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种种植修复制作工艺的Ti-base基台一体冠用于口腔种植单冠修复精度的研究
    曹伟玉, 曹捷, 刘宾益, 徐舟, 陆卫青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4): 414-417.   DOI: 10.19439/j.sjos.2022.04.015
    摘要742)      PDF (606KB)(163)   
    目的: 比较2种工艺制作的Ti-base基台一体冠的精度,为单牙种植修复工艺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就诊于上海市普陀区眼病牙病防治所口腔种植科的30例单颗后牙缺失患者,临床进行传统印模,得到装有种植体替代体的石膏模型。每个患者取2个模型,按照制作工艺不同分为2组,实验组为安装扫描杆进行扫描,对照组为安装Ti-base基台直接扫描。将2组修复冠沿颊舌向剖开,利用电镜观察测量点与Ti-Base基台之间的距离。利用万能测力仪的加载力,通过接触氧化锆牙冠传递至基台及替代体处,观察氧化锆冠所能承载最大力量。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冠与Ti-base基台缝隙大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2组Ti-base基台一体冠中氧化锆的抗压强度相比,实验组的抗压强度与对照组接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安装扫描杆转移种植体位置到数字化修复软件中,比直接用扫描仪获得Ti-base基台相关数据信息更为精确可靠,加工制造的修复冠精密度和稳定度更高,推荐在口腔种植修复工艺中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唑来膦酸对小鼠下颌拔牙创早期修复过程的影响
    江润洋, 康非吾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4): 349-353.   DOI: 10.19439/j.sjos.2022.04.003
    摘要741)      PDF (3074KB)(180)   
    目的: 通过构建小鼠双膦酸盐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BRONJ)模型,探讨该类药物对拔牙创早期缺损修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18只8~9周龄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唑来磷酸给药组,通过腹腔注射+左下颌第一磨牙拔除诱导其产生双膦酸盐颌骨坏死样病变。随后选取术后3、5、7天3个时间点,H-E染色观察其大体愈合情况,Trap染色观察破骨细胞分布及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早期成骨向转录因子及破骨特异性蛋白的表达差异。实验重复3次,采用ImageJ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和数据转换,采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唑来膦酸给药组拔牙创早期缺损修复过程延迟。术后3天成骨转录因子RUNX2表达降低,术后7天破骨细胞特异性蛋白CTSK数量减少;术后早期TRAP表达降低,骨改建行为整体受到抑制。结论: 唑来膦酸可在术后3天抑制成纤维细胞长入拔牙窝,并使RUNX2表达含量降低,抑制新骨形成。其还能使拔牙术后3、5、7天破骨细胞表达TRAP含量减少及在术后7天降低CTSK表达量,抑制破骨细胞行使骨吸收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Stafne骨腔影像学特征:基于CBCT的回顾性分析
    黄锦程, 赵华强, 李国菊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4): 439-444.   DOI: 10.19439/j.sjos.2022.04.020
    摘要573)      PDF (1500KB)(239)   
    目的: 总结分析Stafne骨腔病例的锥形束CT(CBCT)影像学特征,以有效指导此类疾病的临床决策。方法: 收集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6例Stafne骨腔病例,对其CBCT影像数据进行测量分析,分别记录其年龄、性别、主诉、病变位置、长宽高三径、多层面重建 (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三层面最大横截面积、内容物灰度、形态分类及与下颌神经管之间的关系等。结果: 6例患者均由CBCT检查无意发现。骨腔均位于下颌磨牙区后部及下颌角前部偏舌侧、下颌骨下缘与下颌神经管之间,呈类椭圆形,其长轴与下颌骨长轴相一致,平均长径(16.43±4.54) mm、宽径(6.91±1.48) mm、高径(10.24±2.10) mm。MPR层面中,骨腔最大横断面面积(91.93±25.52) mm2,最大冠状面面积(57.26±23.23) mm2,最大矢状面面积(127.80±51.22) mm2。按骨腔边缘线与颊侧骨皮质关系进行分类,Ⅰ型骨腔2例、Ⅱ型骨腔3例、Ⅲ型骨腔1例。根据矢状面上骨腔边界与下颌骨下缘及下颌神经管之间的相对位置,将骨腔与周围解剖结构的连接关系分为连通、毗邻、远离3种情况;而CBCT校正后,骨腔中心灰度可初步鉴别内容物类型。结论: CBCT可对Stafne骨腔作出较为直观明确的诊断,影像学表现对早期临床决策具有重大参考意义,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减少额外医疗资源浪费及患者身心创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3种调拌方法对藻酸盐印模材料气泡及凝固状态的影响
    周亿岸, 肖松, 谢雪梅, 王宇华
    上海口腔医学    2023, 32 (1): 12-16.   DOI: 10.19439/j.sjos.2023.01.003
    摘要469)      PDF (658KB)(89)   
    目的: 比较全自动印模调拌机、顺时针手动和联合八字手动3种调拌方法对藻酸盐印模材料气泡含量、流动性等物理性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3种不同调拌方法调制藻酸盐印模材料,比较印模的气泡数量、总面积和流动性,调拌前、后温度变化以及工作时间和凝固时间差异。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自动调拌组气泡数量为(2.30±2.50)个,总面积为(0.17±0.18) mm2,小于顺时针手动调拌组数量[(59.60±14.19)个]和总面积[(7.41±2.24) 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顺时针手动调拌组流动性(39.52±0.85) mm,小于全自动调拌组[(50.78±0.90) mm]和联合八字手动调拌组[(50.36±1.7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方法调印模的工作时间和凝固时间均符合临床要求。结论: 全自动调拌法印模在气泡含量、流动性等方面较佳。手动调拌中,联合八字调拌法有助于减少印模气泡与形变量,提高流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显微镜下血运重建术与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恒牙牙髓坏死的疗效比较
    林晓明, 苏江凌, 卜翠萍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3): 318-321.   DOI: 10.19439/j.sjos.2022.03.019
    摘要461)      PDF (564KB)(184)   
    目的: 分析显微镜下血运重建术与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恒牙牙髓坏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泉州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75例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A组(30例)在显微镜下行血运重建术,B组(45例)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患牙疼痛改善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牙根管壁厚度、根管长度,计算治疗后的牙骨样沉积率。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根管长度相比显著差异(P>0.05);B组治疗前、后的根管长度无显著变化(P>0.05);A组治疗后6个月的根管长度较治疗前显著延长,且根管长度显著大于B组(P<0.05)。B组治疗前、后的根管壁厚度无显著变化(P>0.05),A组治疗后6个月的根管壁厚度大于治疗前,且显著大于B组(P<0.05)。A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牙骨样沉积率显著高于B组(P<0.05)。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8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愈率为70.00%,显著高于B组的48.89%(P<0.05)。结论: 显微镜下血运重建术能有效促进牙根发育、延长根管、增加根管壁厚度,其治疗效果优于根尖诱导成形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青少年正畸上颌切牙不同内收方式对牙槽骨形态的影响
    谢勤, 林珊, 林立, 李多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3): 290-294.   DOI: 10.19439/j.sjos.2022.03.013
    摘要417)      PDF (595KB)(132)   
    目的: 探讨青少年正畸上颌切牙不同内收方式对牙槽骨形态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颌骨前突畸形82例患者的328颗上颌切牙,135颗切牙纳入倾斜内收组,193颗切牙纳入控根内收组。拍摄锥形束 CT(CBCT),测量患者上颌切牙内收情况及牙槽骨高度、厚度、骨密度变化。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倾斜内收组治疗后上颌切牙切缘至腭中垂面长度(IE-MP)、上颌切牙长轴与腭平面后下角(LAI-PP)变化值显著大于控根内收组(P<0.05),倾斜内收组上颌切牙根尖至腭中垂面长度(RA-MP)变化值显著小于控根内收组(P<0.05)。倾斜内收组治疗后L1、L2、L3、P1、T1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P2、P3、T2、T3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控根内收组治疗后L1、L2、L3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P1、P2、P3、T1、T2、T3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倾斜内收组治疗前、治疗后的L2、L3、P3、T3变化量显著高于控根内收组(P<0.05),倾斜内收组治疗前、治疗后的L1、P1、P2、T1、T2变化量显著低于控根内收组(P<0.05)。2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上、下颌牙槽骨骨密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上颌切牙大范围内收时,倾斜内收组唇侧根尖区、腭侧牙槽嵴区及控根内收组腭侧牙根颈部均为牙槽骨吸收高风险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2种不同种植体植入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影响
    曹伟玉, 曹捷, 刘宾益, 徐舟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3): 305-308.   DOI: 10.19439/j.sjos.2022.03.016
    摘要376)      PDF (535KB)(117)   
    目的: 研究2种种植体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2月普陀区眼病牙病防治所收治的单颗后牙缺失且需行种植修复的患者40例,其中植入骨水平种植体10例,软组织水平种植体30例。在完成种植冠修复当天、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比较2组种植体的探诊深度,检测种植体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修复完成当天、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的探诊深度和ALP水平均显著低于骨水平种植体(P<0.05)。其中修复完成当天,软组织水平种植体的AST显著低于骨水平种植体(P<0.05)。随着时间增加,骨水平种植体龈沟液中的AST迅速降低,最后与软组织水平种植体接近(P>0.05)。结论: 尽管骨水平种植体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均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效果,但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19例腮腺腺泡细胞癌的MRI影像表现分析
    肖华, 陶晓峰, 朱文静, 陈倩倩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3): 322-326.   DOI: 10.19439/j.sjos.2022.03.020
    摘要370)      PDF (1403KB)(136)   
    目的: 总结腮腺腺泡细胞癌(acinar cell carcinoma,AciCC)的MRI特征,探讨MR功能成像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6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颌面部AciCC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腮腺AciCC行术前MRI检查(1例平扫,18例增强),17例行DWI扫描, 15例行DCE扫描。回顾分析19例患者的MRI表现,分析病灶大小、部位、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强化方式及功能成像特点。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69例颌面部AciCC中,男108例,女161例,男∶女=1∶1.49。年龄4~89岁,平均年龄(45.95±17.33)岁。84.4%(227/269)的发病部位位于腮腺。MRI表现为78.9%(15/19)病变边界清晰,57.9%(11/19)呈圆形或椭圆形,36.8%(7/19)呈分叶状结节。1例病变形态不规则,且侵犯外周。病灶最大径6~56 mm,平均(24.8±15.3) mm。内部结构为57.9%(11/19)呈囊实性,42.1%(8/19)呈实性,31.6%(6/19)有出血。T2加权像52.6%(10/19)可见包膜结构,15.8%(3/19)内部见低信号分隔;38.9%(7/18)强化均匀,61.1%(11/18)强化不均匀。功能成像显示肿瘤平均ADC值为(1.026±0.194)×10-3 mm2/s(n=17),86.7%(13/15)TIC为Ⅱ型。结论: 绝大部分颌面部AciCC位于腮腺。常规MRI显示,AciCC形态学上与良性肿瘤较难鉴别。功能成像ADC值较良性肿瘤低,TIC曲线类型多为Ⅱ型。将形态学与功能成像相结合,可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青少年安氏Ⅱ2类错畸形矫治后下颌骨的变化
    周明智, 王林, 王亮, 吴可, 秦燕军, 赵春洋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4): 389-394.   DOI: 10.19439/j.sjos.2022.04.010
    摘要356)      PDF (886KB)(167)   
    目的: 探讨青少年安氏Ⅱ2类错矫治后下颌骨及下颌牙槽骨的改建。方法: 选择本院就诊患者36例,其中12例青春发育期安氏Ⅱ2类错患者作为试验组,12例成人安氏Ⅱ2类错患者作为对照Ⅰ组,12例青春发育期安氏Ⅰ类错患者作为对照Ⅱ组。治疗前、后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T, CBCT)或头颅侧位片,分析3组矫治前、后下颌骨及下颌牙槽骨各项测量指标的改变,探讨青少年安氏Ⅱ2类错矫治后下颌骨及下颌牙槽骨的改建。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青少年安氏Ⅱ2类患者下颌骨长度(GO-GN)、下颌支高度(Co-Go)、下颌骨突度(SNB)及下牙槽骨突度(SNId)、下面高(S-GO、ANS-Me、ANS-Me/N-Me)增加,颏凹陷减小(P<0.05)。成人安氏Ⅱ2类患者治疗后各项测量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矫治后,青少年安氏Ⅱ2类患者下颌骨突度(SNB)、下颌牙槽骨突度(SNId)及前下面高比(ANS-Me/N-Me)与安氏Ⅰ类患者的差异减小。结论: 及时矫治青少年安氏Ⅱ2类错,可释放下颌骨及下颌牙槽骨的生长潜力,促进其生长改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乳牙列色素沉着相关因素及患龋情况探讨
    苗芬, 马浩然, 刘子晗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3): 282-285.   DOI: 10.19439/j.sjos.2022.03.011
    摘要320)      PDF (544KB)(158)   
    目的: 探讨3~5岁儿童乳牙色素沉着形成的相关因素及有色素沉着儿童乳牙列的患龋情况。方法: 对2019年12月—2020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82名3~5岁乳牙有色素沉着的儿童及200名无色素沉着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及对监护人问卷调查,分析口腔内有色素沉着儿童的乳牙列患龋情况,色素沉着的分布范围、严重程度及色素沉着形成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5岁有色素沉着儿童的患龋率及龋均低于全国和江苏省相应年龄儿童的平均水平。下颌乳切牙舌侧面为色素沉着最好发区域。色素沉着发生与进食含酱油食物的频率及儿童刷牙的执行者有关。结论: 乳牙列色素沉着的发生与患龋情况呈负相关,色素沉着的形成与大部分环境因素无明显关联,未来可能需要更多基于个体基因层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预成型钛网联合浓缩生长因子膜修复31例前牙种植区骨量不足的疗效分析
    阎旭, 芈大卫, 赵明, 彭勃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4): 406-409.   DOI: 10.19439/j.sjos.2022.04.013
    摘要318)      PDF (524KB)(132)   
    目的: 探讨预成型钛网联合浓缩生长因子(CGF)膜修复前牙种植区骨量不足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2月就诊的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62例,依照电脑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2组均采用种植修复,对照组种植后将预成型钛网覆盖于骨缺损区,实验组种植后将预成型钛网与CGF膜覆盖于骨缺损区。随访12个月,统计2组种植成功率,比较2组牙槽嵴高度、骨增量、牙槽骨骨密度、骨厚度、红色美学指数(PES)以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12个月,2组种植成功率均为100%,无种植体松动、脱落等现象。2组术前牙槽嵴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牙槽嵴提升高度、骨增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前牙槽骨骨密度与骨厚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牙槽骨骨密度与骨厚度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的牙槽骨骨密度均显著低于术后12个月(P<0.05),术后6个月牙槽骨骨厚度均显著高于术后12个月(P<0.05),且实验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牙槽骨骨密度与骨厚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P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预成型钛网联合CGF膜用于前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疗效确切,可提升种植修复的美容效果,改善术后骨代谢,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不同方式处理犬下颌磨牙区即刻种植间隙的效果评价
    张怡雯, 邹多宏, 张志愿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4): 337-342.   DOI: 10.19439/j.sjos.2022.04.001
    摘要314)      PDF (2212KB)(205)   
    目的: 探讨在犬下颌磨牙区即刻种植中,不同方式处理拔牙窝与种植体之间的间隙后的新骨形成情况。方法: 选择 6 条 1.5~2.0 岁的拉布拉多犬作为实验对象,在每条犬下颌骨中拔除两侧的第四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分别植入 4 颗牙种植体(Astra Tech®,4.0 mm × 10 mm)。种植体和拔牙窝骨壁之间的近远中间隙分别进行3种处理,分为空白组(NN组)、胶质银明胶海绵(Gelatamp) 组(EN组)和 Gelatamp + 可吸收胶原膜(CM)组(EG 组)。术后12周收集标本,进行显微CT 扫描和组织学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牙种植术后 12 周存活率为 100%。显微CT 扫描结果显示,新骨高度、骨矿物质密度(BMD)、骨体积分数 (BV/TV)、骨表面积骨体积比(BS/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Tb.N)和骨小梁间距(Tb.Sp)等指标,组间无显著差异。组织学分析结果显示,新骨形成面积和种植体与骨接触面积(BIC)在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使用不同方式处理种植体与拔牙窝之间的间隙后的12周内,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单独放置 Gelatamp 或与 CM 联合使用,对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BIC、BMD、BV/TV、BS/TV、Tb.Th、Tb.N 及 Tb.Sp 等均无显著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数字化冠延长导板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王雪纯, 汪涌, 许晓波, 郝新河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3): 260-264.   DOI: 10.19439/j.sjos.2022.03.007
    摘要307)      PDF (749KB)(318)   
    目的: 评价三维数字化微笑设计(three-dimensional digital smile design,3D-DSD)联合双定位冠延长导板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需行上前牙美学牙冠延长术和全冠修复的患者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实验组进行3D-DSD,3D打印双定位冠延长导板,指导美学牙冠延长术,术后3个月进行全冠修复。对照组采用传统美学牙冠延长术和全冠修复。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进行粉白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 score/white esthetic score,PES/WES)评估,术后6个月、7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进行2次患者满意度评价,对2次VAS结果进行可重复性评价,并对术后6个月PES/WES评分和整体满意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PES/WE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组间比较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PES、术后6个月PES和WES,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2次VAS结果的组内相关系数为0.956(P<0.05);实验组牙冠长宽比例、微笑曲线、个性特征、患者参与度和整体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PES和WES评分与整体满意度均呈正相关(rS1=0.905,P<0.001;rS2=0.460,P=0.041)。结论: 3D数字化微笑设计联合双定位冠延长导板指导前牙美学牙冠延长术和修复治疗,可提高治疗后粉白美学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平行折叠的双层兔胫骨骨间愈合的实验研究
    王晓林, 苏明, 李德龙, 韩正学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5): 497-500.   DOI: 10.19439/j.sjos.2022.05.009
    摘要304)      PDF (1099KB)(138)   
    目的: 建立管状骨平行折叠的实验动物模型,采用影像学、组织形态学等方法对平行折叠的2段胫骨之间的愈合情况进行评价。方法: 选择6只家兔,将其一侧胫骨自中间截断,将远端部分向近端折叠180°,并以微型钛板、钛钉固定,形成双层胫骨。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行X线检查,观察2段胫骨间隙的影像学变化,并测量2段胫骨的间隙宽度,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3个月、6个月分别处死3只动物,观察2段胫骨间的组织学变化。结果: 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2段胫骨之间间隙缩小,与术后即刻相比,术后3个月靠近截骨断端处两胫骨之间间隙明显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间段两胫骨之间间隙宽度无显著变化(P=0.552)。术后6个月,X线片见2段胫骨远端接触区内骨质几乎完全消失,2段管状骨的骨髓腔融为一体。术后3个月,镜下见两骨块之间无明显分界,接触区内可见大量新生编织骨。术后6个月,可见接触区内骨质大部分吸收,接触区两侧有大量新生板层骨将2段管状骨连接为一个整体。结论: 平行折叠的2段胫骨在紧密贴合、坚固内固定条件下,接触区发生骨改建,2段骨融为一体,成为一根粗的管状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3种根管充填方法在慢性根尖周炎根管治疗中的短期疗效观察
    郭晶晶, 汤屹群, 何宏, 徐震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5): 544-549.   DOI: 10.19439/j.sjos.2022.05.018
    摘要291)      PDF (684KB)(220)   
    目的: 比较3种根管充填方法在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中的短期疗效,为临床上选择合理有效的根管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综合科、接受根管充填治疗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n=40)。3组均行根管充填治疗, A组为iRoot SP糊剂单尖法充填,B组为AH-plus糊剂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C组为AH-plus糊剂冷牙胶侧压充填。通过统计3组根管充填时间,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分析3组患者治疗后24 h的疼痛评分;采用根尖周指数 (periapicalindex, PAI) 评定X线片并结合临床检查,对3组患者的根管治疗时间、疼痛情况、根管治疗效果进行评价。采用SPSS 22.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3组患者的根管充填时间分别为A组(75.50±7.44)s,B组 (85.38±3.46) s,C组 (102.33±3.32)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3组患者术后发生疼痛发生率A组为25%,B组为25%,C组为3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A组、B组与C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3 组患者X线片 PAI 评分比较结果显示,PAI总分的时间效应F=498.93,P<0.001,提示不同时间点的PAI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别效应F=0.91,P=0.406,提示不同组的PAI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时间和组别的交互效应F=0.44,P=0.777,提示不同组在不用时间点的PAI总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 组患者3个月、12个月总有效率A组为97.5%、97.3%,B组为97.5%、97.2%,C组为90%、9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两相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相比其他2种根管充填方式,iRoot SP糊剂单尖法根管充填技术对于节约临床操作时间,增加患者就诊舒适度具有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Er:YAG 激光在小型猪牙髓血运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马智菲, 周梦琪, 王丽珍, 承清, 洪瑾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4): 367-373.   DOI: 10.19439/j.sjos.2022.04.006
    摘要273)      PDF (1998KB)(164)   
    目的: 比较Er:YAG激光和Ca(OH)2在小型猪牙髓血运重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3只14~15月龄的年轻恒牙列巴马系小型猪,上颌第一前磨牙不做处理,自然生长,作为阳性对照组。将第二、第三前磨牙随机分为3组:激光组、封药组和阴性对照组。分别在3组建立牙髓坏死模型后,阴性对照组不做处理,激光组和封药组进行牙髓血运重建术。其中,激光组采用Er:YAG激光,封药组采用Ca(OH)2进行根管消毒。术后3个月拍摄X线根尖片和锥形束CT(CBCT),处死动物后,制作小型猪牙H-E染色切片,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评估,比较激光组和封药组牙根发育和根管内组织学表现。采用SPSS 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影像学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激光组和封药组根尖孔闭合,根管腔内有高密度钙化影像,部分出现牙根吸收,2组在牙根增长、根管壁增厚和根尖孔减小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激光组和封药组根管壁有牙本质样和牙骨质样组织沉积,根尖孔闭合,根管腔内有纤维结缔组织和牙骨质样或骨样组织形成,2组根管内组织学表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r:YAG激光可用于小型猪牙髓血运重建术,且与根管内封Ca(OH)2效果相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全瓷高嵌体修复前磨牙缺损的近、远期效果及对牙功能的影响
    肖莎, 高承志, 周冬平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3): 300-304.   DOI: 10.19439/j.sjos.2022.03.015
    摘要273)      PDF (597KB)(165)   
    目的: 探讨全瓷高嵌体修复前磨牙缺损的近、远期疗效及对牙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5颗经根管治疗后的前磨牙,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实验组(n=48)。对照组采用全冠修复,实验组采用全瓷高嵌体修复。比较2组患牙成功、存留、失败情况,比较修复体6、12、36个月美国公众健康服务标准(USPHS)评估情况及牙咬合功能。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牙修复成功率、存活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时,2组修复体外形、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表面质地、继发龋、牙龈健康、邻接关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个月时,2组修复体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表面质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外形、继发龋、牙龈健康、邻接关系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12、36个月时,2组患者患侧咬合功能与对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瓷高嵌体修复前磨牙缺损成功率、存留率高,近、远期修复效果好,有利于改善患牙咬合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cN0期舌鳞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预后分析
    叶璞, 黄兴鸿, 张伟, 吴萌, 俞辉明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5): 540-543.   DOI: 10.19439/j.sjos.2022.05.017
    摘要266)      PDF (468KB)(133)   
    目的: 探讨cN0期舌鳞癌患者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术后生存质量,为临床预测颈部隐匿性转移及提高生存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cN0期舌鳞癌患者283例,通过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颈淋巴结转移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舌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生存分析研究颈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浸润深度、T分期、病理学分级与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浸润深度是导致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OR=2.175);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颈淋巴结转移与舌鳞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 浸润深度、T分期、病理学分级可作为预测cN0期舌鳞癌隐匿性颈淋巴结转移的指标,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及颈淋巴结转移可作为预测cN0期舌鳞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牙周病患者前牙即刻种植和常规种植修复2 年内稳定性比较
    仲琳, 何辰菲, 魏明贵, 吕得志, 王国世, 李韶伟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3): 309-312.   DOI: 10.19439/j.sjos.2022.03.017
    摘要258)      PDF (486KB)(144)   
    目的: 探讨牙周病患者前牙拔除后即刻种植的可行性和2年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2018年牙周病前牙区种植治疗患者30 例(36颗种植体),随机分为即刻种植组和常规种植组。其中,即刻种植组17 颗,常规种植组19 颗。术后随访2 年,记录种植体的牙周探诊深度、美学评分、种植体颈部骨吸收等临床参数,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 年随访期内无种植体脱落,各时间点2组种植体探诊深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种植体周围骨吸收量无显著差异(P>0.05)。完成上部结构修复后6 、12 、24 个月,2组美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修复后第3 个月的美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刻种植组获得更满意的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结论: 在适当治疗条件下,牙周病患者前牙即刻种植与常规种植的成功率无显著差异,手术次数减少,疗程缩短。在软组织美学方面,即刻种植在修复后早期略优于常规种植,并且可维持较好的软组织美学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上颌前牙美学区单颗种植修复体应用角度螺丝通道系统基台和预成钛基台的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吕晓蕾, 史俊宇, 钱姝娇, 赖红昌
    上海口腔医学    2022, 31 (4): 423-428.   DOI: 10.19439/j.sjos.2022.04.017
    摘要258)      PDF (865KB)(238)   
    目的: 比较角度螺丝通道基台和传统预成钛基台在上颌前牙美学区单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种植科行上颌前牙美学区单颗牙种植修复的患者。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修复体使用角度螺丝通道基台螺丝固位(AG),对照组修复体使用常规预成钛基台粘接固位(CG)。记录随访6个月时的种植体成功率、边缘骨吸收、机械并发症、种植体周围软组织情况[包括牙周探诊深度(PD)、探针出血阳性率(BOP%)]、红色美学评分/白色美学评分(PES/WES)和患者满意度。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36例(AG:19,CG:17)患者接受6个月随访,随访期间失访率为10%。到6个月随访期为止,所有种植体无松动、脱落,修复体无更换,2组成功率均为100%。试验组和对照组6个月时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21±0.18) mm和(0.38±0.40)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组BOP%显著低于C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组患者的机械并发症、PD、PES/ WES及患者满意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短期内,角度螺丝通道系统与传统预成钛基台固位的修复体均能获得可预期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更有利于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健康状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