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8年, 第2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8-08-25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目录
    目录
    2018 (4):  335-336. 
    摘要 ( 85 )   PDF(409KB) ( 34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著
    不同加载时间周期性张应力对大鼠颅底软骨细胞的影响
    程鸣佳, 储沨婷, 沈刚
    2018 (4):  337-341.  doi: 10.19439/j.sjos.2018.04.001
    摘要 ( 188 )   PDF(4004KB) ( 231 )  
    目的: 构建颅底软骨细胞体外培养力学刺激模型,研究周期性张应力对颅底软骨细胞主要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和Sox9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FX-5000T应力加载系统对体外培养的第2代大鼠颅底软骨细胞分别施加3、6、12、24 h的周期性张应力,加力值均为10%形变率,频率均为1 Hz。加力后即刻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检测颅底软骨细胞Ⅱ型胶原(type-Ⅱcollagen,Col-Ⅱ)和Sox9 mRNA的表达。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加力0 h)相比,加力3 h组Col-Ⅱ和Sox9表达下降,且后者有显著差异(P<0.05);加力6 h组Col-Ⅱ和Sox9表达显著下降(Col-Ⅱ,P<0.01;Sox9,P<0.05);加力12 h组Col-Ⅱ和Sox9表达较6 h组有所上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力24 h组中,两者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结论: 周期性张应力可影响颅底软骨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合成,加力短时间基质合成抑制,增加加力时间则明显促进基质合成,且成软骨分化标志物Sox9 mRNA表达水平差异先于Col-Ⅱ出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源性ATP对牙龈成纤维细胞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
    赖欣添, 夏一如, 谢玉峰, 束蓉
    2018 (4):  342-348.  doi: 10.19439/j.sjos.2018.04.002
    摘要 ( 195 )   PDF(4810KB) ( 336 )  
    目的: 观察外源性三磷酸腺苷(ATP)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和热灭活牙龈卟啉单胞菌(HP.gingivalis)感染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NLRP3 炎症小体(inflammasome)的活化以及下游因子IL-1β分泌的影响。方法: 组织块法体外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获取原代细胞,经5 mmol/L ATP预处理,用100 MOI P.gingivalis、100 MOI HP.gingivalis体外刺激hGFs,实时定量PCR检测NLRP3、ASC、Caspase-1、IL-1β的基因表达;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内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分泌。采用Graphpad prism 6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P.gingivalis 下调NLRP3 、ASC mRNA,上调IL-1β基因表达,下调NLRP3 、IL-1β胞内蛋白水平。HP.gingivalis 诱导NLRP3 、IL-1β、ASC基因和胞内蛋白的表达,P.gingivalis或者 HP.gingivalis单独刺激对Caspase-1 mRNA水平及IL-1β分泌均无影响。ATP/P.gingivalis或ATP/HP.gingivalis 共刺激均明显上调NLRP3、ASC、Caspase-1和IL-1β基因及胞内蛋白水平,增加上清液中IL-1β的分泌水平。结论: 外源性ATP可调控牙周主要致病菌P.gingivalis感染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介导炎症因子IL-1β的成熟与分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micro-CT评价不同封闭技术的根管充填质量
    徐海, 仇晓慧, 张光东, 章非敏
    2018 (4):  349-353.  doi: 10.19439/j.sjos.2018.04.003
    摘要 ( 231 )   PDF(3866KB) ( 192 )  
    目的: 利用micro-CT评价不同封闭技术对根管充填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根管上颌前牙40颗,截冠后,使牙根长度为12 mm。利用ProTaper预备至F3,将处理好的样本随机分为4组(n=10),用牙胶尖和(或)iRoot SP分别使用冷侧压法、热牙胶法、单尖法、纯糊剂法完成充填。1周后,应用micro-CT扫描并测量分析根管内存在的间隙,计算各组存在气泡的横截面比例和充填材料整体、冠1/3、中1/3、尖1/3的体积比,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热牙胶组存在气泡的横截面比例最少(P<0.05);整体、冠1/3、中1/3热牙胶组的充填材料体积比最大(P<0.05),而尖1/3纯糊剂组的充填材料体积比最大(P<0.05),其他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所有封闭技术均不能避免气泡产生,热牙胶法充填质量最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雌二醇和白藜芦醇二聚体对颏舌肌成肌细胞HIF-1α的作用及机制
    李远远, 郝彤, 卢芸, 刘月华
    2018 (4):  354-359.  doi: 10.19439/j.sjos.2018.04.004
    摘要 ( 172 )   PDF(4308KB) ( 139 )  
    目的: 研究雌二醇(17β-estrodial,E2)和白藜芦醇二聚体(resveratrol dimer,RD)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提取小鼠颏舌肌成肌细胞,构建ERα敲降的成肌细胞(KD组)低氧模型,将成肌细胞(NS组)和KD组细胞分别低氧、低氧+E2、低氧+RD或低氧++E2+LY294002处理24 h, 利用Western免疫印迹方法检测信号分子T-Akt和P-Akt的表达,qRT-PCR和 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HIF-lα的表达水平。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低氧环境下成肌细胞HIF-1α的表达显著高于常氧(P<0.05),E2或RD处理后,HIF-1α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低氧组(P<0.05);ERα敲降后,低氧也促进HIF-1α的表达(P<0.05),但是E2或RD+低氧处理组成肌细胞HIF-1α的表达与低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Western免疫印迹结果与RT-PCR结果趋势一致。PI3K/Akt通路抑制剂与E2共培养则促进HIF-1α的表达(P<0.05)。结论: ERα在E2或RD对小鼠颏舌肌成肌细胞HIF-1α的抑制中起主导作用,其下游PI3K/Akt信号通路在该抑制效应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种植体与基台连接的微观形态学观察
    李晓娜, NIKOS Mattheos
    2018 (4):  360-364.  doi: 10.19439/j.sjos.2018.04.005
    摘要 ( 319 )   PDF(4037KB) ( 156 )  
    目的: 对种植体与原厂基台及第三方基台连接组件形态学上的微观特征进行观察,探讨形态差异与潜在并发症之间可能的关系。方法: 3种基台(1个原厂装,2个来自第三方) 在规定扭矩下装配到Straumann RN种植体上,种植体基台连接单元经过一系列包埋等程序后切割形成剖面,对剖面进行打磨,对完成的试件进行扫描电镜观察。采用图像测量软件(Image J)对获得的图片进行校准测量,比较三者之间在接触长度及接触性质之间的差异,尤其是3个重要部位即肩部、内连接及螺纹处的差异。结果: 3个连接单元的所有被研究的接触面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尺寸差异。3个单元中,种植体外肩部的紧密接触相似,但第三方基台内部连接的啮合,特别是抗旋转单元严重欠缺,其中1个第三方基台的螺丝啮合不良。结论: 与原装基台对比,第三方基台呈现出关键性的形态差异,横断面的几何学差异导致总体接触面积有很大不同。无论从质量上,还是数量上这种差异对修复体的长期稳定性均有可能产生严重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与牙髓细胞体外共培养对细胞生物学的影响
    林田, 赵文青, 陆彦玲, 刘玉莹, 包丽荣, 吴煜
    2018 (4):  365-369.  doi: 10.19439/j.sjos.2018.04.006
    摘要 ( 176 )   PDF(3753KB) ( 143 )  
    目的: 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UCMSCs)与经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诱导后的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共培养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取原代培养的hUCMSCs和hDPCs,分别通过流式细胞术、成骨诱导、成脂诱导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细胞;使用BMP2诱导hDPCs,14 d后检查其DSPP、ALP、DMP1的mRNA表达情况;按照1∶1、1∶5、5∶1的比例直接共培养hUCMSCs与经BMP2诱导后的hDPCs,实时定量PCR检测其DSPP、ALP、DMP1、OCN、VEGF、HGF、Nanog的mRNA表达情况。根据实时定量PCR结果选取1∶1组与单独培养hUCMSCs组、hDPCs组比较,分别培养21 d后进行茜素红染色,在酶标仪上于562 nm处检测沉淀物形成情况。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直接共培养14 d后,1∶1细胞组的DSPP、ALP、DMP1、OCN、VEGF、HGF的mRNA表达量比单独培养的hUCMSCs组显著升高(P<0.05),而Nanog mRNA表达量比单独培养的hUCMSCs组降低(P<0.05)。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1∶1组的OD值显著高于hUCMSCs组(P<0.05)。结论: 将hUCMSCs与经BMP2诱导后的hDPCs按照1∶1比例共培养,可以诱导细胞向成牙本质细胞方向分化,并促进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青少年骨性Ⅱ类错▉畸形上颌后牙区微种植体植入的安全性探讨
    廖仟, 王云霁, 张维奕, 周迪, 范小平
    2018 (4):  370-375.  doi: 10.19439/j.sjos.2018.04.007
    摘要 ( 280 )   PDF(3907KB) ( 134 )  
    目的: 运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测量分析骨性Ⅱ类错青少年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不同截面的最小根间距及颊侧骨皮质表面与根间最窄处距离,为临床上微种植体的安全植入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44例骨性Ⅱ类错青少年患者的CBCT资料,其中,男23例,女21例,平均年龄14.07岁。取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的9个水平截面,每个截面相距1 mm,分别测量每个截面的最小根间距及颊侧骨皮质表面与根间最窄处距离。采用SPSS 20.0 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每个截面最小根间距和颊侧皮质骨表面与根间最窄处的距离,男女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左右两侧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根尖部的骨皮质表面与根间最窄处距离,与SNA角呈正相关关系;最小根间距离由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 junction,CEJ)至根尖逐渐增大,各截面的颊侧皮质骨表面与根间最窄处距离的均值均大于5 mm。结论: 经CBCT获取了骨性Ⅱ类错青少年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各截面最小根间距和颊侧骨皮质表面与根间最窄处距离,了解了其分布规律,为临床上微种植体的安全植入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轻度骨性偏颌患者的牙▉及颌骨特征研究
    沈丹阳, 胡丽华, 左思慧, 康启超, 阎秀林
    2018 (4):  376-381.  doi: 10.19439/j.sjos.2018.04.008
    摘要 ( 1193 )   PDF(4190KB) ( 369 )  
    目的: 通过对轻度骨性偏颌患者与颌面对称患者之间牙及颌骨形态特点的比较,研究轻度骨性偏颌患者牙、颌骨形态特点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恒牙期轻度骨性偏颌患者(实验组)以及面部基本对称的患者(对照组)各30例,采用X线及锥形束CT(CBCT)对所有患者进行头颅扫描,并对扫描数据进行测量。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左、右侧下颌骨,上、下颌第一磨牙及其周围牙槽骨在冠状面出现不对称现象,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下颌牙列中线与面中线成角,前下颌平面倾斜角度,上、下颌第一磨牙倾斜角度,下颌第一磨牙区牙槽骨倾斜度、宽度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颏点偏斜的程度、第一磨牙倾斜度与其周围牙槽骨倾斜度和宽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结论: 轻度骨性偏颌患者磨牙倾斜度、牙槽骨及颌骨在冠状面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轻度骨性偏颌患者颏点偏斜的程度、第一磨牙倾斜度与其周围牙槽骨倾斜度和宽度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对正畸术后釉质再矿化的效果评价
    王艳红, 刘帆, 刘浩男, 王秋旭, 邢文忠, 李振春
    2018 (4):  382-385.  doi: 10.19439/j.sjos.2018.04.009
    摘要 ( 347 )   PDF(2988KB) ( 266 )  
    目的: 比较含氟漱口水、护牙素即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casein phosphopeptide calcium phosphate complex,CPP-ACP)对正畸治疗后发生釉质脱矿的再矿化效果。方法: 应用Image J图像分析技术观察正畸治疗后釉质的再矿化。将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后发生牙釉质脱矿的21例患者(女13例,男8例,84颗患牙)分为3组,每组28颗患牙。对照组仅用含氟牙膏每天刷牙2次,每次3 min。氟化物组用含氟牙膏每天刷牙2次,每次3 min,同时使用20 mL 0.01%氟化物冲洗牙2次。CPP-ACP组用含氟牙膏每天刷牙2次,每次3 min。同时按要求使用CPP-ACP 2次,3组均持续使用6个月。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畸治疗后6个月,3组牙釉质脱矿白斑区域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3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CPP-ACP组效果尤为明显(51.68%),显著高于氟化物组(44.42%)和对照组(42.71%)。结论: 正畸治疗后6个月内,正确刷牙、氟化物漱口、配合护牙素的使用,对正畸治疗中脱矿牙的再矿化均有一定效果, 而且CPP-ACP可以更有效地减小牙釉质脱矿白斑区域面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减小后牙▉平面倾斜度对安氏Ⅱ类高角畸形髁突位置影响的研究
    王明锋, 李爽, 刘琳
    2018 (4):  386-389.  doi: 10.19439/j.sjos.2018.04.010
    摘要 ( 255 )   PDF(2536KB) ( 457 )  
    目的: 研究在安氏Ⅱ类高角畸形正畸治疗中,减小后牙平面倾斜度对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 15例安氏Ⅱ类高角畸形患者,年龄15~30岁。治疗前ANB>5°,下颌平面角FH-MP>32°,磨牙关系为双侧远中关系。常规排齐整平及适当扩弓后,利用多曲唇弓导下颌向前,并使后牙平面平坦化。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测量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前、上、后间隙及后牙平面的改变情况。采用SPSS19软件包对变化量进行t检验;并利用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讨髁突位置改变量与后牙平面倾斜度减小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磨牙尖牙关系均调整到中性,侧貌改善明显,髁突后间隙平均增加(0.88±0.17)mm,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髁突上间隙平均增加(0.45±0.20)mm,变化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牙平面变平坦,POP-SN及POP-FH平均减小3.59°±2.31°及2.31°±3.62°,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髁突前间隙变化量无统计学意义,髁突位置改变量与后牙平面倾角的变化量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在安氏Ⅱ类高角畸形患者的正畸治疗中,通过正畸减小后牙平面倾斜度,可使髁突的位置发生适当的前下改变,有利于关节症状的改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地区口腔医师对牙髓再生治疗认知及应用情况调查
    肖文, 陈曦, 汪俊
    2018 (4):  390-395.  doi: 10.19439/j.sjos.2018.04.011
    摘要 ( 238 )   PDF(3771KB) ( 186 )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口腔医师对牙髓再生治疗认知及应用状况。方法: 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从上海城区和郊区各随机抽取5个区,选取区内三级医院、牙防所、二级医院、民营医院诊所及私人诊所,以及3家口腔特色三级甲等医院的儿童口腔、牙体牙髓病及口腔综合医师,对每个调查单位内的所有相关口腔医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AS 9.13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调查三级医院13家,牙防所8家,二级医院15家,民营医院及私人诊所20家,以及3家口腔特色三级甲等医院。调查相关口腔医师834人,回收有效问卷588份(70.5%)。知晓牙髓再生治疗者占总调查人数的68.2%,其中应用牙髓再生治疗者占20%。继续教育学习班是上海地区口腔医师学习牙髓再生治疗的主要途径(33.3%),且对牙髓再生治疗感兴趣(85.8%)。对操作流程不熟悉是未应用的最主要原因(41.5%)。结论: 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中青年牙体牙髓病及儿童口腔专业医师对牙髓再生治疗认知和应用率均较高,且对牙髓再生治疗继续教育学习班更感兴趣。应增加牙髓再生治疗继续教育学习班并增加实训课内容,以解决应用过程中对流程不熟悉的瓶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乳磨牙发生深龋年龄对前磨牙萌出的影响
    田芝娟, 黄蕊, 韩祥永, 徐晓明
    2018 (4):  396-400.  doi: 10.19439/j.sjos.2018.04.012
    摘要 ( 208 )   PDF(3121KB) ( 166 )  
    目的: 调查乳磨牙深龋发生年龄对前磨牙萌出年龄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0年入幼儿园的儿童,检查乳磨牙患龋情况至其替牙期结束,建立人群的基线资料和个人口腔健康档案。经过资料整理,于2010—2017年间按照乳磨牙发生深龋的年龄,分为4岁组、5岁组、6岁组、7岁组;与乳磨牙无龋组儿童的调查结果作比较。应用SPSS 20.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7年间调查994名儿童,其中男528名,女466名;合计调查上颌第一乳磨牙1220颗,上颌第二乳磨牙1307颗,下颌第一乳磨牙1244颗,下颌第二乳磨牙1253颗。4~7岁上、下颌乳磨牙患深龋时,前磨牙的替换时间较无龋组提前(P<0.05);乳磨牙深龋发生年龄越小,前磨牙的萌出时间有越早的趋势,尤其在5岁之前乳磨牙发生深龋时,上、下颌前磨牙的萌出时间较5岁以后发生深龋及无龋组大大提前(P<0.05)。结论: 儿童的龋病预防和干预是关键,尤其是5岁以前儿童乳磨牙的龋坏需及早治疗,以减少对乳恒牙正常替换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短种植体在骨量不足后牙区应用的临床效果评价
    张佳, 姜焕焕, 尚将, 许胜, 柳忠豪
    2018 (4):  401-406.  doi: 10.19439/j.sjos.2018.04.013
    摘要 ( 170 )   PDF(4236KB) ( 207 )  
    目的: 观察短种植体在骨高度不足后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2年1月—12月,选取剩余牙槽骨高度为3~10 mm的后牙缺失病例,共计30例患者植入38颗Bicon短种植体(≤8 mm)。随访4年,检测指标包括X线、临床检查(改良菌斑指数、改良出血指数、探诊深度)以及采用牙列缺损患者种植义齿修复疾病专表(OHIP-I)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短种植体存留率、成功率分别为100%、94.7%,总体边缘骨吸收为(0.25±0.65)mm,近中、远中边缘骨水平变化分别为(-0.23±0.74)mm、(-0.27±0.59) mm。冠根比C/I=1.77±0.34,按C/I≤1、1<C/I≤2和C/I>2进行分组,各组边缘骨变化无显著差异,且C/I与骨吸收之间无关联。临床检查平均改良菌斑指数为1.08±0.88,出血指数为1.11±0.83,探诊深度为(3.08±1.19)mm。OHIP-I得分为2.66±0.88分,与手术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在骨高度不足的后牙区应用短种植体是可行的,其成功率较高且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状况良好。短种植体能够避免复杂手术,减少创伤,缩短治疗时间,患者易于接受且满意度较高。定期复诊及预防性维护对种植义齿的长期稳定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3种机用镍钛锉对磨牙根管弯曲度的影响
    孟丹婕, 姚莉莉, 李矛
    2018 (4):  407-410.  doi: 10.19439/j.sjos.2018.04.014
    摘要 ( 218 )   PDF(2917KB) ( 162 )  
    目的: 评价ProTaper、Mtwo、M3 3种机用镍钛器械对磨牙根管弯曲度的影响。方法: 将45例需行根管治疗的磨牙随机分为3组,分别使用ProTaper,Mtwo,M3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对合格率及预备前、后各组根管的弯曲度变化进行测量,采用SPSS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器械预备根管后合格率及不同预备器械对根管弯曲度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预备前、后根管弯曲度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组器械均能有效成形根管且对根管弯曲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预备后根管弯曲度均产生变化。在弯曲根管的成形中,需要防止弯曲根管预备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2例腮腺区神经鞘瘤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
    高明华, 尹雪莱, 胡永杰, 盛美春, 王忠华, 郑重阳, 张新宇, 吴海威
    2018 (4):  411-414.  doi: 10.19439/j.sjos.2018.04.015
    摘要 ( 506 )   PDF(3125KB) ( 182 )  
    目的: 探讨腮腺区神经鞘瘤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00年6月—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的52例腮腺区神经鞘瘤病例,分析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诊断、治疗及预后,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9例术前有面瘫、不适等神经症状,占17.31%。术前确诊率为21.15%,5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术后随访42 ~206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及恶变。28例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面神经损伤症状,占53.85%;10例患者损伤症状消失,8例患者不同程度改善,占64.29%。当肿瘤与面神经无明显关联时,手术治疗有效率为100%;当肿瘤位于面神经上时,切除术总有效率为22.22%,囊内摘除术总有效率为85.71%,切除且同期重建总有效率为85.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腮腺区神经鞘瘤的术前确诊较难,确诊依赖病理诊断。该肿瘤需行手术治疗,术中应注意保护面神经,首选囊内摘除术;但当面神经离断及切除时,应尽可能同期行神经重建术,以期恢复患者面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YAP、TAZ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涂敏松, 李逸松, 张雄
    2018 (4):  415-418.  doi: 10.19439/j.sjos.2018.04.016
    摘要 ( 690 )   PDF(2484KB) ( 134 )  
    目的: 探讨YAP、TAZ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3月保存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113例,选取癌旁组织(距癌组织>2 cm)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YAP和TAZ蛋白的表达,比较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癌组织YAP和TAZ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49%和61.9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中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临床Ⅲ期、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YA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64%、80.33%、82.35%和82.61%,显著高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临床Ⅰ~Ⅱ期、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P<0.05);中低分化、临床Ⅲ期、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TAZ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85.29%和82.61%,显著高于高分化、临床Ⅰ~Ⅱ期、肿瘤直径≤4 cm的患者(P<0.05);YAP蛋白与TAZ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s=0.571,P<0.05)。结论: YAP和TAZ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呈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等临床病理特征有关,提示Hippo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强支抗拔牙对双颌前突青少年上气道的影响
    陈威, 刘月华, 徐啟
    2018 (4):  419-423.  doi: 10.19439/j.sjos.2018.04.017
    摘要 ( 350 )   PDF(3932KB) ( 245 )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从三维方向上研究强支抗拔牙内收对双颌前突青少年上气道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50例予以强支抗拔牙治疗的双颌前突青少年治疗前、后的CBCT资料,测量治疗前、后上气道的变化。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口咽和咽下的体积、平均截面积、最小截面积显著减小(P<0.001);口咽、咽下的横截面形态更趋于椭圆形(P<0.001)。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下颌切牙内收、舌骨后移与咽下气道平均截面积减少有显著相关性(P<0.05);上、下颌切牙内收与舌骨后移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 对于青少年双颌前突患者,制订治疗计划时应兼顾上气道形态,避免造成上气道狭窄,影响患者正常发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双种植钉牵引拔除高危下颌水平阻生智牙8例报道
    马晓晴, 项飞, 秦飞, 钱文昊
    2018 (4):  424-426.  doi: 10.19439/j.sjos.2018.04.018
    摘要 ( 382 )   PDF(2263KB) ( 194 )  
    目的: 探讨应用双种植支抗钉牵引拔除紧邻下牙槽神经管水平阻生智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正畸科转诊要求拔除锥形束CT确诊紧邻下牙槽神经管的水平阻生智牙8例,双种植支抗钉配合悬臂梁牵引智牙6~9个月,当与下牙槽神经分离后予以拔除。结果: 所有患牙拔除后均未出现下牙槽神经麻木症状。结论: 应用双种植支抗钉牵引拔除紧邻下牙槽神经管的水平阻生智牙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78例窦道型根尖周脓肿的效果观察
    郭彪, 路荣建, 葛成
    2018 (4):  427-429.  doi: 10.19439/j.sjos.2018.04.019
    摘要 ( 538 )   PDF(2154KB) ( 214 )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在窦道型根尖周脓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窦道型根尖周脓肿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根管预备及氢氧化钙封药,试验组在常规根管预备的基础上,采用半导体激光根管内照射后再用氢氧化钙封药,观察和评价2组患者的瘘管愈合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39例患者根管治疗后再次复诊时仅1例窦道未愈合,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39例患者根管治疗后再次复诊时9例患者未能愈合,有效率为76.92%,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半导体激光治疗瘘管型根尖周脓肿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4例磨牙压低及种植义齿修复长期疗效观察
    王燕, 张雪健, 尹传蓉, 邓悦, 王万春
    2018 (4):  430-432.  doi: 10.19439/j.sjos.2018.04.020
    摘要 ( 525 )   PDF(2286KB) ( 236 )  
    目的: 观察经正畸种植支抗压低的上颌磨牙的远期疗效以及种植义齿的长期稳定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种植修复的患者24例,伸长磨牙32颗,经正畸种植支抗压低上颌磨牙后,行下颌种植义齿修复32颗。对患者手术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及曲面体层片进行测量,测量手术前、后磨牙高度以及种植体周围骨量变化,分析磨牙压低以及种植修复体的长期疗效,采用SPSS18.0软件包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上颌磨牙高度经种植支抗压低后,可以获得足够的咬合空间。压低时间平均为3.5个月,平均可以获得(2.7±0.3)mm的咬合空间。经保持器保持及下颌种植义齿修复后1年,未见明显变化。下颌磨牙行种植义齿修复1年后效果良好,周围骨高度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对上颌磨牙行种植支抗压低后,可以获得充分的咬合空间,压低效果及种植义齿修复后长期效果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护理
    老年口腔门诊“一站式”服务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夏烨, 朱操云, 陈瑛
    2018 (4):  433-435.  doi: 10.19439/j.sjos.2018.04.021
    摘要 ( 352 )   PDF(2191KB) ( 208 )  
    目的: 评价老年口腔门诊“一站式”服务的实施效果。方法: 于科室“一站式”服务实施的前后,分别选取6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19.0软件包比较2组患者的平均就诊时间和缴费时间,并比较患者对就诊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采用一站式服务后,患者平均就诊时间和缴费时间大幅度缩短,前后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满意度由一站式服务前的90%上升为98%,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一站式”服务能优化口腔疾病的治疗流程,提升老年患者就诊体验,满足老年口腔疾病患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医学教育
    Proplan虚拟软件在正颌外科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谢福平, 刘欢欢, 陈嘉民, 牛刚, 林李嵩, 吴烨
    2018 (4):  436-439.  doi: 10.19439/j.sjos.2018.04.022
    摘要 ( 242 )   PDF(2801KB) ( 188 )  
    目的: 利用Proplan虚拟软件构建正颌外科虚拟教学平台,以探索高效的正颌外科教学模式。方法: 选择福建医科大学普通本科口腔医学四年级学生10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50名。利用传统正颌外科教学法和Proplan虚拟软件教学法,分别对2组学生进行教学;设计正颌外科相关试卷测验2组学生,评估2组学生对正颌外科的了解程度;然后2组学生交换教学方法,对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学生对2种教学方法的接受度。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测验得分为47.26±4.44,对照组为43.92±3.18,两组得分具有显著差异(P<0.01)。2组学生对正颌外科虚拟教学方法的接收程度也高于传统教学方法,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Proplan虚拟软件教学提高了正颌外科教学效率,学生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导”理念与“1+2”模式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探讨——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
    江银华, 邹光翼, 陈红燕, 金晓明, 骆仙芳, 叶绿芝
    2018 (4):  440-444.  doi: 10.19439/j.sjos.2018.04.023
    摘要 ( 114 )   PDF(3521KB) ( 172 )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医学院校重临床、轻科研的培养理念暴露出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不足。研究生对待科研意识薄弱,积极性不高。本文基于问卷调查,提出以研究生科研创新需求为导向的带教模式和激励策略,旨在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科研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能力综合的高端人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病例报告
    McCune-Albright综合征伴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陈启铭, 孟箭
    2018 (4):  445-448.  doi: 10.19439/j.sjos.2018.04.024
    摘要 ( 308 )   PDF(2835KB) ( 224 )  
    McCune-Albright综合征(MAS)是一种临床罕见的疾病,其典型三联征包括多骨性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牛奶咖啡色斑及性早熟。本文报告1例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者,并通过相关文献复习,阐述MA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