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28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9-10-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19 (5):  448-448. 
    摘要 ( 90 )   PDF(397KB) ( 2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评述
    凹面畸形诊断、分类与生长趋势预判
    沈刚
    2019 (5):  449-454.  doi: 10.19439/j.sjos.2019.05.001
    摘要 ( 467 )   PDF(4496KB) ( 642 )  
    根据面部特征、牙槽相对基骨代偿程度、咬合关系及颌骨形态等要素,凹面畸形可分为牙槽性、颌位性、骨源性(包括上颌源型、下颌源型及上、下源型)3大类。在头颅侧位片,牙槽性、颌位性及骨源性上颌源型,其下颌形态均呈扁长方形,而骨源性下颌源型及上、下源型均呈厚重三角形。从生长发育高峰初始期直至停止期,牙槽性、颌位性及骨源性上颌源型的生长型发展比较稳定,正畸矫形疗效较可靠;而骨源性下颌源型及上、下源型,其生长型严重程度呈增加趋势,而且下颌厚重三角形正中联合凹势越深,预后越差, 表明即使在早期经过正畸矫形治疗,将来畸形复发或仍需要手术干预的可能性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补骨脂对大鼠正畸后稳定性的影响
    刘小灿, 王旭霞, 吴晓晓, 刘悦, 闫召月, 张君
    2019 (5):  455-459.  doi: 10.19439/j.sjos.2019.05.002
    摘要 ( 294 )   PDF(4011KB) ( 184 )  
    目的 探讨补骨脂素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后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选择36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在上颌左侧切牙和上颌左侧第一磨牙之间安装拉第一磨牙向近中的加力装置。加力21 d后去除装置,对2组进行药物灌胃处理。实验组大鼠灌服8 mg/(kg·d)补骨脂素溶液,对照组大鼠每天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服4周。在去除装置当天和第7、14、21、28天制取大鼠上颌石膏模型,3D扫描获得电子数据,测量并计算复发距离。灌药4周后,心脏灌注处死全部大鼠,分离上颌骨,分离大鼠磨牙及其周围的牙周组织,对切片进行H-E染色和BMP2、BMP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 SPSS 21.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拆除矫治器后,2组均有复发,实验组在第7、14、21、28天的复发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组复发速度均在第1周最快,第2、3、4周逐渐变慢,实验组在第1周复发速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组牙周膜和牙槽骨中均有BMP2、BMP4表达,实验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骨脂素能够促进牙周组织中BMP2、BMP4的表达,加速牙周组织改建,有效抑制复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C-PHBHHx/β-TCP复合物治疗SD大鼠干槽症的实验研究
    孙小娟, 刘萍萍, 周忠伟, 秦立业, 付浩, 郑蓝天, 曹昆
    2019 (5):  460-466.  doi: 10.19439/j.sjos.2019.05.003
    摘要 ( 276 )   PDF(6279KB) ( 195 )  
    目的 探讨不同制剂对干槽症的治疗作用,以期获得一种即抗菌又能加速成骨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72只SD雄性大鼠拔除左上前牙,在其拔牙窝形成干槽症。7 d后被随机分配到以下4组,接受不同治疗方法。A组—清创;B组—清创+碘仿纱条填塞;C组—清创+派丽奥软膏充填;D组—清创+TC-PHBHHx/β-TCP。治疗后的1、4、8周进行荧光标记,获得标本后,制作硬组织切片及脱钙切片,利用组织形态分析方法对各组成骨面积百分比进行比较。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同一观察时间不同治疗组在成骨效果上相比, A、B、C 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而D组与其他3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相应地,可见有明显的新骨形成。同一治疗组不同观察时间在成骨效果上相比,B和C组间成骨面积无统计学差异, A组有少量骨形成,但伴随大量炎症细胞。然而,随着时间推移,D组表现出成骨面积逐渐增加的趋势。结论 TC-PHBHHx/β-TCP复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和成骨效果,碘仿纱条和派丽奥软膏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但成骨效果不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于三维打印咬合板的聚碳酸酯材料性能研究
    林瑞, 郁春华, 孙健
    2019 (5):  467-471.  doi: 10.19439/j.sjos.2019.05.004
    摘要 ( 284 )   PDF(3867KB) ( 303 )  
    目的 检测一种三维打印聚碳酸酯咬合板材料的机械性能和细胞毒性,尝试利用该材料三维打印咬合板。方法 分别检测三维打印聚碳酸酯材料(PC-plus)和常规制作咬合板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的挠曲强度、挠曲弹性模量、显微硬度、吸水值和溶水值。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经PC-plus浸提液培养后,观察细胞形态,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通过三维打印技术使用PC-plus制作咬合板。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维打印PC-plus的挠曲强度值为 89.4~109.8 MPa,挠曲弹性模量值为1939.4~2470.9 GPa,显微硬度值为 15.6~24.7 MPa,吸水值为2.43~11.42 μg/mm3,溶水值为 0.11~0.30 μg/mm3。PMMA材料的挠曲强度值为 75.2~88.4 MPa,挠曲弹性模量值为1349.2~2470.2 GPa,显微硬度值为 17.5~35.3 MPa,吸水值为12.80~16.16 μg/mm3,溶水值为 4.74~7.44 μg/mm3。三维打印PC-plus组与PMMA基托树脂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期细胞贴壁生长良好,细胞形态正常,各实验组的毒性评级为 0~1 级。通过数字化设计和制作,成功制成咬合板。结论 三维打印聚碳酸酯材料的机械性能好,无明显细胞毒性,具备口内应用的生物安全基础,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源性TGF-β1与PDGF-BB联合应用对正畸牙压力侧Pyk2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梅梅, 易杰, 张疆弢, 黄瑾, 江策, 丰雷
    2019 (5):  472-477.  doi: 10.19439/j.sjos.2019.05.005
    摘要 ( 238 )   PDF(4465KB) ( 185 )  
    目的 探讨外源性生长因子-β1与外源性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联合应用对牙周组织破骨细胞内Pyk2表达的影响。方法 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A组注射含rhTGF-β1与rhPDGF-BB的混合液 0.1 mL,B组注射相同容量的PBS。加力后1、4、7、10、14 d,分别处死每大组的1小组大鼠。测量牙移动距离变化,TRAP染色行破骨细胞计数,Pyk2蛋白和基因水平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检测。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牙移动距离在第4、7、10、14天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压力侧破骨细胞计数显著高于B组,除第14天外,其余各时间点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A组Pyk2蛋白和基因表达均比B组高,2组均在第7天达到最高峰,除第1天外,其余时间点Pyk2蛋白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4、7天,2组Pyk2基因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外源性TGF-β1与PDGF-BB联合应用可从蛋白和分子水平上调正畸牙牙周组织压力侧Pyk2的表达,这可能是加速正畸牙移动速率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低强度高频振动对人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
    白坤宏, 胡诚, 李青青, 王菲
    2019 (5):  478-483.  doi: 10.19439/j.sjos.2019.05.006
    摘要 ( 220 )   PDF(4207KB) ( 155 )  
    目的 研究低强度高频振动(low-magnitude high frequency vibration,LMHFV)对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PDLSCs)增殖、迁移、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hPDLSCs;流式细胞术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加载LMHFV(加速度=0.3 g,频率=40 Hz,时间=15 min/24 h)刺激后,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通过qRT-PCR、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成骨相关基因、蛋白表达水平,通过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成骨分化能力。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加载振动刺激后,hPDLSCs的增殖能力增强,迁移能力上升;RUNX2、ALP、Col-1、OCN的mRNA表达量和蛋白表达量均上升,茜素红染色结果与qRT-PCR、Western免疫印迹结果一致。结论 LMHFV可提高hPDLSCs的增殖、迁移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厚度、不同材质护齿膜片能量吸收特性分析
    包世婕, 任笑威, 李一涵, 叶盛佳, 董建辉, 魏斌
    2019 (5):  484-489.  doi: 10.19439/j.sjos.2019.05.007
    摘要 ( 263 )   PDF(4306KB) ( 152 )  
    目的 利用冲击试验测试不同厚度、不同材质的护齿膜片吸收能量的性能。方法 1-4、7号膜片分别为BIOPLAST 5、4、3、2、1 mm的软质膜片,5号膜片为ERKOLOC-PRO 2 mm的软硬结合膜片,6号膜片为DURAN 2 mm的硬质膜片。冲击压头从不同高度冲击膜片,利用高速摄像采集系统,拍摄冲击压头下落、压入膜片以及回弹的过程,将图像传输至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获得冲击压头的入射速度、入射深度及回弹高度。计算膜片碰撞过程中吸收的能量和吸收能量比,反映不同护齿膜片吸收能量的性能。采用SPSS 22.0软件包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性差异法,分析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结果 冲击压头下落高度越高,碰撞过程中护齿膜片的能量吸收比越大。软质护齿膜片中,1、2、3、4、7号膜片平均吸收能量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7号1 mm膜片碰撞过程中平均吸收能量比最大,为(77.98±2.19)%。对于2 mm不同材质的护齿膜片,4、5、6号膜片平均吸收能量比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软质膜片和软硬结合膜片的能量吸收比较大,硬质膜片最小。结论 3 mm护齿膜片的吸收能量性能不亚于4、5 mm膜片,其性能足够支持其用于制作运动护齿,且具有轻薄舒适的优势。软质和软硬结合膜片相比于硬质膜片,更适合用于制作运动护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唑来膦酸对成纤维细胞作用的影响
    郎淼杰, 区跃坚
    2019 (5):  490-493.  doi: 10.19439/j.sjos.2019.05.008
    摘要 ( 360 )   PDF(3210KB) ( 269 )  
    目的 分析唑来膦酸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探讨唑来膦酸对软组织损伤及引起创口软组织愈合困难的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常规培养NIH 3T3成纤维细胞。流式细胞凋亡实验检测加入唑来膦酸后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变化。MTT法检测加入唑来膦酸条件下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细胞划痕实验观察唑来膦酸对成纤维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药物浓度为5~50 μmol/L范围时,随着药物浓度升高,唑来膦酸促进成纤维细胞凋亡,抑制增殖、迁移的作用逐渐增强。结论 唑来膦酸能对软组织造成损伤,可引起拔牙创软组织愈合困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二甲胺四环素联合茶多酚对早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患者IL-1β、IL-17F水平的影响
    李宇崚, 王卫忠, 龚忠诚
    2019 (5):  494-498.  doi: 10.19439/j.sjos.2019.05.009
    摘要 ( 230 )   PDF(3644KB) ( 154 )  
    目的 研究二甲胺四环素联合茶多酚对早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 β,IL-1β)、白细胞介素17F(interleukin-17F,IL-17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奎屯医院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早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二甲胺四环素组和联合组(每组48例)。二甲胺四环素组患者给予盐酸二甲胺四环素软膏治疗,联合组在二甲胺四环素组的基础上给予茶多酚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龈沟液(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GCF)、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IL-1β和IL-17F水平,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PLI、SBI、AL、GCF、PD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PLI、SBI、AL、GCF、PD指标水平低于二甲胺四环素组治疗后(P<0.05)。2组患者治疗后,IL-1β、IL-17F水平低于2组治疗前(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IL-1β、IL-17F水平低于二甲胺四环素组治疗后(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二甲胺四环素组的77.08%(P<0.05)。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6.25%,显著低于二甲胺四环素组的20.83%(P<0.05)。结论 二甲胺四环素联合茶多酚治疗早期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炎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IL-1β、IL-17F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TOR及Tfr1 mRNA在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常攀辉, 艾克白尔·吐日洪, 李崴嵬
    2019 (5):  499-503.  doi: 10.19439/j.sjos.2019.05.010
    摘要 ( 275 )   PDF(3433KB) ( 172 )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rapamycin target protein,mTOR) mRNA、转铁蛋白受体1(transferrin receptor 1,Tfr1) mRNA在腮腺黏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唐山市工人医院口腔科收治的35例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腮腺组织mTOR及Tfr1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析mTOR及Tfr1 mRNA与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19.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组织mTOR及Tfr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mTOR及Tfr1 mRNA相对表达量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级别、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mTOR及Tfr1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P<0.05)。mTOR mRNA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815,高于Tfr1 mRNA的AUC(0.813),两者联合检测评估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22,高于两者单独检测。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TNM分期、mTOR mRNA、Tfr1 mRNA与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预后不良关系密切。结论 腮腺黏液表皮样癌患者mTOR mRNA、Tfr1 mRNA相对表达量是否显著升高,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牙周基础治疗对龈沟液和血清内皮素、VEGF-A和TNF-α水平的影响
    林哲靖, 罗仁惠, 谢莉莉, 吴晓栩
    2019 (5):  504-508.  doi: 10.19439/j.sjos.2019.05.011
    摘要 ( 309 )   PDF(3682KB) ( 380 )  
    目的 观察非手术性牙周治疗对龈沟液和血清中内皮素(endothelin,ET)、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6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就诊的牙周炎患者57例及同期来院进行体检的43名健康人,分别作为牙周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牙周炎组患者给予龈下深刮和根面平整治疗6周。检测2组受试者治疗前、后牙龈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率、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探诊深度(probe depth,PD)、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及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等牙周临床参数,以及龈沟液与血清中内皮素、VEGF-A和TNF-α水平,分析牙周炎患者治疗前龈沟液中ET水平与VEGF-A及TNF-α水平的关系。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常对照组受试者BOP、PI、PD、CAL及GI等牙周临床参数均显著小于牙周炎组患者(P<0.05);牙周炎组患者治疗前BOP、PI、PD、CAL及GI等牙周临床参数均显著大于治疗后(P<0.05);治疗后,牙周炎组患者龈沟液与血清中ET、VEGF-A及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牙周炎组患者治疗前、后龈沟液与血清中ET、VEGF-A及TNF-α水平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牙周炎患者治疗前龈沟液中ET水平与VEGF-A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治疗前龈沟液中ET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非手术性治疗可降低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与血清中ET、VEGF-A、TNF-α水平,改善患者牙周情况。龈沟液中ET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丽水畲族、汉族青少年Downs头影测量分析
    徐频频, 林燕, 刘小敏
    2019 (5):  509-512.  doi: 10.19439/j.sjos.2019.05.012
    摘要 ( 305 )   PDF(2611KB) ( 329 )  
    目的 获得畲族青少年正常Downs头影测量结果,比较其与汉族青少年正常头影测量结果的差异。方法 选择浙江丽水地区正常畲族青少年男女共200名,汉族青少年男女共200名,拍摄X线头影侧位定位片,应用Downs分析法进行测量分析,采用SPSS 12.0软件包对各组间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通过畲族青少年正常Downs头影测量分析,获得了畲族青少年正常头影测量的正常值,对各性别及种族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发现畲族青少年、汉族青少年男性与女性间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与汉族青少年相比,畲族青少年男性及女性下颌平面角,上、下中切牙角均显著增加(P<0.05),颌凸角显著减小(P<0.05)。此外,畲族青少年女性下切牙唇倾度较汉族青少年女性显著减小(P<0.05),而两族其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畲族青少年较汉族青少年面型更偏直面型,呈现出垂直生长趋势,而畲族与汉族青少年面型均无显著性别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错畸形患者正颌手术治疗决策的质性研究
    胡祥莹, 肖燕, 王璧霞, 阮洪, 袁卫军
    2019 (5):  513-517.  doi: 10.19439/j.sjos.2019.05.013
    摘要 ( 284 )   PDF(3685KB) ( 284 )  
    目的 深入了解和探讨国内成人错畸形患者正颌手术的决策体验。方法 采用定性描述性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选取2018年1月—3月就诊的1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入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并运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通过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出2个主题,即治疗动机、治疗决策干扰因素。结论 错畸形患者正颌手术治疗决策的信息服务具有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完善支持错畸形患者治疗决策的信息服务,帮助患者做出最佳的选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颏部突度改变对面部美学的影响
    董婷, 叶年嵩, 袁玲君, 吴思成, 夏伦果, 房兵
    2019 (5):  518-522.  doi: 10.19439/j.sjos.2019.05.014
    摘要 ( 694 )   PDF(3844KB) ( 339 )  
    目的 通过3D图像研究颏部突度改变对面部美学的影响,比较正畸医师、口腔全科医师及普通大众对颏部突度变化的美学认知差异,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定量参考。方法 使用3dMD立体摄影技术,获取志愿者的三维面部图像,使用Geomagic Wrap 2015软件,以2 mm为梯度,使软组织颏前点沿矢状轴前后移动,移动幅度为零子午线前后10 mm。选取正畸医师、口腔全科医师及普通大众3组评价者,以VAS评分对图像进行评价,使用SAS 9.4建立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纳入调查对象243人,其中口腔正畸医师90人,口腔全科医师101人,普通大众52人。研究发现,颏部突度变化对VAS评分有显著影响,软组织颏前点位于零子午线上时评分最高,颏部每后缩2 mm,VAS评分下降0.8910;每前突2 mm,VAS评分下降1.0958,有显著差异(P<0.01)。正畸医师组及普通大众组在颏部后缩超过6 mm、口腔全科医师组在颏部后缩超过4 mm时平均VAS评分低于5,3组人群在颏部前突达到6 mm时平均VAS评分低于5,需要进行治疗。颏部突度变化时,3组人群评分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性别及年龄亦无显著影响。结论 颏部突度变化对面部美学有显著影响,软组织颏前点位于零子午线时美学效果最佳,颏部前突达到6 mm或颏部后缩超过6 mm时治疗需求较大。正畸医师、口腔全科医师及普通大众对颏部突度变化的美学认知程度无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骨型人群髁突不对称性的锥形束CT评价
    李文艳, 陈文静, 侯伟, 秦金炜, 段义峰, 穆锦全
    2019 (5):  523-528.  doi: 10.19439/j.sjos.2019.05.015
    摘要 ( 398 )   PDF(4276KB) ( 239 )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 CBCT)评价不同骨型人群中的髁突不对称性。方法 收集拍摄CBCT的个体共110名,年龄18~30岁。对CB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参考系并三维定点。所有个体按照不同骨型进行分组,组Ⅰ(Cl Ⅰ)为骨性Ⅰ类(0°≤ANB≤5°),组Ⅱ(Cl Ⅱ)为骨性Ⅱ类(ANB>5°),组Ⅲ(Cl Ⅲ)为骨性Ⅲ类(ANB<0°),每组按性别进一步分组。输出定点坐标,计算髁突(Co-Sig)的不对称情况,同时分析下颌支(Go-Sig)以及髁突-下颌支(Co-Go)的对称性。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组Ⅱ和组Ⅲ间的髁突-下颌支不对称性(Co-Go R-L)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在三维上主要体现在y坐标(P<0.05);组Ⅰ和组Ⅲ以及组Ⅱ和组Ⅲ间的下颌支不对称性(Go-Sig R-L)也受不同骨型影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差异在三维上同样体现在y坐标(P<0.05)。左右侧髁突、下颌支以及髁突-下颌支在部分人群中体现出性别差异及偏侧性差异(P<0.05),且这种偏侧性均表现为右侧优势。颏下点(Me)的z坐标在不同骨型人群中的差异较大(P<0.05),而x和y坐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髁突-下颌支以及下颌支的不对称性与不同人群的骨型相关,差异主要来源于高度。骨性Ⅲ类和Ⅱ类人群分别表现为下颌骨前突和下颌骨后缩。颏部偏斜与髁突不对称性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腺样体肥大、上颌窦黏膜增厚与牙颌面发育的相关性分析
    许雅芬, 许一力, 李浙杭, 雷勇华
    2019 (5):  529-535.  doi: 10.19439/j.sjos.2019.05.016
    摘要 ( 1356 )   PDF(5189KB) ( 219 )  
    目的 探讨腺样体肥大、上颌窦黏膜增厚对儿童牙颌面软、硬组织发育的影响。方法 筛选治疗前患儿80例,分为A组(腺样体肥大伴上颌窦黏膜增厚)、B组(腺样体肥大而上颌窦黏膜未增厚)、C组(无腺样体肥大而上颌窦黏膜增厚)、D组(无腺样体肥大且上颌窦黏膜未增厚),每组各20例,年龄12~14岁。进行头影测量和双侧上颌窦体积测量。采用SPSS 24.0软件包比较4组各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B、C 2组与D组相比,均只有ANB角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D组相比,SNB角、ANB角、Wits值、颌凸角、下颌平面角、前面高、后前面高比、前上面高、三角之和、Y轴角、下颌支高度、上唇审美平面距等多项参数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腺样体肥大、上颌窦黏膜增厚对牙颌面的发育存在影响;两者同时存在时,可能有叠加作用,对牙颌面发育有更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及生存预测模型的建立
    丁红忠, 许从平, 周永敏
    2019 (5):  536-540.  doi: 10.19439/j.sjos.2019.05.017
    摘要 ( 569 )   PDF(3492KB) ( 197 )  
    目的 探讨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并构建生存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117例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既往病史,所有患者均行口腔鳞癌切除术并联合放疗,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羟基喜树碱及平阳霉素化疗。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手术结束至术后5年,记录患者生存情况,分析晚期口腔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期间,2例因其他原因死亡,4例因失访而剔除。剩余111例患者中, 42例死亡,69例存活,生存率为62.16%;年龄、T分期及M分期不同的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生存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性别、组织分化程度、N分期及化疗情况不同的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生存情况差异显著(P<0.05);性别、N分期及是否联合羟基喜树碱与平阳霉素化疗是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组织分化程度不是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性别、N分期及是否联合羟基喜树碱与平阳霉素化疗的生存曲线对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生存情况具有一定预测作用。结论 性别、N分期及是否联合羟基喜树碱与平阳霉素化疗是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生存情况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N分期及是否联合羟基喜树碱与平阳霉素化疗的生存曲线,可作为晚期口腔鳞癌患者的生存预测模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阻生智牙拔除术后不同医嘱告知模式对
    陆璨, 吴晓珊, 翦新春
    2019 (5):  541-544.  doi: 10.19439/j.sjos.2019.05.018
    摘要 ( 371 )   PDF(2611KB) ( 186 )  
    目的 比较阻生智牙拔除术后不同医嘱告知形式对疼痛、出血、肿胀等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为降低智牙拔除术后并发症及提高患者满意度提供帮助。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50例拔除下颌阻生智牙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第1组术后接受术后医嘱口头告知,第2组术后医嘱书面告知,第3组术后医嘱口头和书面同时告知。术前获取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等个人信息。术后7 d记录并分析患者疼痛、出血、肿胀等并发症和对医疗行为满意度。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0例受试者中,男69例,女81例,平均年龄(24.6±2.6)岁。结果表明,术后医嘱口头告知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高于书面医嘱组(P=0.001)和口头加书面医嘱组(P=0.000),患者满意度最低;同时接受口头和书面医嘱告知的患者,术后满意度最高。结论 术后医嘱告知方式可以显著影响下颌阻生智牙拔除术后的疼痛强度和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类分析在上海市12~15岁学生口腔健康 “知信行”模式研究中的应用
    虞瑾, 张颖, 王艳, 曾晓莉, 江一巍, 笪东欣, 张琦, 张皓
    2019 (5):  545-548.  doi: 10.19439/j.sjos.2019.05.019
    摘要 ( 248 )   PDF(3023KB) ( 172 )  
    目的 了解上海市12~15岁组学生的相关口腔健康知识、信念和行为的关系,为该人群口腔健康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根据全国第四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上海市2927名12~15岁组学生的冠龋进行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SAS 9.4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据文献将该人群对口腔预防保健的认知和态度分为2类。认知态度得分较高的Ⅰ类群体,每天刷牙次数较认知态度得分较低的Ⅱ类群体多(χ2=22.9,P<0.01);知道并使用含氟牙膏的人数也较Ⅱ类多(χ2=23.7,P<0.01),使用牙线的频率也较Ⅱ类高(χ2=15.1,P<0.01),食用甜点的频率较Ⅱ类低(χ2=22.1,P<0.01),食用甜饮料的频率较Ⅱ类低(χ2=26.4,P<0.01),而食用其他饮料加糖的频率,2组无显著差异(χ2=10.5,P=0.11)。结论 上海市12~15学生口腔危险行为因素仍有待改善,这与学生的知识和态度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次低剂量激光疗法对固定正畸治疗初期疼痛的影响
    肖玲, 陈瑞霞, 罗娜
    2019 (5):  549-552.  doi: 10.19439/j.sjos.2019.05.020
    摘要 ( 288 )   PDF(2779KB) ( 199 )  
    目的 探讨单次低剂量激光疗法对固定正畸治疗初期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西宁市口腔医院口腔正畸科进行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单次低剂量激光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应用数字评定量表(NRS)测量2组患者白天、夜间自发性疼痛及咀嚼疼痛强度。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用0.012、0.014英寸的超弹性镍-钛(NiTi)线白天及夜间自发性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用0.016、0.018英寸NiTi线则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用0.012、0.014、0.016、0.018英寸NiTi线咀嚼疼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次低剂量激光疗法可显着减轻术后疼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氟化钠护齿剂与窝沟封闭剂用于防治学龄前儿童龋齿的效果评价
    张爱华, 李婧
    2019 (5):  553-556.  doi: 10.19439/j.sjos.2019.05.021
    摘要 ( 565 )   PDF(2810KB) ( 258 )  
    目的 探讨氟化钠护齿剂联合窝沟封闭预防学龄前儿童龋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9月西宁市口腔医院口腔中心实施窝沟封闭干预的200例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窝沟封闭剂进行龋病预防,联合组采用氟化钠护齿剂联合窝沟封闭剂进行龋病预防。比较2组随访1年、2年的龋齿发生率,邻面龋发生率、龋均值、封闭剂的脱落情况。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 随访1年时,联合组和对照组的龋齿发生率、邻面龋发生率、龋均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2年时联合组的龋齿发生率、龋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邻面龋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的窝沟封闭剂保留完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对照组的窝沟封闭剂部分脱落率、完全脱落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氟化钠护齿剂联合窝沟封闭预防学龄前儿童龋病较单纯使用窝沟封闭剂具有更好的防龋病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医学教育
    长学制口腔医学生口腔病理临床实习体系建设
    王丽珍, 张春叶, 胡宇华, 夏荣辉, 孙晶晶, 田臻, 李江
    2019 (5):  557-560.  doi: 10.19439/j.sjos.2019.05.022
    摘要 ( 242 )   PDF(2957KB) ( 196 )  
    目的 通过临床实习体系建设,弥补及完善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架构中的短板,促进理论与临床实践的融合,提高长学制口腔医学生教学质量。方法 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临床资源,制定全面的临床实习计划及病理实验技术操作规范,构建完整的临床实习资料库及培训热爱教学的高水平带教师资,通过实习考核、师生座谈会及问卷调查三方面,对临床实习做出评估。结果 学生在完成临床实习后,考核成绩平均分达到89.37分。在问卷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对本学科专业特色及常规技能有了更充分的了解,提高了实践能力,激发了自主学习兴趣。结论 通过口腔组织病理学临床实习体系的建设与实践,有效提升了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对长学制口腔医学生的科研及今后的医疗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