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3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8-25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第33卷第4期目录
    2024 (4):  0-0. 
    摘要 ( 14 )   PDF(735KB) ( 8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基于深度学习牙体分割算法的准确性研究
    张博钧, 崔智铭, 柳稚旭, 陈思悦, 顾恺隽, 李思彤, 吴艳棋, 沈定刚, 朱敏
    2024 (4):  339-344.  doi: 10.19439/j.sjos.2024.04.002
    摘要 ( 23 )   PDF(933KB) ( 16 )  
    目的:应用建立的全自动AI牙体分割算法,从CBCT影像中实现牙体的快速自动化分割,以口内扫描真实离体牙获得的三维数据作为金标准,验证算法的准确性。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集30套CBCT数据及相应的59颗离体牙,通过建立的算法,分割出CBCT中的牙体三维数据。将离体牙处理后扫描获得的数字化信息作为金标准。为了比较算法分割结果以及扫描结果之间的差异,选取骰子系数(Dice)、灵敏度(sensitivity,Sen)以及平均表面距离(average symmetric surface distance,ASSD)评价算法的分割准确性。选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AI系统获得单个牙与数字化离体牙的长度、面积和体积差异。由于存在不同体素大小的CBCT,使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体素组间的差异,同时通过SNK法对其进行两两比较。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算法分割结果与离体牙扫描结果对比后,得到平均Dice值为(94.7±1.88)%,平均Sen为(95.8±2.02)%,平均ASSD为(0.49±0.12) mm。比较数字化离体牙与AI系统获得的单个牙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的组内相关系数ICC值,分别为0.734、0.719和0.885,AI系统分割出的单个牙与数字化模型在评价长度、面积和体积时有着较好的一致性,但分割结果在具体数值上与真实情况仍有差异。CBCT体素越小,即分辨率越高,分割结果表现更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CBCT牙体分割算法能够准确实现各分辨率下CBCT中全牙列的牙体分割。CBCT分辨率提高,能让算法结果更准确。相比目前的分割算法,本研究的算法性能更好。但与实际情况相比,仍有一定差异,需对算法继续改进及验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鳞状细胞癌免疫相关预后风险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赵娇, 隋佰延, 刘昕, 阮敏
    2024 (4):  345-353.  doi: 10.19439/j.sjos.2024.04.003
    摘要 ( 17 )   PDF(3120KB) ( 15 )  
    目的:分析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中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核心基因,构建OSCC患者的免疫相关预后风险模型。方法:对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 数据库内的OSCC患者RNA测序数据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识别免疫相关模块和关键基因。采用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和生存分析,筛选与免疫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构建OSCC的免疫相关预后风险模型;进一步采用Kaplan-Meier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来自外部GSE41613数据集评估该预后风险模型的预测能力。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OSCC患者肿瘤组织样本中8个免疫预后核心基因的表达,计算风险评分,评估该评分与肿瘤浸润深度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构建基于8个免疫预后核心基因(CSF2RA、CLEC4C、COL5A3、CTSG、EDNRA、GPC4、GUCY1A2和ANGPT2)的口腔鳞癌预后风险模型。Kaplan-Meier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外部GSE41613数据集验证显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后预测效能。基于该模型计算的OSCC患者的风险评分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表明该模型同时具有预测OSCC潜在风险的能力。结论:基于8个免疫预后核心基因构建的预后风险模型具有预测OSCC患者预后的能力,有望成为口腔鳞癌免疫防治的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羧甲基壳聚糖/燕麦β葡聚糖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对大鼠干槽症的治疗效果评价
    周霖, 王慧, 徐靖博, 邹子川, 孟箭
    2024 (4):  354-359.  doi: 10.19439/j.sjos.2024.04.004
    摘要 ( 21 )   PDF(1408KB) ( 12 )  
    目的:探讨羧甲基壳聚糖(carboxymethyl chitosan,CMCS)/燕麦β葡聚糖(β-dextran,β-Dex)新型复合凝胶用于大鼠干槽症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CMCS/β-Dex新型复合凝胶,对其黏度、外观形状及口腔湿润环境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建立大鼠干槽症模型,分别设立空白阴性对照组、CMCS/β-Dex新型复合凝胶组及碘仿纱条阳性对照组,初步评价牙槽窝创口愈合效果。另取上颌骨及牙龈组织固定脱钙,组织病理学观察愈合情况,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炎症因子的表达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复合凝胶组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可有效发挥局部抗炎抗菌功效。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肉眼观察、免疫荧光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均显示CMCS/β-Dex新型复合凝胶组具有显著的炎症抑制和促进创口愈合功能,与碘仿纱条组效果相当。结论:CMCS/β-Dex新型复合凝胶具有显著的抗菌和抗炎效果,能够加速大鼠干槽症创口愈合,有望为临床干槽症的治疗提供一种高效抑菌、加速愈合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隐形矫治器上前牙内收过程中侧切牙不同附件设计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陈精诚, 赵梦丽, 程志恒, 刘昕
    2024 (4):  360-366.  doi: 10.19439/j.sjos.2024.04.005
    摘要 ( 21 )   PDF(3163KB) ( 9 )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器在上前牙内收过程中侧切牙上不同形状附件的生物力学表达,为改善临床设计提供思路。方法:通过三维有限元技术将CBCT数据进行体外仿真,分别在侧切牙上设计无附件(A1)、矩形附件(A2)、楔形附件(A3)和弯弧形附件(A4),利用Ansys计算相同载荷设计下侧切牙、牙列和隐形矫治器的三维变化及牙周膜等效应力(von Mises)分布。结果:侧切牙位移冠状向变化量A1>A4>A3>A2,矢状向变化量A3>A4>A1>A2,垂直向伸长量A4>A3>A1>A2;各组牙列整体位移呈现弓形趋势;隐形矫治器不同部位形变存在差异。A1与A2组牙周膜von Mises分布大致相似,A3组仅在根1/3舌侧区域出现应力集中,A4组牙颈部应力远大于A1组与A2组。结论:矩形附件与弯弧形附件在冠状向控制上具有优势,矩形附件在垂直向的控制效果最佳,附件受力面积与实际位移效率并不存在绝对关联,其受力面的形状会大幅度干扰具体力学表达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聚醚醚酮用于上颌牙列缺失种植固定修复桥架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韩祥永, 鞠雅琼, 张琳琳, 田芝娟
    2024 (4):  367-372.  doi: 10.19439/j.sjos.2024.04.006
    摘要 ( 21 )   PDF(1582KB) ( 15 )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作为种植固定修复桥架的可行性。方法:建立以PEEK为桥架材料,树脂、全锆、PEEK、烤塑和二硅酸锂为冠修复体的上颌牙列缺失种植固定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作为实验组,纯钛桥架全锆冠修复体模型作为对照组。在双侧第一磨牙垂直与斜向加载150 N,比较桥架、冠修复体、种植体、中央螺丝、松质骨、皮质骨压应力与拉应力最大值和von Mises应力值,分析PEEK材料作为桥架的可行性。结果:垂直加载时,实验组冠修复体von Mises应力全锆、二硅酸锂组较大,为361、295 MPa,树脂冠与PEEK冠应力较小,为35、37 MPa。实验组中央螺丝von Mises应力为694~724 MPa,远大于对照组的61 MPa,其中的最大压应力出现在树脂冠、PEEK冠组。斜向加载时,实验组桥架的von Mises应力小于对照组,但最大应力出现在树脂冠、PEEK冠组。实验组冠修复体全锆、二硅酸锂冠von Mises应力较大,树脂冠与PEEK冠应力较小。种植体von Mises应力为对照组的2倍。实验组中央螺丝von Mises应力远大于对照组,应力最大值为对照组的22倍。实验组松质骨、皮质骨应力为对照组的2倍,差异大于垂直加载。结论:PEEK材料作为上颌牙列缺失种植固定修复桥架时,应优先使用弹性模量较低的树脂或PEEK材料作为冠修复体,以降低修复体内部应力,同时减少悬臂及侧向力,避免中央螺丝应力过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无牙患者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侧貌软组织的轮廓变化
    陶星如, 张筠, 张佳园, 魏凌飞, 聂萍, 于德栋
    2024 (4):  373-380.  doi: 10.19439/j.sjos.2024.04.007
    摘要 ( 20 )   PDF(1004KB) ( 8 )  
    目的:比较上颌无牙患者在种植修复前与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侧貌软组织轮廓变化,调查患者术后容貌满意度。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行上颌种植即刻修复患者24例,收集患者修复前后病史、正侧位定位片,术前使用便携式三维面扫仪对患者进行面部扫描,设计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行种植手术治疗。使用Dolphin Imaging 11.95软件分别对上颌无牙状态、种植即刻修复后状态下的头颅侧位片进行软组织角度测量,分析患者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前后角度变化,包括鼻唇角、prn'-sn'-ul'(Ls)、鼻尖角、全面突角、Z角、H角,以及线距测量项目,包括上唇距E线距离。术后使用电话问卷调查患者容貌满意度。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种植即刻过渡义齿前,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鼻唇角、上唇距E线距离均与标准值有显著差异,女性患者的Z角与标准值有显著差异。进行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男性、女性患者鼻唇角、上唇距E线距离与标准值无统计学差异;男性患者H角,女性患者鼻尖角与标准值有显著差异。男性与女性患者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鼻唇角、H角、上唇距E线距离与美貌人群标准值无统计学差异,全面突角、Z角与美貌人群标准值具有统计学差异。完成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相比种植治疗上颌无牙状态,患者的鼻唇角、Z角、H角均有显著变化。患者对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术后容貌满意度高。结论: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后,患者侧貌软组织轮廓即刻得到明显改善,侧貌软组织基本恢复到正常人水平,甚至部分达到美貌人群标准。进行种植即刻过渡义齿修复时,需结合患者主观美学诉求和个体情况,优化修复体功能和形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支持固定修复前后唇部美学区软组织的变化
    张筠, 陶星如, 王凤, 于德栋, 吴轶群
    2024 (4):  381-386.  doi: 10.19439/j.sjos.2024.04.008
    摘要 ( 19 )   PDF(1116KB) ( 9 )  
    目的:探讨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固定修复治疗前后鼻唇部软组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23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第二门诊行上颌全牙弓种植固定修复的患者50例。收集患者修复前后的病史、CBCT和三维面部扫描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患者戴牙前后软组织的改变,将各变化量与患者基本信息、种植方案和剩余骨相关参数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使用赤池信息准则选择各软组织指标变化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种植固定修复后,上唇长(sn-sto)、上唇红长(ls-sto)、上唇红面积(UVA)显著增加(P<0.01),上唇凸点到E线的距离(ls-E)显著减少(P<0.01),鼻唇角(∠cm-sn-ls)显著减小(P<0.01),人中长(sn-ls)无显著改变(P>0.05)。除sn-sto和sn-ls外,其余软组织改变量均与年龄呈正相关关系(P<0.01),其余骨组织参数、种植方案、性别与各软组织改变量无显著相关性。多元逐步后退回归分析显示,各软组织变化量与年龄和术前软组织情况广泛相关,个别与骨形态相关。结论:上颌牙列缺失患者种植固定修复后鼻唇部软组织发生显著变化,主要为唇红部扩大和突出。面部软组织变化主要与患者年龄及原有软组织条件广泛相关;患者年龄越大、原有软组织形态越凹陷萎缩,丰满度改善越明显,唇部凸度改变量与剩余骨形状也存在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腮腺深叶良性肿瘤:与定位和手术入路相关的分类
    马学花, 徐江, 夏飞飞, 方桃莉, 孙志鹏
    2024 (4):  387-392.  doi: 10.19439/j.sjos.2024.04.009
    摘要 ( 16 )   PDF(838KB) ( 8 )  
    目的:腮腺深叶良性肿瘤(benign deep lobe parotid tumors,BDLPTs)具有多种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类型BDLPTs手术方式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 年 8月— 2020 年 8 月因腮腺区肿物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并行手术治疗且病理诊断为BDLPTs的75例患者,回顾性评估CT影像资料,根据肿瘤与各种结构的解剖关系将BDLPTs分为4类,探讨每种类型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型BDLPTs(14/75,18.7%)完全位于下颌支和茎突下颌间隙内侧,瘤体增大时突向咽旁间隙。Ⅱ型BDLPTs(19/75,25.3%)位于下颌后间隙,以下颌支、茎突下颌间隙、乳突和下颌后静脉为界。Ⅲ型BDLPTs(27/75,36.0%)呈膨胀型生长,横穿茎突下颌间隙,从下颌后静脉延伸至咽旁间隙。Ⅳ型BDLPTs(15/75,20%)位于耳垂下方、面神经和下颌后静脉深部。经下颌骨劈开入路主要用于Ⅰ型病例(10/14),Ⅲ型病例采用腮腺入路(14例)、下颌入路(11例)和腮腺-下颌联合入路(2例),Ⅱ型和IV型病例经腮腺入路同时行腮腺切除术。结论:BDLPTs分类可为术前制定治疗计划提供有价值的见解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下颌第三磨牙近中、垂直阻生的危险因素
    王蕊, 邹慧儒, 刘琪, 常攀辉
    2024 (4):  393-397.  doi: 10.19439/j.sjos.2024.04.010
    摘要 ( 14 )   PDF(962KB) ( 7 )  
    目的:探讨下颌第三磨牙近中、垂直阻生的危险因素,并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1年6月—2023年12月天津市口腔医院243颗下颌第三磨牙的临床资料,根据萌出类型分为萌出组和阻生组,阻生组包括近中阻生和垂直单侧阻生。单因素分析筛选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进一步绘制列线图,预测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风险因素。采用SPSS 2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3颗下颌第三磨牙中,萌出组75例(30.86%),阻生组168例(69.14%)。2组年龄、性别、牙根数、Co-Go、Co-Cop、W2、W3、W4和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萌出组与阻生组Nolla、L-6缺失、L-E缺失、Co-Pog、Co-Go/Co-Pog、L6-MP、α和W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olla、L-6缺失、L-E缺失、Co-Pog、Co-Go/Co-Pog、L6-MP、α和W1是下颌第三磨牙发生近中、垂直阻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构建显示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表明,独立危险因素联合预测下颌第三磨牙近中、垂直阻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4,95%CI为0.887~0.960,灵敏度为86.9%,特异度为86.7%。结论:Nolla、L-6缺失、L-E缺失、Co-Pog、Co-Go/Co-Pog、L6-MP、α和W1是影响下颌第三磨牙近中、垂直阻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列线图可有效预测阻生风险,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创环切术对牙列缺损种植患者炎症反应及牙槽嵴顶骨吸收的影响
    姚旭飞, 蓝博, 季育, 周雪君
    2024 (4):  398-402.  doi: 10.19439/j.sjos.2024.04.011
    摘要 ( 12 )   PDF(619KB) ( 9 )  
    目的:探讨微创环切术对牙列缺损种植患者炎症反应及牙槽嵴顶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丽水市中医院接受牙列缺损种植术的患者198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微创组(n=100)和传统组(n=98)。微创组采用微创环切术,传统组采用传统翻瓣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疼痛介质、牙槽嵴顶骨吸收量、种植体松动情况、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2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微创组手术时间、术后VAS 评分、术后疼痛反应时间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羟色胺(5-HT)水平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患者牙槽嵴顶骨吸收量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2组种植体松动度和种植体留存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微创组患者OHIP-14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与传统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环切术相比传统翻瓣术,在减少手术时间、降低术后炎症因子和疼痛介质水平、减少牙槽嵴顶骨吸收量及提高口腔健康方面表现更优,可广泛用于牙列缺损种植术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闭症患儿口腔健康状况及家长认知程度调查分析
    谭军艳, 李莉, 杨玉娥, 王伟, 汪隼
    2024 (4):  403-406.  doi: 10.19439/j.sjos.2024.04.012
    摘要 ( 13 )   PDF(507KB) ( 6 )  
    目的:了解自闭症患儿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口腔保健的认知程度,为更好制定自闭症患儿口腔健康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收治的自闭症患儿117例为试验组,同期就诊的非自闭症患儿121例为对照组,检查患儿口腔卫生情况。以问卷形式调查患儿口腔保健行为,包括每天刷牙次数、是否使用牙膏、是否由家长协助刷牙及进食零食频次;同时采用标准化措施评估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获取其对口腔健康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并记录家长基本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闭症患儿龋齿和牙周疾病比例较高,分别为74.36%和52.14%。多数患儿口腔卫生情况不佳,刷牙≥2次/天和一直使用牙膏的比例较低,分别为17.09%和13.68%。试验组患儿家长口腔健康知识得分[(6.40±2.55)分]低于对照组[(6.95±2.47)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3.16%的试验组患儿由母亲(72.65%)或父亲(20.51%)全职照顾,多数试验组患儿家庭月收入不高。对照组患儿主要照顾者及其教育程度和家庭收入与试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自闭症患儿口腔健康的因素包括刷牙习惯、主要照顾者及其最高教育程度。结论:自闭症患儿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保健认知程度较差,应加强患儿家长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其口腔健康认知水平,共同维护患儿口腔健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种矫治器对轻中度Ⅰ类错𬌗患者前牙牙根及牙槽骨的影响
    霍美玲, 雷颖, 辛欣, 张颖, 王瑞梅
    2024 (4):  407-410.  doi: 10.19439/j.sjos.2024.04.013
    摘要 ( 18 )   PDF(493KB) ( 7 )  
    目的:分析固定矫治器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轻中度Ⅰ类错𬌗患者前牙牙根及牙槽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120例轻中度Ⅰ类错𬌗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固定矫治器,试验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矫治前和矫治后12个月均拍摄锥形束CT(CBCT),测量2组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牙根长度及前牙唇舌侧牙槽骨高度和厚度。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矫治前后的上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牙根长度变化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矫治前后上前牙唇侧和舌腭侧、下前牙唇侧和舌腭侧处牙槽骨高度变化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矫治前后的上下前牙牙颈部、根中部、根尖部水平唇舌侧牙槽骨厚度变化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固定矫治器相比,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轻中度Ⅰ类错𬌗患者可减轻牙根吸收、牙槽骨高度及厚度丢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龋病患儿唾液离子浓度、链球菌、双歧杆菌变化与病情的关联性研究
    卞惠惠, 刘瑜, 黄擎, 王艳平, 程东东, 武郭敏
    2024 (4):  411-414.  doi: 10.19439/j.sjos.2024.04.014
    摘要 ( 16 )   PDF(583KB) ( 7 )  
    目的:分析龋病患儿唾液离子浓度、链球菌、双歧杆菌变化与病情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3~6岁龋病患儿为试验组,根据龋失补指数(DMFT)分为轻度组(DMFT≤15%,n=35)和重度组(DMFT>15%,n=45);另选择进行健康检查的80例3~6岁无龋病患儿为对照组。采用甲基麝香酚蓝检测唾液中钙离子浓度,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链球菌、双歧杆菌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DMFT与唾液钙离子浓度、链球菌、双歧杆菌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唾液钙离子浓度、链球菌、双歧杆菌对龋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唾液钙离子浓度、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双歧杆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DMFT与唾液钙离子浓度、链球菌、双歧杆菌呈正相关(P<0.05)。根据DMFT制作ROC曲线,唾液钙离子浓度、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双歧杆菌对评估龋病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AUC分别为0.760、0.658、0.718和0.705。结论:唾液离子浓度、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和双歧杆菌水平增加与患儿龋病有关,与龋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对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龄前儿童龋病相关口腔健康行为潜在类别及异质关联分析
    翟利云, 姚宁, 孔佳新, 丁志民, 徐杨, 赵超男
    2024 (4):  415-420.  doi: 10.19439/j.sjos.2024.04.015
    摘要 ( 12 )   PDF(879KB) ( 11 )  
    目的:确定3~6岁学龄前儿童龋病相关的口腔健康行为(OHB)潜在类别及异质关联性,为制定儿童口腔健康干预措施,改善口腔健康状况提供一种有效途径。方法:使用潜在类别分析(LCA),对595例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卫生、饮食习惯和预防保护3个维度内的8项行为习惯进行分类,通过模型拟合和解释性度量确定最优类别;基于双变量关联检验和多变量回归模型进行聚类数据边际效应估计。采用SPSS 27.0软件包中的卡方检验和对应分析探讨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行为与龋病的相关性。结果: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为54%,LCA将OHB分成有利型(88%)和不利型(12%)2个潜在类别。与有利型OHB相比,不利型OHB具有较高患龋率(58%∶52%)、较差龋患状况(平均dmft为3.52∶2.44)以及较低定期检查经历(63%∶66%);2个潜在类别组的龋患严重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龋病相关口腔健康行为存在明显异质性分类特征,不同潜在类别与龋病之间存在关联性,应根据这种异质性对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制定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波长激光联合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辅助磨牙根管治疗效果分析
    王冕, 姚莉莉, 韩爽, 笪海芹, 侯颖
    2024 (4):  421-425.  doi: 10.19439/j.sjos.2024.04.016
    摘要 ( 15 )   PDF(831KB) ( 6 )  
    目的:探讨双波长激光联合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辅助磨牙根管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104例磨牙根管治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iRoot SP糊剂进行根管充填,试验组以双波长激光(Nd:YAG和Er:YAG)联合iRoot SP糊剂进行治疗。比较2组总有效率、疼痛程度及并发症,观察治疗前、治疗后6周及12周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牙周探诊深度(depth of periodontal probing,PD)和临床附着水平(clinical attachment level,CAL)。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根管填充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6、12周的IL-6、IL-17、TNF-α、BI、PD和CA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波长激光联合生物陶瓷材料iRoot SP辅助磨牙根管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有利于减轻牙周炎症和疼痛程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钉骨膜联合髂骨松质骨植骨术修复替牙期唇腭裂牙槽突裂效果评价
    唐坤伦, 何晓玲, 陈丹
    2024 (4):  426-431.  doi: 10.19439/j.sjos.2024.04.017
    摘要 ( 15 )   PDF(940KB) ( 10 )  
    目的:评价骨钉骨膜联合髂骨松质骨植骨术修复替牙期唇腭裂牙槽突裂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62例替牙期唇腭裂牙槽突裂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分为对照组(单纯髂骨松质骨植骨,n=42)和试验组(骨钉骨膜联合髂骨松质骨植骨,n=40)。比较2组植骨区存活骨量体积、移植骨整体和不同植骨区吸收率、植骨成功率、植骨成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3、9个月植骨区存活骨量体积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且2组术后9个月植骨区存活骨量体积与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9个月及3~9个月的移植骨吸收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且2组术后9个月移植骨吸收率与3个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3、9个月鼻腔侧1/2区、牙槽嵴侧1/2区、唇侧1/2区和腭侧1/2区移植骨吸收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2组牙槽嵴侧1/2区移植骨吸收率显著高于鼻腔侧1/2区,腭侧1/2区显著高于唇侧1/2区(P<0.05)。试验组植骨成功率、植骨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钉骨膜联合髂骨松质骨植骨术可有效修复替牙期唇腭裂牙槽突裂,降低骨吸收率和并发症,提高成骨效果。术后骨量吸收主要发生于术后3个月内,且主要发生于牙槽嵴顶区、腭侧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Frankel Ⅲ型矫治器联合口唇肌训练治疗替牙期错𬌗畸形的疗效评价
    丁敏林, 张海亮, 张吉敏
    2024 (4):  432-437.  doi: 10.19439/j.sjos.2024.04.018
    摘要 ( 13 )   PDF(648KB) ( 9 )  
    目的:探讨口唇肌训练配合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替牙期Ⅲ类错𬌗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杭州绿城口腔医院2018年6月—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替牙期Ⅲ类错𬌗畸形儿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联合组(采用口唇肌训练配合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和对照组各50例(采用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颞下颌关节参数、上气道测量值参数及12个月后的随访情况。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SNA、SNB、ANB、U1-NA、L1-NB、ANS-Ptm、S-Ptm、Co-Po、Co-S、MP-SN、MP-FH和NP-FH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ANB、U1-NA、L1-NB和MP-SN大于对照组,NP-FH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关节上间隙、前间隙和后间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关节上间隙、后间隙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Ba-PNS、Ad1-PNS、Ad2-PNS、Mc1-Mc2、SPP-SPPW、U-MPW、PAS和V-LPW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Ad2-PNS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联合组复发率为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结论:口唇肌训练配合Frankel Ⅲ型矫治器矫治替牙期Ⅲ类错𬌗畸形,更有利于纠正畸形,改善上气道形态,降低治疗后复发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医学教育
    PDCA循环带教模式在口腔修复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贾爽, 王珏, 钟群, 陈骊, 卢汉
    2024 (4):  438-442.  doi: 10.19439/j.sjos.2024.04.019
    摘要 ( 12 )   PDF(620KB) ( 6 )  
    目的:评价PDCA循环带教模式在口腔修复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口腔医院2020—2022级非修复学专业46名住培医师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n=23)和对照组(n=23),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方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带教方式,比较2组住培医师的理论和临床操作考核成绩,以及对带教效果的满意度。采用SPSS 20.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住培医师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操作考核成绩及满意度调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临床教学模式,PDCA循环带教模式能够为住培医师量身定做更具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针对其临床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更见成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习期口腔医学生叙事医学实践的初步探索
    何文瑶, 郑沛
    2024 (4):  443-448.  doi: 10.19439/j.sjos.2024.04.020
    摘要 ( 15 )   PDF(755KB) ( 4 )  
    目的:探讨叙事医学教学实践对实习期口腔实习生叙事能力和共情能力的提升效果,并尝试以此为参考,建立一套有效的叙事医学教学实践方法。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5月参加临床实习的口腔医学本科生34名,分为实验组(14名)和对照组(20名)。对照组按规范开展临床实习活动,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叙事医学实践,包括理论授课、细读、平行病历、讨论会等实践内容。采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 IRI)评估2组学生的共情力,并对实验组进行叙事医学实践情况问卷调查。采用SPSS 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共情力量表的总分和各模块得分在实习后较实习前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在“个人忧伤”模块的得分在实习后显著下降(P<0.05),说明没有接受叙事教育的对照组学生经过学习后共情有所降低。调查问卷结果和平行病历内容,也反映出实习生经过叙事医学实践后,叙事能力有所增强,对于医患双方心理社会因素的理解也更深刻。结论:叙事医学实践有助于提升叙事能力和共情能力,培养职业素养,缓和医患关系,应在口腔医学本科教学和医生职业生涯中持续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