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当期目录

    2015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5-06-20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基础研究
    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在牙髓干细胞中的表达
    高丽,江文欣,牛晨光,何智妍,朱彩莲,黄正蔚
    2015 (3):  257-262. 
    摘要 ( 356 )   HTML ( 6 )   PDF(1007KB) ( 350 )  
    目的:探讨磁珠分选后培养的人牙髓干细胞的表面标记抗原随培养代数增加的变化情况。方法:改良组织块法培养的人牙髓细胞,至第2代(P2)时,用磁珠方法分选出STRO-1阳性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P2、P3、P4、P5、P6、P7、P8代的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73、CD90、CD105、 CD166、STRO-1。取P3代细胞,分别进行成骨诱导和成脂诱导。21 d后,分别行茜素红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矿化物形成情况和脂滴形成情况,同时以未诱导细胞为对照。结果:STRO-1在牙髓干细胞表面随代数增加而下降,CD73、CD90、CD105、 CD166的表达比较稳定,茜素红染色可见矿化结节形成,油红O染色显示形成大量脂滴。结论:STRO-1在牙髓干细胞表面随代数增加而下降,其他干细胞标志物比较稳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凝胶三维结构及其对人牙髓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何璇,韦维,陈文霞
    2015 (3):  263-268. 
    摘要 ( 243 )   HTML ( 3 )   PDF(895KB) ( 313 )  
    目的:分析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凝胶的三维结构,并探索不同浓度PRF凝胶析出液对人牙髓细胞(human dental pulp cells,hDPCs)体外增殖的影响,评价PRF凝胶作为牙髓组织再生支架的可行性。方法:采用Choukroun一步离心法,制备PRF凝胶,分别行组织学和扫描电镜(SEM)观察。将新鲜制备的PRF凝胶浸泡于DMEM培养基中,于第7天取出析出液。分别用含PRF 凝胶析出液浓度(体积分数)为25%(1PRF组)和75%(3PRF组)的DMEM培养基培养hDPCs。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 8(CCK-8)检测24、48、72、96、120、144、168 h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活性。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光镜和SEM观察结果均表明,血小板和白细胞主要分布在PRF凝胶的白膜层,此层由粗大而密集的纤维蛋白条索构成。CCK-8结果显示,在24、48、72、96 h,1PRF组和3PRF组的光密吸光度(OD)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120、144、168 h,1PRF组和3PRF组的光密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PRF组的OD值和3PRF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RF凝胶的三维结构由纤维蛋白网构成,其白膜层聚集了大量可释放生长因子的血小板与白细胞;PRF 凝胶析出液对hDPCs体外增殖的促进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提示PRF凝胶有望成为牙髓再生的良好支架材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DF-1在拔牙创软组织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分布
    李蕾,崔军,霍媛媛,戎志诚,张强,李肇元
    2015 (3):  269-274. 
    摘要 ( 226 )   HTML ( 2 )   PDF(1128KB) ( 412 )  
    目的:观察拔牙创软组织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l(SDF-1)的表达及分布,为促进拔牙创愈合提供新思路。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10组,每组3只,分别拔除左侧下颌第一磨牙。于拔牙后1、2、4、7、10 d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T-PCR技术观察SDF-1在创缘软组织内的分布及表达变化情况。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拔牙早期创口周围牙龈组织内SDF-1表达增强,染色部位主要分布于牙龈上皮的棘层及基底层细胞胞质与细胞间。越靠近基底层细胞,染色越明显。拔牙后4 d,阳性染色部位主要位于基底细胞层,新生肉芽组织内可见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和增殖活跃的成纤维细胞阳性表达。拔牙后7 d,牙龈上皮细胞层染色变得均匀,固有层可见少量阳性染色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拔牙后10 d,牙龈上皮染色特点基本与正常牙龈相似。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SDF-1mRNA的表达水平在拔牙后1 d达到最高(P<0.01),第2天开始下降(P<0.05),拔牙后4 d出现第2次峰值(P<0.01),7 d后其表达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10 d时恢复正常水平(P>0.05)。结论:SDF-1参与拔牙创软组织的早期愈合过程,可能对拔牙创的愈合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浓度SDF1、bFGF、IL-8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趋化作用
    刘玉健,汪俊,池政兵
    2015 (3):  275-279. 
    摘要 ( 316 )   HTML ( 1 )   PDF(786KB) ( 316 )  
    目的:研究比较不同趋化因子[骨髓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多个浓度下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趋化作用。方法:实验分为3组,即SDF1组、bFGF组、IL-8组,每组因子浓度为0 (对照浓度)、10、50、100、200、400 ng/mL(实验浓度)。抽取SD大鼠骨髓,分离培养BMSCs,利用Transwell小室研究不同浓度SDF1、bFGF、IL-8对BMSCs的趋化作用,获得3种因子趋化BMSCs的最佳浓度。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0 ng/mL(对照浓度)组相比,3种因子均可趋化BMSCs(P<0.05); 50、100、400 ng/mL浓度下,SDF1对BMSCs的趋化作用显著高于bFGF(P<0.05);200 ng/mL浓度下,SDF1对BMSCs的趋化作用强于IL-8;SDF1及IL-8对BMSCc趋化作用的最佳浓度均为100 ng/mL,bFGF的最佳浓度为200 ng/mL。结论:SDF-1、bFGF、IL-8均可趋化BMSCs,SDF-1与IL-8的趋化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采用几种参数制作的激光熔积钴铬合金表面EDS能谱分析
    钱亮,曾丽,魏斌,宮耀
    2015 (3):  280-282. 
    摘要 ( 170 )   HTML ( 1 )   PDF(428KB) ( 257 )  
    目的:采用几种工艺参数制作激光熔积钴铬合金试样,研究其表面EDS能谱的变化。方法:根据激光功率、扫描速度、送粉速率数值的不同(激光功率2500~3000 W、扫描速度5~15 mm/s、送粉速度3~6 r/min),采用正交实验设计9组试验组,利用自主研发的Co-Cr合金金属粉末,分别通过Rofin DL 035Q激光熔附系统制作3个圆柱形SLM钴铬合金试件(直径10 mm,厚度3 mm),对9组试件分别行EDS能谱分析,测定试件表面成分及含量。结果:在设定的工艺参数下,9组试件的EDS能谱分析结果(Co:62.98%~67.13%,Cr:25.56% ~28.50%,Si:0.49%~1.23%)均与临床常用钴铬合金组成相似。结论:根据表面EDS能谱分析结果,在本实验采用的各种参数下,制成的SLM钴铬合金试件的表面成分稳定、可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冷光美白对釉质表面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苑克勇,马瑞,朱彩莲,李鸣宇,何智妍,周薇
    2015 (3):  283-287. 
    摘要 ( 202 )   HTML ( 1 )   PDF(835KB) ( 341 )  
    目的:研究Beyond冷光美白对牙釉质表面主要致龋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制备4 mm×4 mm×1 mm的釉质片20片,随机分为冷光美白组、美白剂组、冷光照射组和对照组4组,每组5片。冷光美白组用Beyond美白凝胶(主要成分为H2O2)+冷光照射美白3次,每次12 min;美白剂组只在釉质片表面涂布美白凝胶美白3次,每次12 min;冷光照射组仅用冷光灯照射釉质片3次,每次12 min;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人工口腔模型内,将上述4组釉质片置于变形链球菌、黏性放线菌、具核梭杆菌混合菌液中培养36 h,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 CLSM)观察所形成的混合细菌生物膜,采用SAS8.2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结果:CLSM扫描可见冷光美白组、美白剂组、冷光照射组的生物膜较对照组生物膜稀疏,生物膜厚度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冷光美白组、美白剂组、冷光照射组之间生物膜厚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冷光美白组、美白剂组、冷光照射组釉质表面生物膜中活菌百分比显著降低(P<0.001)。结论:冷光美白可抑制釉质表面混合细菌生物膜的形成,破坏生物膜的结构,降低混合细菌生物膜中活菌的数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丹参对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
    张疆弢,梅梅,李平,张跃蓉,江策,丰雷,黄瑾,王家佳
    2015 (3):  288-293. 
    摘要 ( 155 )   HTML ( 0 )   PDF(932KB) ( 282 )  
    目的:观察丹参注射液对大鼠正畸牙牙周组织TGF-β1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192只,随机分为丹参+加力组(A)、单纯加力组(B)、丹参对照组(C)和空白对照组(D)。A、B 2组再根据加力时间点建立正畸牙移动模型。A、C 2组与B、D 2组隔天于左侧上颌第一磨牙颊侧黏膜下分别注射丹参注射液及生理盐水。于加力后l、3、5、7、10、14 d分批处死大鼠,收集标本。体式显微镜测量大鼠正畸牙移动距离的改变,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GF-β1蛋白的表达变化,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第1天外,A组TGF-β1的表达均高于其余组别,3 d时TGF-β1染色显著增强,5 d达高峰;与B组相比,第3、5、7天时间点TGF-β1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5181±0.0037、0.5857±0.0023和0.4363±0.0021,均具有显著差异(P<0.01);与C组及D组相比,任何时间点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通过改善牙周组织微循环,进而促进TGF-β1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加速正畸牙移动的作用机制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硅烷偶联剂用量对硼酸铝晶须增强树脂挠曲强度的影响
    朱铭颐,张修银
    2015 (3):  294-297. 
    摘要 ( 152 )   HTML ( 1 )   PDF(527KB) ( 195 )  
    目的:评价硅烷偶联剂用量对硼酸铝晶须增强树脂挠曲强度的影响。方法:使用0%、1%、2%、3%、4%质量分数的Z-6030对硼酸铝晶须进行表面处理;将处理过的晶须和树脂基质按一定的配方合成5组热固化型复合树脂,每组6个试件,在120℃的烘箱内固化1 h后,按ISO-4049标准进行三点弯曲测试。每组随机选1个试件,进行断面扫描电镜观察。采用SAS 9.2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均数间两两比较。结果:硅烷偶联剂用量为2%质量分数时,增强树脂的挠曲强度(117.93±11.9)MPa最高,与其余4组差异显著。结论:硅烷偶联剂的用量对晶须的增强效果有显著影响,过多或过少均会降低复合树脂的挠曲强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硅藻土基底瓷与饰面瓷厚度比对抗弯强度的影响
    姜杰,张鑫,高美琴,章非敏,陆小丽
    2015 (3):  298-301. 
    摘要 ( 151 )   HTML ( 0 )   PDF(560KB) ( 227 )  
    目的:探讨不同基底瓷与饰面瓷厚度比对硅藻土基全瓷材料结合强度的影响。方法:硅藻土基底瓷尺寸为16 mm×5. 4 mm×1 mm,随机分为4组,表面堆塑不同厚度的IPS e.max饰面瓷,分别为不烧结(A组)、0.6 mm(B组)、0.8 mm(C组)和1.0 mm(D组),测定不同分组的抗弯强度并观察陶瓷试件的断裂模式,扫描电镜观察断面显微形貌。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随着饰面瓷厚度的增加,抗弯强度也随之增强,其中C组抗弯强度最大,达到(277.24±15.47) MPa。结论:基底瓷与饰面瓷厚度比可显著影响硅藻土基底瓷与饰面瓷的抗弯强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酸蚀对自黏结树脂水门汀与牙本质黏结强度的影响
    宣桂红,王海花
    2015 (3):  302-306. 
    摘要 ( 153 )   HTML ( 1 )   PDF(738KB) ( 294 )  
    目的:评价酸蚀预处理对自黏结树脂水门汀Unicem、G-Cem、Clearfil SA Cement、BisCem与牙本质微拉伸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人无龋离体第三恒磨牙32颗,用低速切片机将选用磨牙冠1/4处沿垂直于牙体长轴方向切开,暴露牙本质。实验组在牙本质表面涂布37%磷酸,冲洗、吹干,对照组不做处理。然后将各组与直径为5 mm、高为4 mm的树脂块分别用 Unicem、G-Cem、Clearfil SA Cement、BisCem进行黏结。水浴24 h后,用低速切片机将样本切割成约1 mm×1 mm×8 mm条状,再进行微拉伸测试,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黏结界面。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Unicem组(12.9±3.2) MPa、G-Cem组(11.7±2.6) MPa及Clearfil SA Cement组(10.9±2.3) MPa与牙本质的微拉伸黏结强度显著高于BisCem组(6.8±2.4) MPa(P<0.05)。酸蚀预处理后,Unicem组(9.2±2.5) MPa、G-Cem组(6.1±2.3) MPa及Clearfil SA Cement组(4.8±1.7) MPa黏结强度显著降低(P<0.05),而BisCem组(7.1±2.9) MPa黏结强度无显著差异。结论:牙本质的表面酸蚀预处理降低了自黏结树脂水门汀G-Cem、Clearfil SA Cement及Unicem 的牙本质黏结强度,但对BisCem的牙本质黏结强度无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处理方法对托槽再黏结强度的影响
    吴海苗,赵丙姣,陈栋
    2015 (3):  307-310. 
    摘要 ( 209 )   HTML ( 0 )   PDF(585KB) ( 276 )  
    目的:比较不同处理方法对金属托槽再黏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0颗离体前磨牙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粘结托槽后,选择3组剥离托槽,采用磨除、烧灼、喷砂3种不同托槽底板处理后予以再次黏结,经体外pH循环30 d后,测定托槽的抗剪切强度。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另选取试样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托槽底板的形态及结构。结果:4组间有显著差异,托槽烧灼再黏结组与其他各组间有显著差异,其余各组两两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托槽底板残留黏结剂经磨除或喷砂处理,可获得与初次黏结相近的黏结强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玻璃陶瓷高嵌体和金属全冠修复根管治疗后下颌前磨牙的抗折强度
    王玉善,周屹立
    2015 (3):  311-314. 
    摘要 ( 277 )   HTML ( 1 )   PDF(494KB) ( 335 )  
    目的:比较玻璃陶瓷高嵌体和金属全冠修复经根管治疗后的下颌前磨牙的牙体抗折强度。方法:选择45颗完整的下颌前磨牙,经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3组。A组以流体树脂垫底,树脂充填作为对照组;B组和C组以流体树脂垫底后,牙体均预备为MOD洞型。B组以树脂充填后,再进行牙体预备,以钴铬合金金属全冠修复;C组牙体预备,以玻璃陶瓷高嵌体黏结修复。将3组标本用万能实验机垂直加载,直至标本发生纵裂,记录各样本牙裂时的最大载荷数值与折裂模式。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B、C组的平均抗压载荷值分别为(234.44±44.36)、(267.11±65.55)、 (314.91±33.67) N。2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B组的抗压载荷值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样本牙折裂模式两两比较,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玻璃陶瓷高嵌体是保护经根管治疗后的下颌前磨牙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时牙周膜应力分布的非线性三维有限元分析
    董晶,张哲湛,周国良
    2015 (3):  315-320. 
    摘要 ( 194 )   HTML ( 0 )   PDF(869KB) ( 391 )  
    目的:对上颌第一磨牙远中移动时牙周膜的应力分布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与线性分析结果比较,为临床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用Mimics、Geomagic、ProE、Ansys Workbench等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含上颌第一磨牙、牙周膜、牙槽骨、骨松质、骨皮质、颊面管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将牙周膜材料设定为非线性材料和线弹性材料,模拟临床远移上颌第一磨牙的操作,使用不同组合的负荷方式进行加载。结果:非线性模型中,牙周膜Von Mises等效应力峰值分布和压应力峰值分布均存在低应力通道:当符合条件Mt/F- Mr/F≈2时,等效应力峰值处于较低水平;当符合条件Mt/F≈Mr/F时,压应力峰值处于较低水平。线性模型中,牙周膜相关应力值均较高且变化剧烈,无低应力通道。结论:牙周膜应力分布存在低应力通道,远中移动上颌第一磨牙时,应尽量使施加的力偶矩与力比值满足低应力条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不同龋敏感儿童牙菌斑中4种致龋菌的动态监测分析
    褚昊月,孙静,张颖,郭静,亓庆国
    2015 (3):  321-325. 
    摘要 ( 281 )   HTML ( 1 )   PDF(683KB) ( 222 )  
    目的:监测无龋儿童组(caries free,CF)、低龄儿童龋组(early childhood caries,ECC)和重度低龄儿童龋组 (severe early childhood caries,S-ECC)牙菌斑中4种致龋菌的动态变化。方法:选取60名3~5岁儿童,对其进行龋病检查和牙菌斑样本收集,追踪观察1 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次取样的4种致龋菌(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嗜酸乳杆菌和内氏放线菌)进行定量检测,计算各致龋菌所占总菌的比例。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χ2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在基线及1 a后患龋率分别为66.7%和81.7%,差异无显著性(χ2=1.76,P>0.01);龋失补牙面数分别为(5.80±2.53)和(7.90±1.76),差异显著(t=3.51,P<0.01)。ECC、S-ECC组中,4种致龋菌所占比例在基线和1 a后有显著差异(P<0.01)。1 a后ECC、S-ECC组中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之和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基线水平(P<0.01)。变异链球菌与远缘链球菌之和所占总菌的比例与dmfs指数的变化在基线和1 a后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菌斑中致龋菌的比例变化与低龄儿童龋密切相关,致龋菌所占总菌的比例越高,低龄儿童龋易感性就越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盘状结构域受体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王智明,叶明,张雨霏,杨东升,马颖,周卓,张力平,刘维贤
    2015 (3):  326-330. 
    摘要 ( 142 )   HTML ( 1 )   PDF(933KB) ( 208 )  
    目的:检测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gland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 SACC)组织中盘状结构域受体1(discoidin domain receptor 1,DDR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MMP2)的表达,探讨两者在SACC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性。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SACC标本和3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DDR1与MMP2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DR1在SA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7.0%,显著高于正常唾液腺组织(10%,P<0.01)。DDR1的高表达与SACC的神经侵袭、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MP2在SAC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8.5%,显著高于正常唾液腺组织(13.3%,P<0.01)。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DDR1与MMP2呈现显著正相关(r=0.332, P<0.05)。结论:在SACC中,DDR1与MMP2共同高表达,与SACC的发生与发展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化就诊序列的分时段预约模式在口腔复诊患者中的应用
    金文忠,陆耀,胡媛,杜勤,周永梅,吴正一
    2015 (3):  331-334. 
    摘要 ( 218 )   HTML ( 0 )   PDF(650KB) ( 306 )  
    目的:基于临床数据仓库的大数据集成平台系统,探索优化就诊序列的分时段预约模式对缩短口腔复诊候诊时间的作用。方法:采集口腔复诊患者候诊时间,分成2组。2013年组(63960例)为传统预约模式,2014年组(70897例)为优化就诊序列的分时段预约模式,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2组信息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2013年组患者候诊时间均值为106 min;2014年组患者候诊时间均值为73.65 min。t检验概率值为0,2组总体均值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优化就诊序列的分时段预约模式可大大缩短口腔复诊患者的候诊时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下颌骨皮质厚度的锥形束CT研究
    顾永佳,陆胜男,夏文倩,章婷,石慧,高美琴
    2015 (3):  335-337. 
    摘要 ( 481 )   HTML ( 2 )   PDF(431KB) ( 939 )  
    目的:通过测量分析不同垂直骨面型的成人下颌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为正畸临床治疗中不同骨面型患者种植支抗类型的选用和植入部位的确定提供参考。方法:在成年正畸患者中,按照下颌平面角测量值及纳入标准选择45例病例,均分为高角、均角和低角3组。利用CBCT采集患者颅面部数据并进行三维重建,对下颌后牙区颊侧不同高度(距牙槽嵴顶4、6、8mm处)的骨皮质厚度进行测量,应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LSD检验。结果:3组在下颌后牙区骨皮质厚度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同组内厚度4 mm组<6 mm组<8 mm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下颌颊侧4 mm处即可进行种植支抗植入,而低角组的骨皮质厚度较高,最好选用助攻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890例颌骨成釉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刘浏,张新宇,胡永杰,张陈平,张志愿
    2015 (3):  338-340. 
    摘要 ( 343 )   HTML ( 1 )   PDF(320KB) ( 296 )  
    目的:了解颌骨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现状, 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4年6月间于我科住院治疗的890例颌骨成釉细胞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表现、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90例成釉细胞瘤患者中,平均年龄40.15岁,男女比例1.62:1。下颌骨受累724例(81.35%),上颌骨受累166例(18.65%),左右颌骨发病率基本相同,颌骨任一部位均可发生。病理亚型中,实体型378例,单囊型427例,是成釉细胞瘤最为常见的病理亚型。治疗方面,414例患者接受刮治手术,212例接受开窗手术,264例接受截骨手术。结论:成釉细胞瘤好发于青年,多见于下颌骨;男性发病率较女性高,下颌磨牙及下颌支区为最易受累部位;实体型及单囊型为最常见的病理亚型,刮治术为最常见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嘉定区不同干预模式对12岁儿童恒牙龋病发生和充填情况的影响
    张书宇,董华,俞明
    2015 (3):  341-344. 
    摘要 ( 210 )   HTML ( 0 )   PDF(483KB) ( 233 )  
    目的:评估不同干预模式对嘉定区12岁儿童恒牙龋病发生和充填情况的影响。方法:将3所中学691名12岁儿童随机分为3组,充填干预组:连续3年免费充填中浅度恒牙龋齿;健康教育组:连续3年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对照组连续3年进行口腔检查。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基线时3组的恒牙患龋率分别为32.10%、35.56%和36.84%,恒牙龋齿充填率分别为17.07%、16.24%和17.04%;1年后3组的恒牙患龋率分别为35.92%、42.26%和44.50%,差异无显著性(P>0.05),恒牙龋齿充填率分别为93.28%、61.41%和16.67%,差异显著(P<0.05);3年后3组的恒牙患龋率分别为37.04%、48.12%和58.85%;恒牙龋齿充填率分别为93.66%、61.51%和17.2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充填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均能显著降低12岁儿童恒牙患龋率,提高恒牙龋齿充填率,并且充填干预比健康教育效果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11~14岁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曹轶婷,祝策,徐玮,陆海霞,叶玮
    2015 (3):  345-350. 
    摘要 ( 238 )   HTML ( 0 )   PDF(609KB) ( 618 )  
    目的:评估上海市11~14岁儿童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行针对性口腔健康教育、制订公共卫生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上海4个城区8所学校11~14岁儿童,检查其龋失补牙数和牙龈出血指数。采用儿童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CPQ11-14),评估目标人群的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其他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口腔健康相关行为、知识和态度。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调查结果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形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儿童1050人,纳入有效人数955人(市区482人,郊区473人),应答率为91%。CPQ11-14平均分数为(6.0±5.6)分。DMFT指数较高;有探诊出血的目标人群,其CPQ11-14平均分数较高,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较差(P<0.05)。结论:11~14岁儿童的龋病、牙周状况,是其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今后仍需加强口腔保健工作,包括良好的口腔卫生宣教,并关注该人群的口气和黏膜病等相关疾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骨性Ⅲ类错口咽气道容积大小和舌骨位置的锥形束CT研究
    李志敏,武杰,门海燕,李洪发
    2015 (3):  351-355. 
    摘要 ( 332 )   HTML ( 1 )   PDF(698KB) ( 268 )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和Invivo5软件测量成人骨性Ⅲ类错口咽气道容积大小和舌骨位置,分析上、下颌骨的位置对气道的影响,为正畸临床评估口咽气道容积及舌骨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筛选CBCT资料,按纳入标准和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筛选出60例骨性Ⅰ类错作为对照组;将成人骨性Ⅲ类错分为上颌后缩组和下颌前突组,每组60例。采用第三方软件Invivo5将CB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三维坐标系,应用测量工具测量口咽气道及舌骨位置,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上述3组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成人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组分别较上颌后缩组、骨性Ⅰ类组口咽气道容积大(P<0.05),但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组与骨性Ⅰ类组口咽气道容积无显著差异(P>0.05);舌骨矢状向位置由前到后为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组、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组、骨性Ⅰ类组(P<0.05);舌骨垂直向位置,骨性Ⅲ类下颌前突组显著高于上颌后缩组、骨性Ⅰ类组(P<0.05),但骨性Ⅲ类上颌后缩组与骨性Ⅰ类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成人不同骨性错畸形上气道三维特征不同,下颌骨矢状位置、长度较上颌骨对口咽气道容积、形态、走向、舌骨矢状位置影响更为显著。CBCT及Invivo5是评价上气道的实用工具,可为正畸临床评估骨性错患者上气道三维结构及舌骨位置、制订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关节腔注射治疗对不同年龄段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李涛,黎钢
    2015 (3):  356-360. 
    摘要 ( 372 )   HTML ( 0 )   PDF(698KB) ( 305 )  
    目的:评价5周一个疗程的关节灌洗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注射对不同年龄段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患者47例,按年龄段不同分为青年组(<45岁)、中年组(45~65岁)和老年组(>65岁)3组。所有患者均接受5周一个疗程的关节灌洗联合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术。在试验基线和治疗后的第1、3、6个月,分别检测各试验组非辅助最大开口度、休息时及咀嚼时疼痛感以及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在试验基线和治疗后第6个月使用OHIP-14量表测量患者的生存质量。使用SPSS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均显著提高(P<0.05);青年组(<45岁)患者休息时疼痛感在治疗后得到明显缓解(P<0.05);中年组(45~65岁)患者治疗后最大开口度明显增加,下颌运动功能障碍明显改善(P<0.05);老年组(>65岁)患者所有检测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与年龄相关,老年患者能获得更好的整体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erbst配合口外弓及上颌快速扩弓结合直丝弓种植支抗矫正骨性Ⅱ类错的效果评价
    张晓洁,郑苍尚,张敏
    2015 (3):  361-366. 
    摘要 ( 589 )   HTML ( 0 )   PDF(939KB) ( 296 )  
    目的:研究Herbst矫正器配合口外弓及上颌快速扩弓结合直丝弓矫正器配合种植体作为支抗早期矫正骨性Ⅱ类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骨性Ⅱ类错患者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 年龄10~12 岁(平均年龄10.5 岁),双期矫正,一期矫正时间约6个月,使用改良Herbst矫正器配合口外弓中位牵引和上颌快速扩弓;二期采用非拔牙矫正,使用直丝弓结合上颌种植体作为支抗,内收上颌牙列。通过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头影测量分析,研究患者治疗后牙及颌骨的变化。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比治疗前∠SNB增大(4.2800±1.4000)°,∠NP-FH增大(3.5600±1.0440)°,∠SNA减小(0.5600±0.8206)°,∠ANB减小(4.7600±1.2000)°,∠U1-NA减小(11.9200±1.4411)°,∠U1-SN减小(13.1600±1.772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erbst矫正器配合口外弓和上颌快速扩弓抑制上颌骨发育,导下颌向前,临床疗效明显。固定矫正时使用种植体作为支抗,能最大限度地内收上颌牙列,患者骨面型得到明显改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理护理在阻生牙拔除术中对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汤屹群,万澎波,瞿冬琳
    2015 (3):  367-369. 
    摘要 ( 360 )   HTML ( 8 )   PDF(455KB) ( 1037 )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阻生牙拔除术中对患者出现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70例需行阻生牙拔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干预组由专职护士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在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全方位的心理护理干预以及护理配合;对照组按常规向患者交代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一般的知识宣教。拔牙结束后,发放焦虑量表。采用SPSS13.0软件包中的χ2检验对2组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中出现焦虑情绪的患者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有计划的心理护理,可帮助患者在阻生牙拔除术中减轻焦虑情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笑气镇静系统与咪达唑仑口服镇静在智障儿童患者牙科治疗中的应用
    田小华,杨炎忠,李小凤
    2015 (3):  370-372. 
    摘要 ( 456 )   HTML ( 0 )   PDF(411KB) ( 306 )  
    目的:探讨笑气镇静系统与咪达唑仑口服镇静在智障儿童患者牙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7例对口腔诊疗不配合的智障儿童患者,在门诊环境下实施笑气镇静(笑气浓度为35%~50%)和咪达唑仑口服镇静辅助诊疗(给药剂量为0.50~0.75 mg/kg),记录各项评价指标,并对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应用SPSSl3.0软件对2组的治疗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行χ2检验。结果:2组治疗总成功率为70% ( 47/67) , 笑气镇静组的成功率为67%(26/39),咪达唑仑口服镇静组的成功率为75%(21/28)。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9/67) ,笑气镇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39),显著低于咪达唑仑口服镇静组(7/28,25%,P<0.05)。结论:笑气镇静系统与咪达唑仑口服镇静在智障儿童患者牙科治疗中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笑气镇静系统的成功率稍低于咪达唑仑口服镇静者,但其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后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总结
    改良Gow-Gates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胡艺平,金桂芳
    2015 (3):  373-377. 
    摘要 ( 527 )   HTML ( 3 )   PDF(724KB) ( 333 )  
    目的:探讨一种微创高效的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方法。方法:将206例门诊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05例采用改良Gow-Gates法,对照组101例采用传统口内注射法(Halstead法)。记录麻醉成功率、麻醉效果和并发症,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良Gow-Gates法麻醉成功率为97.15%,Halstead法为89.10%,2组间显著差异(P=0.038)。改良Gow-Gates法在麻醉效果A、B级比率为90.48%,Halstead法为87.13% ,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446)。改良Gow-Gates法的并发症显著少于Halstead法(P=0.014)。结论:Gow-Gates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一种微创高效的麻醉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剩余间隙进行替牙期间隙管理7例报道
    汪隼,凌月华,郑为
    2015 (3):  378-381. 
    摘要 ( 351 )   HTML ( 0 )   PDF(556KB) ( 270 )  
    目的:探讨利用乳恒牙替换时的剩余间隙进行间隙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固定保持器,保存因牙间隙丧失的替牙期患者的剩余间隙,从而进行间隙管理。结果:治疗7例病例,6例成功,使乳牙列替换成正常的恒牙列;1例失败。结论:采用固定保持器保存剩余间隙进行替牙期的间隙管理,效果良好,是一种比较简单、快捷、经济的早期矫治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腔医学教育
    口腔种植学教育中循证医学思维的培养
    钱姝娇,赖红昌
    2015 (3):  382-384. 
    摘要 ( 216 )   HTML ( 2 )   PDF(460KB) ( 486 )  
    循证医学是遵循科学证据的临床医学,即应用当前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个人的临床经验以及患者的需求,来解决患者的问题。口腔种植教育应该注重于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循证医学教育的技巧和方法,加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