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21年, 第3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6-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21 (3):  224-224. 
    摘要 ( 44 )   PDF(422KB) ( 59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二十碳五烯酸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活性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周可聪, 孙梦君, 夏一如, 谢玉峰, 束蓉
    2021 (3):  225-231.  doi: 10.19439/j.sjos.2021.03.001
    摘要 ( 226 )   PDF(1483KB) ( 191 )  
    目的: 探讨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uman gingival fibroblasts,HGFs)生物学活性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通过活-死细胞染色、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EPA对HGFs细胞活性、形态、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 gingivalis)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或热灭活P. gingivalis刺激HGFs,分别通过实时定量PCR 和ELISA观察EPA对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IL-1β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作用;进一步采用实时定量PCR 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观察EPA对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作用。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 μmol/L EPA可抑制HGFs的细胞活性;100 μmol/L EPA不影响HGFs的细胞活性、形态,对细胞周期也无显著影响(P>0.05)。EPA浓度依赖性抑制P. gingivalis LPS及热灭活P. gingivalis诱导HGFs表达的IL-6 mRNA、蛋白以及IL-1β mRNA(P<0.05);EPA可呈浓度依赖性诱导HGFs表达HO-1 mRNA(P<0.05),并上调其蛋白表达。结论: EPA在不影响HGFs生物学活性的前提下,显著抑制细胞的炎症因子表达,可能与其对HO-1的诱导作用有关,提示EPA在牙周炎防治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SOCS-3蛋白抑制脂多糖诱导的成骨细胞表达MIP-2
    于雅琼, 尉鹏功, 李晓琳, 曲柳, 孙海燕, 仇丽鸿
    2021 (3):  232-236.  doi: 10.19439/j.sjos.2021.03.002
    摘要 ( 154 )   PDF(905KB) ( 202 )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是否依赖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蛋白发挥对牙髓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endodontalis,P.e)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s, LPS)诱导成骨细胞产生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2,MIP-2) mRNA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0、5、10和20 μmol/L)诱导MC3T3-El细胞和以20 μmol/L 白藜芦醇作用于细胞不同时间(0、10、30、60、120和180 min)后,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OCS-3蛋白的表达。SOCS-3的siRNA(si-SOCS-3)和对照siRNA(si-control)转染成骨细胞后,以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印迹法检测SOCS-3沉默效率;在有或无白藜芦醇预处理转染细胞1 h后,用20 μg/mL P.e-LPS刺激MC3T3-E1细胞24 h,实时RT-PCR检测MIP-2 mRNA的变化。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nett t检验。结果: 不同浓度白藜芦醇诱导MC3T3-El表达SOCS-3蛋白具有剂量依赖性;在所观察的180 min内,20 μmol/L 白藜芦醇作用成骨细胞60 min时,SOCS-3蛋白表达量最大。si-SOCS-3对SOCS-3 mRNA的沉默效率是63.7%,转染si-SOCS-3后,增加LPS诱导成骨细胞产生MIP-2 mRNA,并且削弱白藜芦醇对MIP-2 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 白藜芦醇通过上调SOCS-3蛋白,抑制P.e-LPS诱导成骨细胞表达的MIP-2 mRNA。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壳寡糖对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及Th17/Treg平衡和OPG/RANKL/RANK通路的影响
    张黎, 刘育菘, 吴芸菲, 符起亚
    2021 (3):  237-242.  doi: 10.19439/j.sjos.2021.03.003
    摘要 ( 225 )   PDF(1366KB) ( 278 )  
    目的: 探讨壳寡糖对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及Th17/Treg平衡和OPG/RANKL/RANK通路的影响。方法: 建立牙周炎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壳寡糖低剂量组、壳寡糖中剂量组、壳寡糖高剂量组和甲硝唑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作为对照组。分组处理后,评估牙龈指数、牙槽骨吸收值;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比值;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17、TGF-β、RANKL、OPG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各组大鼠牙周组织OPG、RANKL mRNA表达水平。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牙周组织呈现牙周膜纤维束断裂、排列紊乱,毛细血管扩张、增生,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损伤;牙龈指数、牙槽骨吸收值、Th17/Treg比值、血清RANKL及IL-17水平、牙周组织RANKL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OPG及TGF-β水平、牙周组织OPG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壳寡糖低、中、高剂量组和甲硝唑组大鼠牙周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牙龈指数、牙槽骨吸收值、Th17/Treg比值、血清RANKL及IL-17水平、牙周组织RANKL 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OPG及TGF-β水平、牙周组织OPG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壳寡糖各组呈剂量依赖性,壳寡糖高剂量组与甲硝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壳寡糖可促使Th17/Treg平衡恢复正常,上调OPG表达,下调RANKL表达,抑制牙周炎大鼠牙槽骨吸收,改善其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唇裂术后上唇压力对上颌骨发育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黄威, 郭凯利, 张晓燕, 冯莹, 冯晓伟, 李向军
    2021 (3):  243-246.  doi: 10.19439/j.sjos.2021.03.004
    摘要 ( 231 )   PDF(1509KB) ( 175 )  
    目的: 探讨唇裂术后上唇压力对上颌骨的影响及抑制机制。方法: 利用ANSYS 17.0软件在腭裂上颌骨有限元模型上添加上唇软组织,赋予材料属性,形成含上唇的唇腭裂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模型分组,施加上唇压力并进行受力分析。试验组:施加唇裂术后上唇压力,对照组:施加同龄正常儿童上唇压力。结果: 试验组形变值大于对照组,在三维方向上上颌骨形变以Z轴为主,X轴、Y轴次之。牙槽突前段形变最明显,由前向后形变趋势逐渐减小。结论: 上颌骨在三维方向上均有生长抑制,其中以矢状向生长抑制为主,横向及垂直向生长抑制次之,由前向后抑制程度逐渐降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低氧浓度对体外培养人牙髓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杨峥, 赵敏, 肖琳, 陈思萍
    2021 (3):  247-252.  doi: 10.19439/j.sjos.2021.03.005
    摘要 ( 200 )   PDF(1074KB) ( 215 )  
    目的: 探讨不同低氧浓度对体外培养人牙髓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集的健康者完整拔除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采用块酶消化法培养牙髓干细胞,置于3% O2(3%低氧浓度实验组)、5% O2(5%低氧浓度实验组)和21% O2(21%常氧浓度对照组)中培养7 d。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凋亡情况、细胞表面标志物,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传代培养细胞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D29、D73表达率分别为97.25%、99.36%和99.60%;分别置于3%、5%和21% O2条件下培养4、7 d,5%低氧浓度实验组牙髓干细胞增殖最强,3%低氧浓度实验组牙髓干细胞增殖最弱,差异显著(P<0.05),牙髓干细胞凋亡情况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1%常氧浓度对照组牙髓干细胞G1期占比显著低于3%和5%低氧浓度实验组(P<0.05),S期细胞占比显著高于3%和5%低氧浓度实验组(P<0.05);3%低氧浓度实验组牙髓干细胞迁移细胞最多,21%常氧浓度对照组牙髓干细胞迁移细胞最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不同氧浓度下培养人牙髓干细胞,对其形态、增殖能力、迁移能力、细胞周期影响较大,但对细胞凋亡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细胞外基质PDMS硬度对牙髓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
    马春燕, 潘清, 何磊, 杨海兵
    2021 (3):  253-257.  doi: 10.19439/j.sjos.2021.03.006
    摘要 ( 278 )   PDF(1038KB) ( 224 )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硬度对牙髓干细胞(DPSCs)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因正畸而拔除的前磨牙作为实验材料,分离、培养DPSCs,制作PDMS基质。根据不同硬度,将PDMS基质分为A组(基料/固化剂=10∶1,硬度135 kPa)、B组(基料/固化剂= 20∶1,硬度54 kPa)和C组(基料/固化剂= 30∶1,硬度16 kPa),另设不含PDMS基质的对照组,在各组基质上培养DPSCs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DPSCs细胞培养至1、3、5、7天时的增殖率,采用茜素红染色鉴定各组DPSCs细胞成骨效果,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DPSCs细胞中骨钙素(OCN)、RUNX2、细胞外因子1(Wnt1)、β连环素(β-catenin)蛋白表达量。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A组DPSCs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排列具有明显方向性,由多角形、梭形逐渐变为方形,出现钙化小结节,B组钙化小结节明显少于A组,C组钙化小结节明显少于B组,对照组钙化小结节极少。B组DPSCs细胞各时刻增殖率及OCN、RUNX2、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均显著低于A组(P<0.05),C组DPSCs细胞各时刻增殖率及OCN、RUNX2、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B组(P<0.05),对照组DPSCs细胞各时刻增殖率及OCN、RUNX2、Wnt1、β-catenin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较硬细胞外基质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牙髓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这可为牙周组织工程新材料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檗碱通过JNK信号通路调控大鼠脂肪干细胞成骨向分化
    朱陈元, 徐玲, 于卫强
    2021 (3):  258-262.  doi: 10.19439/j.sjos.2021.03.007
    摘要 ( 207 )   PDF(1082KB) ( 194 )  
    目的: 探讨小檗碱(C20H18NO4)对大鼠脂肪干细胞(ADSCs)的成骨分化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以5、10、20 μmol/L浓度小檗碱培养液处理ADSCs,未处理组为对照组,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应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半定量、钙结节染色分析小檗碱对ADSCs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Western 印迹法检测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的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应用JNK通路抑制剂SP600125前、后成骨相关蛋白Runx2和OCN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 22.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10、20 μmol/L小檗碱处理大鼠ADSCs 1、3、7天后,细胞增殖活性无显著改变(P>0.05);实验组ALP染色及茜素红染色均较对照组明显深染,实验组ALP蛋白分泌显著上调(P<0.05)。在10 μmol/L小檗碱培养液作用下,JNK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实验组成骨相关蛋白Runx2和OCN表达升高;抑制JNK信号通路后,Runx2和OCN表达下调。结论: 小檗碱对ADSCs的增殖无影响,可通过激活JNK信号通路,上调脂肪干细胞的成骨分化效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46例HIV/AIDS患者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第一年间口腔念珠菌感染及免疫状况动态变化
    杜纤, 熊辉, 杨瑶, 陈方淳
    2021 (3):  263-267.  doi: 10.19439/j.sjos.2021.03.008
    摘要 ( 255 )   PDF(831KB) ( 193 )  
    目的: 监测HIV/AIDS患者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第一年间口腔念珠菌感染及免疫状态变化,并探讨其间的关系。方法: 随访46例HIV/AIDS患者,在HAART基线、治疗后3、6、12个月检测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患者进行口腔检查并记录口腔念珠菌病发生情况,采集患者口腔含漱液,使用沙保罗琼脂培养基和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及鉴定。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在治疗后3、6、12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327.91±138.82)、(329.65±142.66)和(319.98±97.90)个/mm3,显著高于基线值的(263.39±126.01)个/mm3P<0.05);治疗后3、6、12个月,口腔念珠菌病患病率分别为26.09%、21.74%和23.91%,显著低于基线值的52.17%(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的患者,口腔念珠菌病患病率显著高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的患者(P<0.05)。结论: HAART能升高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使患者免疫得到重建,降低口腔念珠菌病发生率;但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的患者,口腔念珠菌病患病率明显增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咀嚼槟榔与口腔鳞癌的相关临床病理学因素分析
    邵小钧, 朱乔, 刘有, 韩小东, 林小臻, 席庆
    2021 (3):  268-272.  doi: 10.19439/j.sjos.2021.03.009
    摘要 ( 320 )   PDF(1026KB) ( 218 )  
    目的: 探讨咀嚼槟榔与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相关临床病理学因素及免疫表型的关系。方法: 收集88例OSCC患者资料,根据是否有咀嚼槟榔习惯,分别进行临床病理因素及相关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寻找咀嚼槟榔与口腔鳞癌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因素。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6.6%的OSCC患者有咀嚼槟榔习惯,病变以舌和颊为主,占67.0%,pT分期以T2期为主,占40.9%。在单因素分析中,肿瘤分化程度,ki-67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咀嚼槟榔习惯显著相关(P<0.05),而性别、年龄、发生部位、pT分期、颈淋巴结转移与咀嚼槟榔习惯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肿瘤发生部位和分化程度与咀嚼槟榔习惯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ki-67和p53蛋白在有咀嚼槟榔习惯组中低表达,预示肿瘤细胞增殖活跃程度、恶性程度、分化程度、预后等临床病理学因素相对良好;有咀嚼槟榔习惯的OSCC患者,肿瘤分化程度相对良好,颊部和舌部是口腔鳞癌的好发部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夜间打鼾青少年安氏Ⅱ类错患者应用SGTB功能矫治前、后上气道的变化
    陈楠, 熊斌, 章婷, 夏文倩, 陆建锋, 高美琴
    2021 (3):  273-277.  doi: 10.19439/j.sjos.2021.03.010
    摘要 ( 717 )   PDF(1226KB) ( 316 )  
    目的: 使用SGTB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打鼾合并下颌骨后缩的患者,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上气道的三维变化以及舌骨位置变化。方法: 选择25例下颌骨后缩伴打鼾患者,采用 SGTB矫治器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拍摄锥形束 CT(CBCT),应用 Dolphin 11.95 软件进行气道三维测量,分析并比较功能矫治前后患者上气道的变化。利用Mimics 17.0软件对下颌骨进行三维重建,比较治疗前、后下颌骨及舌骨位置的变化。采用SPSS 16.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治疗后,患者上气道总体积、鼻咽体积、口咽体积均较治疗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会厌顶平面(TE)上气道的截面积较治疗前增大,会厌顶平面、会厌底平面横径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舌骨位置较治疗前水平前移2 mm,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GTB功能矫治器治疗能显著增加下颌骨后缩儿童上气道体积,改善患者呼吸阻塞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高强度玻璃离子ART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齿疗效分析
    刘子晗, 马浩然, 苗芬, 周淑
    2021 (3):  278-282.  doi: 10.19439/j.sjos.2021.03.011
    摘要 ( 352 )   PDF(827KB) ( 247 )  
    目的: 探讨改良高强度玻璃离子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atraumatic restorative treatment,ART)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作用,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8年8月—2019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262例2~5岁乳牙患龋儿童作为对象,以随机数原则对所有儿童编号,分为改良ART组(131例,177颗患牙)和对照组(131例,178颗患牙),对照组以常规备洞及复合树脂充填治疗,ART组以改良高强度玻璃离子做ART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治疗后家长满意度。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RT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ART组2~4岁的患儿合作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5岁患儿的合作程度稍好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ART组患牙继发龋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ART组的继发龋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RT组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改良高强度玻璃离子ART更容易获得儿童和家长认可,治疗配合度高,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三维重建下3D打印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评价
    李怀奇, 叶金海, 王晨星, 朱载瓯, 武和明
    2021 (3):  283-287.  doi: 10.19439/j.sjos.2021.03.012
    摘要 ( 258 )   PDF(966KB) ( 253 )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下3D打印技术在下颌骨缺损修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行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3D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手术,3D组采用数字三维重建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记录2组的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面容、咬合关系恢复情况等。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3D组患者面容及咬合关系的恢复优良率(95.24%)比对照组(78.57%)显著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3D组手术前、后下颌骨各位点的移动距离均显著减小(P<0.05)。2组术后咀嚼功能、发音情况恢复满意度评分接近(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3D组对外貌恢复的满意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 在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手术中,采用三维重建3D打印技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外形恢复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对全脱位患牙固定治疗效果的影响
    何花, 乌丹旦, 钟萍萍
    2021 (3):  288-291.  doi: 10.19439/j.sjos.2021.03.013
    摘要 ( 156 )   PDF(814KB) ( 185 )  
    目的: 探讨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对牙外伤脱位固定治疗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急诊科就诊的60例牙外伤脱位固定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间口腔卫生宣教,实验组采用延续性家庭口腔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牙术后的牙髓活力、菌斑指数和患者的口腔卫生行为。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6个月,实验组牙髓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6个月,实验组菌斑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正确刷牙、定期口腔检查与维护口腔良好习惯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牙外伤脱位固定治疗患者,应用延续性口腔健康教育,可提高患牙牙髓存活率,降低菌斑指数,改善口腔卫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体植入15年内种植体周围炎和种植周黏膜炎发生率调查
    张停停, 胡晓菁, 林璐
    2021 (3):  292-296.  doi: 10.19439/j.sjos.2021.03.014
    摘要 ( 494 )   PDF(827KB) ( 282 )  
    目的: 探讨种植体植入15年中种植体周围炎(peri-implantitis,PI)和种植体周围黏膜炎(peri-implant mucositis,PM)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1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口腔种植修复患者507例(共1 162颗种植体),随访12~15年,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个体及种植体水平PI、PM的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13.37年,507例种植修复患者PM、PI总体发生率分别为45.0%、9.7%,1 162例种植体PM、PI发生率分别为44.1%、10.9%。发生PI的127颗种植体中,8颗(6.3%)种植失败;PI在种植修复0.5~1年内发生率较低,1~5年发生率明显升高、5~10年发生率降低、10年以上发生率持续降低,而PM在种植修复0.5~1年内发生率较高,1~5年发生率开始降低,5~10年、10年以上基本保持不变;采用Straumann种植系统PI、PM发生率最低,而Osstem系统发生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前牙区PI、PM发生率高于其他牙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边缘不密合者发生PI、PM概率最高,其次为基台螺丝松动、冠固位螺丝松动、基台螺丝断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种植时间、种植系统、种植牙位、修复性因素是影响PM、PI发病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种植体植入15年内 PM发生率偏低,PI发生率并未随修复时间增加而升高,而与种植时间、种植系统、种植牙位及后期修复性因素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 022名哈萨克族初中生错畸形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刁晓洁, 张银凤, 李梓薇
    2021 (3):  297-301.  doi: 10.19439/j.sjos.2021.03.015
    摘要 ( 224 )   PDF(819KB) ( 228 )  
    目的: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初中生错畸形的患病状况及其与龋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初中生1 022名,以安氏分类及个别正常为诊断标准,检查错畸形患病情况。采用SAS JMP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 022名调查对象中,错畸形患病率为43.64%,其中男性为43.97%,女性为43.34%。安氏Ⅰ类、Ⅱ类和Ⅲ类错畸形患病率分别为30.92%、3.42%和9.30%;城市学生错畸形患病率为44.56%,乡村学生错畸形患病率为43.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根据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牙列拥挤的构成比最高,其他依次为前牙间隙、前牙深覆盖、前牙深覆、前牙反和前牙开。龋病患病率为59.49%,龋均为1.382;有龋病者,错畸形发生率是无龋病者的1.54倍。结论: 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新疆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初中生错畸形患病率较低,龋病患病与错畸形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右美托咪定结合氟比洛芬酯在局麻下多颗复杂牙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邵云, 盛璐, 何欢, 刘慧, 陆萌萌, 祁铭
    2021 (3):  302-305.  doi: 10.19439/j.sjos.2021.03.016
    摘要 ( 252 )   PDF(806KB) ( 149 )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结合氟比洛芬酯辅助镇静镇痛在局麻下多颗复杂牙拔除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将40例多颗(4~6)复杂牙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实验组(右美托咪定结合氟比洛芬酯辅助镇静镇痛组)和对照组(单纯局麻组):记录4个时间点T0(术前)、T1(局麻麻醉时)、T2(手术操作时)、T3(术后10 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Ramsay评分、VAS 评分、回访结果。采用SAS 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从T1~T3,与T0时及对照组同时段相比,情绪稳定、血流动力学更平稳、镇痛效果更佳(P<0.05)。对照组术中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情绪波动大、有身体及面部疼痛表现,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回访结果,对照组5例服用止痛药,实验组0例 (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结合氟比洛芬酯辅助镇静镇痛用于局麻下多颗复杂牙拔除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调查分析
    孙娟, 张海峰, 唐雯, 刘希鹏, 赵安达
    2021 (3):  306-311.  doi: 10.19439/j.sjos.2021.03.017
    摘要 ( 193 )   PDF(840KB) ( 138 )  
    目的: 调查分析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营养状况。方法: 收集接受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64例,并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蛋白功能[血红蛋白(H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免疫功能[总淋巴细胞计数(L)、淋巴细胞百分比(L%)]、代谢相关指标[肌酐(Scr)、尿酸(UA)、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GFR_EPI_c)]以及炎症反应相关指标[白细胞(WBC)],调查患者术后第7天肠内营养液摄入情况,分析患者营养状况与住院时间相关性。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各组患者血TP、ALB、PA及Hb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第7天,TP水平显著高于术后第1天和第3天(P<0.05);术后第3天血PA水平显著低于术后第1天(P<0.05);血Hb水平在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3天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后第1天(P<0.05);术后各组血L水平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各组逐渐升高,各组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组血Scr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术后各组血UA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3天显著低于术后第1天(P<0.05);术后各组eGFR_EPI_c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第7天显著高于术后第1天(P<0.05);术后血WBC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术后第3天与术后第7天均显著高于术后第1天(P<0.05)。术后第7天,患者能量、蛋白质摄入量均显著低于目标推荐量(P<0.05)。术前BMI与术后第1天TP、ALB及术后第3天TP水平均存在正相关(P<0.05);术前BMI与术后住院时间无直接相关性(P>0.05);术后住院时间与年龄、术后第1天TP及ALB水平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 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营养状况指标明显降低,能量、蛋白质摄入量均显著低于目标推荐量,术后住院时间与术后早期营养状况及年龄存在负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含乳化剂3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的牙膏对口腔上皮完整性的影响
    杨梅, 赵海平, 杨杰
    2021 (3):  312-315.  doi: 10.19439/j.sjos.2021.03.018
    摘要 ( 377 )   PDF(812KB) ( 268 )  
    目的: 评价含乳化剂3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的牙膏对口腔上皮完整性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志愿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B 2组,每组各30例,A组给予含乳化剂30的牙膏,B组给予含十二烷基硫酸钠表面活性剂(sodium dodecyl sulfonate surfactant,SLS)的氟化物牙膏,均采用普通牙刷清洗口腔。利用自制口腔黏膜剥落评分表在患者使用产品前、使用产品后30 min、4 d评价口腔软组织剥落情况,以及2种牙膏菌斑及唾液中的氟浓度。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使用后30 min、4 d,2组受试者口腔软组织剥落评分显著高于使用前(P<0.05)。A组使用后30 min,牙龈下、上、口顶、口腔软组织剥落总评分显著低于使用后4 d(P<0.05),舌背软组织剥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B组使用后30 min,牙龈下、上、舌背、腹、口腔软组织剥落总评分均显著高于使用后4 d,口顶、口腔软组织剥落评分显著低于使用后4 d(P<0.05)。使用后30 min,B组牙龈下、上、舌背、腹、口腔软组织剥落总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口顶软组织剥落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使用后4 d,B组牙龈下、上、舌腹、口腔软组织剥落总评分显著高于A组(P<0.05)。A、B组使用后4 d,口顶、舌背、口腔软组织剥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使用后,2组受试者菌斑与唾液中氟浓度均显著高于使用前(P<0.05)。结论: 含乳化剂30和SLS表面活性剂的氟化物牙膏均存在一定口腔软组织剥落情况,但相比之下,含乳化剂30的氟化物牙膏对口腔软组织损伤更小。上述2种氟化物牙膏均可有效抑制菌斑细菌产酸,预防龋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成人上颌骨性扩弓疗效评价及对面中部相邻骨块的影响
    郑美里, 吕政展, 朱柏恺, 汪席均, 瞿然奕, 樊林峰, 江凌勇
    2021 (3):  316-322.  doi: 10.19439/j.sjos.2021.03.019
    摘要 ( 1140 )   PDF(1144KB) ( 311 )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上颌骨性扩弓(maxillary skeletal expander, MSE)治疗前、后在腭中缝扩开、牙与牙槽骨在横向上的变化及面中部上颌相邻骨块的移动,评估成人上颌骨性扩弓的疗效及对相邻骨块的影响。方法: 选择12例成人骨性上颌牙弓狭窄病例(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21.33±3.14)岁,采用MSE扩弓器治疗,治疗后解除后牙反,上颌牙弓宽度达到理想牙弓宽度,分别于扩弓前和扩弓完成后拍摄CBCT,测量相关骨性和牙性项目。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扩弓后前部腭中缝宽度增加(2.38±1.01) mm、后部腭中缝宽度增加(2.25±1.08) mm(P<0.01);上颌第一磨牙牙冠处平均扩开(5.56±1.38) mm、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处平均扩开(4.14±1.29) mm(P<0.01);双侧上颌第一磨牙倾斜度治疗前后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蝶骨翼突外侧板角度,蝶骨翼突外侧板宽度,上颌骨前部间距与上、下颧骨间距扩弓后有显著差异(P<0.01);颞骨后部间距、双侧颧颌角扩弓后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SE对于成年患者具有良好的骨性扩弓效应,实现腭中缝的平行扩开。扩弓后牙出现一定程度的颊向倾斜,但牙相对于牙槽骨无明显移动。面中部相邻骨块受到矫治力影响,在三维方向上也将发生一定移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7—2020年上海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急诊上半年病例变化趋势分析
    董依云, 郭一波, 陶岚
    2021 (3):  323-327.  doi: 10.19439/j.sjos.2021.03.020
    摘要 ( 1002 )   PDF(887KB) ( 175 )  
    目的: 统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7—2020年口腔急诊分科前后上半年病例变化趋势,分析口腔急诊患者就诊特点和病种类型,为提高口腔急诊医疗质量、制定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收集2017—2020年上半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所有口腔急诊病例,按照性别与年龄、主诉、病种、就诊时间等进行分类统计,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7年分科前口腔急诊前3位病种为外伤、肿胀和牙痛。2018年分科后颌面部外伤、面部感染、口腔肿瘤等进入专科治疗,随后3年肿胀和牙痛占比增加。4年间急诊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口腔急诊患者量大,病种范围广,遵循周期性就诊规律,总量有逐年上升趋势。口腔急诊分科分诊后患者就诊更加及时、便捷、有针对性,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6例成人牙列缺失患者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治疗的满意度及修复效果评价
    邓钰玮, 文晋, 赵军, 程蕙娟
    2021 (3):  328-331.  doi: 10.19439/j.sjos.2021.03.021
    摘要 ( 423 )   PDF(805KB) ( 168 )  
    目的: 对牙列缺失患者进行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修复,并对咀嚼能力等临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对56例无牙颌患者(男26例、女30例)按照规范流程进行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修复,修复1周、1个月、3个月后,通过复诊随访或电话回访对义齿满意度和咀嚼食物类型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戴用3个月后,患者对美观程度、语音功能、咀嚼功能、固位功能、舒适度5个指标的各项评分均值>6,达到“满意”或“一般”水平,其中美观程度评价最高(7.71±1.46)。咀嚼食物类型评分达33.96±1.2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各组指标均随时间推移而发生显著变化(P<0.05);除美观程度评分在3个月和6个月时均值相等外,其余指标评分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56例患者中,因疼痛修改次数5次及以上者2例,仅占3.57%。结论: 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在牙列缺失病例的修复早期即可取得良好的临床修复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侧扩张肩胛皮瓣在儿童、青少年大面积颌颈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7例报道
    傅秀军, 王琛, 梁奕敏, 周仁鹏, 王丹茹
    2021 (3):  332-336.  doi: 10.19439/j.sjos.2021.03.022
    摘要 ( 244 )   PDF(1050KB) ( 146 )  
    目的: 探讨应用双侧扩张肩胛皮瓣游离移植治疗儿童、青少年大面积颌颈部瘢痕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2018年8月—2020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小儿整形病区接受双侧背部扩张皮瓣治疗大面积颌颈部瘢痕的儿童、青少年患者7例。所有患者瘢痕累及范围包括颈部及下颌、前胸部,颈部瘢痕累及颈前区及一侧或双侧颈外侧区,存在不同程度的颈部活动障碍、下颌骨发育不良。手术分为两期,Ⅰ期在双侧背部设计旋肩胛动脉扩张穿支皮瓣并植入扩张器,并行6~14个月的扩张;Ⅱ期行颌颈部瘢痕切除、松解,扩张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吻合双侧面动、静脉与旋肩胛动脉及伴行静脉,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结果: 7例患者中,出现扩张器植入后切口愈合不良、皮瓣破裂1例,经手术治疗后愈合并完成皮瓣扩张。注水壶堵塞1例,经注水壶外置后完成扩张。皮瓣移植后,1例患者出现皮瓣远端小面积缺血坏死,换药后创面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2年,患者颌颈角恢复正常,颈部后伸、前屈、侧曲、旋转明显改善,功能改善满意。2例患者进行皮瓣修薄术及瘢痕条带松解术。结论: 旋肩胛动脉位置恒定,支配的背部皮肤面积大,经扩张后的双侧肩胛皮瓣游离移植可修复儿童、青少年颌颈部大面积瘢痕增生挛缩畸形,供区隐蔽、继发损伤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