就诊的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62例,依照电脑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2组均采用种植修复,对照组种植后将预成型钛网覆盖于骨缺损区,实验组种植后将预成型钛网与CGF膜覆盖于骨缺损区。随访12个月,统计2组种植成功率,比较2组牙槽嵴高度、骨增量、牙槽骨骨密度、骨厚度、红色美学指数(PES)以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12个月,2组种植成功率均为100%,无种植体松动、脱落等现象。2组术前牙槽嵴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牙槽嵴提升高度、骨增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前牙槽骨骨密度与骨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牙槽骨骨密度与骨厚度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的牙槽骨骨密度均显著低于术后12个月(P<0.05),术后6个月牙槽骨骨厚度均显著高于术后12个月(P<0.05),且实验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牙槽骨骨密度与骨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P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预成型钛网联合CGF膜用于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疗效确切,可提升种植修复的美容效果,改善术后骨代谢,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82例儿童牙色素沉着危险因素分析
    杨彬, 张皓, 张颖
    2022 (4):  410-413.  doi: 10.19439/j.sjos.2022.04.014
    摘要 ( 225 )   PDF(491KB) ( 140 )  
    目的: 调查门诊儿童牙黑色素沉着的患病情况,分析儿童牙黑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在上海市口腔病防治院就诊的164名儿童进行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饮用水来源、患病及用药等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及唾液pH分析,其中82例为有牙黑色素沉着的儿童(病例组),另82例为同期来院就诊的无牙色素沉着的儿童(对照组)。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中将瓶装水作为主要饮用水来源的儿童所占比例较对照组低(18.3% ∶ 35.4%),服用中草药、多吃蔬菜(≥2次/d)的儿童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高(23.2% ∶ 9.8%,29.3% ∶ 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用中草药以及多吃蔬菜(≥2次/d)是牙黑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P<0.05),而将瓶装水作为主要饮用水来源是保护因素。结论: 服用中草药以及多吃蔬菜(≥2次/d)是牙色素沉着的危险因素,而多饮瓶装水能降低发生色素沉着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种种植修复制作工艺的Ti-base基台一体冠用于口腔种植单冠修复精度的研究
    曹伟玉, 曹捷, 刘宾益, 徐舟, 陆卫青
    2022 (4):  414-417.  doi: 10.19439/j.sjos.2022.04.015
    摘要 ( 742 )   PDF(606KB) ( 163 )  
    目的: 比较2种工艺制作的Ti-base基台一体冠的精度,为单牙种植修复工艺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就诊于上海市普陀区眼病牙病防治所口腔种植科的30例单颗后牙缺失患者,临床进行传统印模,得到装有种植体替代体的石膏模型。每个患者取2个模型,按照制作工艺不同分为2组,实验组为安装扫描杆进行扫描,对照组为安装Ti-base基台直接扫描。将2组修复冠沿颊舌向剖开,利用电镜观察测量点与Ti-Base基台之间的距离。利用万能测力仪的加载力,通过接触氧化锆牙冠传递至基台及替代体处,观察氧化锆冠所能承载最大力量。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冠与Ti-base基台缝隙大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组Ti-base基台一体冠中氧化锆的抗压强度相比,实验组的抗压强度与对照组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安装扫描杆转移种植体位置到数字化修复软件中,比直接用扫描仪获得Ti-base基台相关数据信息更为精确可靠,加工制造的修复冠精密度和稳定度更高,推荐在口腔种植修复工艺中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r:YAG激光联合引导骨再生治疗种植体周围炎伴骨缺损效果评价
    涂慧娟, 李凌宇, 李医丹, 罗真兰, 俞明
    2022 (4):  418-422.  doi: 10.19439/j.sjos.2022.04.016
    摘要 ( 228 )   PDF(1217KB) ( 205 )  
    目的: 探讨Er:YAG激光联合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治疗种植体周围炎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2019年在嘉定区牙病防治所行种植修复且诊断为种植体周围炎伴骨缺损的26例患者(共34颗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均接受翻瓣、清创和GBR治疗,实验组采用Er:YAG激光处理种植体表面及污染物,对照组采用传统机械法处理。记录和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12和24个月的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探诊出血指数(bleeding on probing,BOP)、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种植体周围边缘骨缺损高度(reduce of marginal bone level,RBL),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PD、BOP、PI和RBL均显著改善;治疗后6、12和24个月后,PD、BOP和PI改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2和24个月,实验组RBL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种植体周围炎伴骨缺损的GBR治疗中,Er:YAG激光疗法效果优于传统机械法,更有利于新骨再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前牙美学区单颗种植修复体应用角度螺丝通道系统基台和预成钛基台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吕晓蕾, 史俊宇, 钱姝娇, 赖红昌
    2022 (4):  423-428.  doi: 10.19439/j.sjos.2022.04.017
    摘要 ( 258 )   PDF(865KB) ( 238 )  
    目的: 比较角度螺丝通道基台和传统预成钛基台在上颌前牙美学区单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种植科行上颌前牙美学区单颗牙种植修复的患者。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修复体使用角度螺丝通道基台螺丝固位(AG),对照组修复体使用常规预成钛基台粘接固位(CG)。记录随访6个月时的种植体成功率、边缘骨吸收、机械并发症、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情况[包括牙周探诊深度(PD)、探针出血阳性率(BOP%)]、红色美学评分/白色美学评分(PES/WES)和患者满意度。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36例(AG:19,CG:17)患者接受6个月随访,随访期间失访率为10%。到6个月随访期为止,所有种植体无松动、脱落,修复体无更换,2组成功率均为100%。试验组和对照组6个月时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21±0.18) mm和(0.38±0.40)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组BOP%显著低于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组患者的机械并发症、PD、PES/ WES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短期内,角度螺丝通道系统与传统预成钛基台固位的修复体均能获得可预期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更有利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咀嚼运动中髁突轨迹分析
    张春香, 王天齐, 刘冬巧, 段小妮, 智铖, 王静, 林晨
    2022 (4):  429-434.  doi: 10.19439/j.sjos.2022.04.018
    摘要 ( 234 )   PDF(1044KB) ( 160 )  
    目的: 探讨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安氏Ⅱ类1分类(Ⅱ1)错患者咀嚼运动中髁突轨迹特征,进一步分析TMD和安氏Ⅱ1错因素对咀嚼运动中髁突轨迹的影响。方法: 按照实验纳入标准分别收集无TMD的正常组(nTMD-N)10例、无TMD的安氏Ⅱ1组(nTMD-Ⅱ1)10例、伴TMD的安氏Ⅱ1组(TMD-Ⅱ1)14例患者。采用Cadiax Ⅳ 记录3组实验对象咀嚼运动时的髁突轨迹,利用GDSW软件测量并分析咀嚼运动轨迹的各项数据指标。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nTMD-Ⅱ1组和TMD-Ⅱ1组的咀嚼运动轨迹特征与nTMD-N组相比有所差异。左侧或右侧单侧咀嚼运动时,nTMD-N组、nTMD-Ⅱ1组和TMD-Ⅱ1组的各项数据无统计学差异。双侧咀嚼运动时,nTMD-Ⅱ1组的SCI值显著大于nTMD-N组,nTMD-N组的S值显著大于nTMD-Ⅱ1组(P<0.05)。结论: 单侧咀嚼运动时,TMD和安氏Ⅱ1错因素对咀嚼运动轨迹影响较小。安氏Ⅱ1类错因素对双侧咀嚼运动有影响,Ⅱ1患者正常咀嚼时髁突整体运动幅度较正常者小。双侧咀嚼运动时,TMD对Ⅱ1类患者咀嚼运动轨迹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内镜辅助牙周非手术治疗对牙龈退缩的影响
    陆卫青, 张炜亮, 向文静, 刘宾益, 曹伟玉, 杨一鸣
    2022 (4):  435-438.  doi: 10.19439/j.sjos.2022.04.019
    摘要 ( 229 )   PDF(530KB) ( 202 )  
    目的: 探讨牙周内镜辅助超声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术(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对上颌侧切牙唇侧牙龈退缩的影响。方法: 从2020年6月—12月就诊于上海市普陀区眼病牙病防治所牙周病科的患者中收集36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受试者。采用单盲随机分口自身对照设计方案,先行全口超声龈上洁治术,2周后随机确定一侧上颌侧切牙行牙周内镜辅助下SRP(内镜组),对侧侧切牙行常规SRP( SRP组)作为对照,术后菌斑控制,记录基线、3个月和6个月时上颌侧切牙唇侧近中、中和远中3个位点的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牙龈退缩(GR)。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2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基线时内镜组和SRP组相比,各临床指标无显著差异。3个月时,内镜组的牙龈退缩量(ΔGR)显著小于SRP组(P<0.05);3个月和6个月时,2组间的其他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与SRP组相比,内镜组PD的减少程度与AL的增加程度有更大趋势,治疗后3个月最明显。与基线相比,2组3个月和6个月时,PD、AL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PD在3个月和6月个时相比,也有显著差异。3个月和6个月时相比,2组ΔGR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牙周内镜辅助SRP清创彻底,创伤小,3个月时上颌侧切牙唇侧牙龈退缩减少量较常规SRP更少,美学效果优势凸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tafne骨腔影像学特征:基于CBCT的回顾性分析
    黄锦程, 赵华强, 李国菊
    2022 (4):  439-444.  doi: 10.19439/j.sjos.2022.04.020
    摘要 ( 574 )   PDF(1500KB) ( 239 )  
    目的: 总结分析Stafne骨腔病例的锥形束CT(CBCT)影像学特征,以有效指导此类疾病的临床决策。方法: 收集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6例Stafne骨腔病例,对其CBCT影像数据进行测量分析,分别记录其年龄、性别、主诉、病变位置、长宽高三径、多层面重建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三层面最大横截面积、内容物灰度、形态分类及与下颌神经管之间的关系等。结果: 6例患者均由CBCT检查无意发现。骨腔均位于下颌磨牙区后部及下颌角前部偏舌侧、下颌骨下缘与下颌神经管之间,呈类椭圆形,其长轴与下颌骨长轴相一致,平均长径(16.43±4.54) mm、宽径(6.91±1.48) mm、高径(10.24±2.10) mm。MPR层面中,骨腔最大横断面面积(91.93±25.52) mm2,最大冠状面面积(57.26±23.23) mm2,最大矢状面面积(127.80±51.22) mm2。按骨腔边缘线与颊侧骨皮质关系进行分类,Ⅰ型骨腔2例、Ⅱ型骨腔3例、Ⅲ型骨腔1例。根据矢状面上骨腔边界与下颌骨下缘及下颌神经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将骨腔与周围解剖结构的连接关系分为连通、毗邻、远离3种情况;而CBCT校正后,骨腔中心灰度可初步鉴别内容物类型。结论: CBCT可对Stafne骨腔作出较为直观明确的诊断,影像学表现对早期临床决策具有重大参考意义,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减少额外医疗资源浪费及患者身心创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医学教育
    口腔医学系统整合课程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郁松, 张文慧
    2022 (4):  445-448.  doi: 10.19439/j.sjos.2022.04.021
    摘要 ( 220 )   PDF(613KB) ( 193 )  
    系统整合课程以器官系统为基础,将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的医学教育理念,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在系统整合课程教学中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结合专业挖掘并撰写思政素材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充分发挥整合课程多教学形式的优势,将课程思政贯穿于专业教学全过程中,以助力培养德才兼备的口腔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